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胃脘痛患者院内护理中的应用

2019-11-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胃脘调理疗程

肖 霞 叶 楠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萍乡 337000)

胃脘痛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胃部疼痛性疾病,该病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情志不畅、饮食内伤等因素有关,可明显影响患者饮食和生活。胃脘痛病情缠绵难愈,常规护理干预辅助效果较差,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难以令人满意[1]。中医护理能够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干预,通过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证候调理等一系列手段可明显提升胃脘痛的预后效果[2]。我院在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现将中医护理在胃脘痛患者院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脘痛患者60 例。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2~80 岁,平均年龄42.47 岁;病程3~25 d,平均病程(12.55±4.17)d。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3~60 岁,平均年龄42.52 岁;病程3~26 d,平均病程(12.57±4.20)d。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第九版)》[3]中胃脘痛中医诊断标准,有明显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纳呆少食、反酸嗳气等证候;学历为小学及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女性;合并其他可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急慢性疾病者;有交流障碍或依从性很差者。

1.4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疗程为2~3 周。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禁忌叮嘱等。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1)情志调理。根据中医七情致病的理论进行情志干预,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诱发不良心理状态的根本原因,通过语言引导患者宣泄内心压力,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家属平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多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多进行感兴趣的活动(看书、听歌等),逐步缓解不良情绪状态,保持稳定且良好的情绪。对情绪控制不佳者可予以情绪控制技巧指导[4];(2)饮食调理。根据中医食疗理论合理控制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个人体质、饮食习惯等为其制定个体化营养食谱,如:对肝胃郁热者选择萝卜、莲藕等疏肝清热;脾胃气虚者选择八宝糯米饭、山药糊等补中健胃;脾胃湿热者选择红豆薏米粥等清热除湿;肝胃不和者选择茯苓粥等疏肝理气;脾胃虚寒者选择南瓜山药粥等温中健脾[5]。注意叮嘱家属监督患者的日常饮食;(3)证候调理。通过和胃止痛(穴位贴敷中脘穴与足三里穴,隔物灸中脘、上脘与足三里等穴)、温中健脾(按摩神阙穴,五籽散烫熨)缓解患者胃痛、纳呆等证候,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6]。

1.5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2)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7]对患者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纳呆少食、反酸嗳气等主要证候按照无(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计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生活质量评估使用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8],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4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性化、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舒适度4 个方面,每个方面最高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该项满意度越高。

1.6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9]。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х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胃脘痛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胃脘痛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 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胃脘胀满评分、胃脘疼痛评分、纳呆少食评分、反酸嗳气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胃脘胀满评分、胃脘疼痛评分、纳呆少食评分、反酸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2.3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2 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时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比较(±s,分)

2.4 2 组胃脘痛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人性化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胃脘痛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4 2 组胃脘痛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胃脘痛是中医学病名,泛指西医中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胃痛、胀满、纳呆、反酸等症状。该病的病位在胃,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侵袭等引起气机失调、胃失和降而发病[10]。由于胃为重要脏器,与肝脾等有紧密联系,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和西医护理干预对胃病进行治疗和干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针对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候特征予以辨证施护,在提升预后效果方面得到了大量专家的认可。国内部分研究报道也指出,中医护理具有辨证施护、效果温和等特点,在多种内科疾病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11]。我院针对胃脘痛患者的病情特征,结合多年护理经验总结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中医护理干预策略:通过情志调理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抑制情志不畅这一病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减轻因不良情绪状态所致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抑制胃部反射性痉挛和胃酸分泌,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通过饮食调理改善患者体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抑制了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胃部负担,针对性进行症状控制,调理脏腑功能;通过证候调理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控制,主要手段是穴位贴敷、隔物灸、烫熨等,通过刺激诸穴,达到疏通经络、通达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帮助患者缓解胃痛、纳呆等证候[1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胃脘胀满评分、胃脘疼痛评分、纳呆少食评分、反酸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中医护理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病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作用。而观察组患者护理人性化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则主要与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后预后效果得到提升,患者自身感受良好有关,另外通过实施中医护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能够改善胃脘痛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胃脘调理疗程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治子宫脱垂
传染性软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