APP下载

挑疳积的妙处※

2019-01-30黎崇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指灵枢哮喘

黎崇裕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广东 珠海 519000)

《针灸秘验与绝招》[1]一书中提到:“患儿面黄肌瘦,头发打缕,食欲不振,视其腹部微胀而扪之有青筋或硬块,是为疳积。一般针一次即食欲旺盛,数次痊愈。用该法治小儿疳积,效果极好,对成年人形态消瘦,食欲不振,体质量达不到正常标准,依法针之,效果显著。对哮喘亦有良效。”其中的“该法”指的是挑疳积(即针挑四缝穴),它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是临床有效的诊疗方法。常用于不愿意服用药物的患儿,可解决小儿难于喂药的苦恼。

俗语云:“小儿疾病,莫忘四缝;小儿食积,切记四缝;鱼虾过敏,牢记四缝”。临床所见,12 岁以下的小儿进行“挑疳积”疗法效果最好,此法对小儿疳积、气管炎、蛔虫、消化不良、身体羸瘦、发育不良均有特效[1],当然,挑疳积对成年人也有效果。《灵枢·海论第三十三》[2]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杨玄操曰:“四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脏六腑出入。”[3]因此挑疳积除了治疗小儿疾病外,对消化科、呼吸科、皮肤科、五官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疾病亦有一定的疗效,故而门诊常见病如胃痛、呕吐、呃逆、消瘦、发热、感冒、咳嗽、哮喘、食物过敏、疖肿、带状疱疹、磨牙、近视、眩晕、失眠、痛风、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多囊等症皆可用挑疳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需注意的是,挑疳积毕竟是有创性的治疗,最好能在医院请医生进行操作。若症状不是很严重,在家居家保健使用可用重力揉搓四缝代替[4]。下面笔者主要通过穴位出处、操作方法、功能主治、注意事项这4 个方面来阐述挑疳积的妙处。

1 穴位出处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首见于明代董宿原撰《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五》[5],谓其“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这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古籍记载该穴是治疗小儿疳积的特效穴。根据《中医大辞典》《针灸腧穴图谱》《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针灸学讲义》记载,四缝穴的取穴有3 种:(1)第二、三、四、五指掌面第一、二节横纹中央。(2)第二、三、四、五指掌面第二、三节横纹中央。(3)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节指骨基底横纹二头(掌指关节掌面之二侧头处)[6]。

笔者临证中常用第一种取穴方式,手指为神经终末,反应灵敏,治病的疗效很好[1]。因此,针刺时动作要快速而轻柔,且须避开肌腱及血管,操作时尽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2 操作方法

挑疳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备好酒精棉球、棉签、一次性采血针。(2)用酒精棉球消毒双手的四缝穴后,一手捏紧患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另一手将一次性采血针快速刺向四缝穴,一只手扎完换另一只手。(3)挤压挑治后的食指周围,一般可以见到血水,或黄白色黏液,严重者还可挤出黄色的脂肪样颗粒,直至挤出来的是红色的血液即可停止。再用同样的方法挤其他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一只手挤完换另一只手。(4)然后用棉签擦干双手四缝穴的血迹,并压迫止血1~3 min。(5)如果第一次挤出的黄白色黏液很多,过半个月或1 个月后再扎第二次,一般的患儿扎2 次即可,严重者需3~4 次。

3 功能主治

目前对于四缝穴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医学主要从全息方面、古代手相、经络及所治病症的病因病机这4 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7],经络理论认为食指是手阳明大肠的起始部位,《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8];中指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终端,《灵枢·经脉》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8];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部位,《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8];小指是小肠经的起始部位、心经的终端,《灵枢·经脉》曰:“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8],《灵枢·经脉》 曰:“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8]。因四缝穴是手阳明、手厥阴、手少阳、手太阳、手少阴经脉所过之处,故与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心经都有内在联系,而从古代手相学入手,认为食指到小指的四缝穴依次代表着小肠、三焦、肝、命门等多个不同的脏腑,能直接通过手三阴经与全身经络紧密相连,故四缝穴具有调和脏腑、通畅气机的功效[7],针之可调整三焦、平肝泻心、理气和胃、清热除烦、健脾消积、通调百脉。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挑疳积可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消化强度) 增加。对于营养不良合并佝偻病者,挑疳积后,发现血清钙、磷均有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乘积增加,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与成长[9]。笔者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中挑疳积多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3.1 消瘦 每个人的体型各不相同,有一类人特别肥胖,另一类则明显消瘦,两者皆可用针灸予以调整。针灸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且收效较好。赵锦梅[10]在苏丹援外期间以耳穴贴压法配合针挑四缝及艾灸足三里穴等对50 例单纯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消瘦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发现体质量增加4 kg 以上者35 例,3 kg 者15 例,获得良好效果。

3.2 眨眼症 眨眼症多见于小儿,指的是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控的眼病。胞睑瞬目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属不自觉运动,约5 s 一次。若胞睑眨动明显增多,频频眨动,则成为眨眼症,中医称之为目剳病。黄琼[11]运用挑四缝穴,配合食物疗法治疗此病65 例,经1 个疗程治愈者19 例,经2 个疗程治愈者27 例,经3 个疗程治愈者15 例,还有4 例经3 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因其他原因未再继续治疗。总治愈率达94%。

3.3 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即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以头面部动作为多,主要有挤眉弄眼、频繁眨眼、鼻动频频、努嘴动唇、抖腿等,部分患儿可伴喉中不自主地发出怪声,以上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兼夹出现。李一民通过从肝论治结合挑四缝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 例,发现患儿治疗1 个疗程后,痊愈4 例,显效8 例,有效1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0.0%。他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发现辅助挑四缝穴的外治法能明显缩短疗程。因此,挑四缝穴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方面结合中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3.4 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较难根治,民间流传有挑齁子一法,因农村中对于小儿哮喘俗称“齁病”,因风寒而引起的称为“风齁”,因多食咸物而引起的称为“咸齁”,多见于二、三到十余岁的儿童,往往在始得病后经常发作,严重的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虽然无人知晓民间挑齁子的具体操作,但大丰县中医院的朱遇春医生根据采访中获得的线索,大胆试用了挑四缝穴的办法,通过一年来治疗小儿哮喘病14 例,获得了100% 的疗效,而且追踪观察1 年以上,不再复发[13]。后来黄仁汤[14]、陈林才[15]等,仿其法,针挑四缝穴治疗小儿哮喘亦获得良好效果。陈林才还提出,通过挑疳积后哮喘虽愈,但在1~2 年内,忌服辛辣、鱼(尤其海产鱼)、虾、螃蟹、酱油(能使咳嗽、气喘加重)、过咸,防治感冒,以防哮喘再发作。

3.5 小儿厌食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系目前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倪菊秀等[16]采用针挑四缝穴合中药内服治疗厌食,一般针挑四缝穴3~4 次即见效,针3 次的66 例,针4 次的31 例,针5 次为2 例,针6 次1 例。而针挑四缝穴1 次1 周后纳食增加的85 例,占85%;2 周后纳食增加13 例,占13%;3 周后纳食增加2 例,占2%;总有效率为100%。11 例血红蛋白偏低者经治疗后复查均达到正常值。

3.6 小儿疳积 疳积是小儿时期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面黄肌瘦、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慢性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17]。李真真[18]在1986—1988 年间,建立疳积专科门诊,以中药为主,结合挑四缝、捏脊、推脾土等手法,治疗各型疳积100 例,其中治愈(3 个月内体质量增至正常,诸证消失)10 例;好转(诸症减轻,体质量有所增加,但未达正常体质量)77 例,无效(诸证无变化,体质量无增加)13 例,总有效率87%。

4 注意事项

(1)酒精过敏、晕血症、心脏病、糖尿病、重度高血压病、血液病、精神病患者以及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此法。(2)患儿多畏痛拒针,易哭闹乱动,为了防其发生意外,嘱咐家长一定要安慰、鼓励,抱紧宝宝,并固定其双手,保证挑疳积能顺利和安全地进行。(3)挑疳积后2 h 内手指不要碰水,24 h 内勿玩泥沙、污物及金属玩具,以免感染。(4)挑疳积后一个月内饮食注意忌口,少吃零食,以容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肥甘厚味。(5)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加减衣物,严防感冒,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猜你喜欢

小指灵枢哮喘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降落伞(翻绳)
旋转手指操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雨林游记
采采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