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思考
2019-01-30吴洋
吴 洋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对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培育所。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开展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是坚持以本为本,其二是推进四个回归。尤其在谈及四个回归之一回归常识时,特别强调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他提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这是“金课”概念的第一次提出,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对本科教育要整顿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并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
一、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意义: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课程建设
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对“金课”做过系统阐述,并明确了区别于低阶、陈旧、不用心的“水课”、“两性一度”“金课”的标准,其中“两性一度”指的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第一,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好授前准备,即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哪些新知识,哪些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否显著提高。第二,创新性,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要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要讲代表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和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和理论;二是教学形式要变革,不能“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也不能简单地把板书挪到幻灯片上,从头到尾播放PPT,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三是学习结果要不拘一格,应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反应学生的探究过程,同时学习结果也要体现个性化,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把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发挥出来。第三,挑战度是指课程学习不是简单、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有广度和深度,锻炼学生的能力要有梯度和高度,需要老师认真花时间、精力、情感去备课讲课,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堂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后帮助学生完成练习或测试,而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课前课后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金课”是在现代质量观理念下诞生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标准化生产方式向教育领域的延伸,面对生源不足与扩招的矛盾,今后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更加丰富多元,更加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习“金课”,把握高职课程规律,重视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努力打造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适应现代技术发展、体现专业技术革新的优质课程。
二、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路径选择:五位一体,全力打造“金课”
(一)健全课程建设制度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学校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金课”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3]。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新梳理原有的课程建设制度,切实理顺课程建设相关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扎根地方,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开发机制。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蓝本,以打造“金课堂”、培育“金种子”为抓手,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学校教学规律、突显职业岗位技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遵循“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学情分析—课程实施—课程优化”的建设流程,不断提高“金课”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金课”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理念更新,围绕“能力导向、项目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理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常态化。认真研究相关专业对接的职业标准,充分调研相关专业岗位需要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构建“1+X”证书服务体系,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是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让企业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做好校企“双元”育人工作。三是课程教学形式革新,随着慕课、翻转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的到来,学校的课程教学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线上课程、线下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等,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他们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有效利用新型教学形式,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联通,形成教学相长。
(三)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金课”建设的好坏,关键在教师,“金课”建设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两性一度”是“金课”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开展“金课”建设,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高职院校要把学校资源、教师精力聚焦到教学上,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一线教学工作中,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精心备课,为学生们提供高阶性、创新性、有深度的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学习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形式。互联网时代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师要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或是播放简单PPT,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打造“金课”,就要把握时代变革,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接受新挑战,不断变革适应新时代网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如运用翻转课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志向,真正把学生留在课堂,学习课程。
3.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顺应这样的变革,高职院校就要及时做好部署,加快教师培养。一是开展校本培训,通过政策解读、师徒结对、教学观摩、企业实践,结合当前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如微课大赛、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组织一系列校级教学、科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把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教师培养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做“金课”建设的先驱者。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课程、重点赛项,引进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的实践应用型、开发型人才,开展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做到课堂、实践、比赛融通,一体化育人。
(四)优选精品课程教材
学生从学校里增长知识,最直接、最显效的方式来自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的优劣,与时代发展、企业需求是否有偏离则取决于教材。所以,教师要建设好“金课”,需要选用好的课程教材,一方面,可在国家公布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里面去查找适合学校办学实际、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另一方面,也是最切合当下发展、时代呼唤的自主开发教材,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把教材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打造“金课”的重要载体,把地方专业特色、区域经济发展对岗位人才的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教材内容中,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支持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五)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3]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从2010 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共立项126 个项目,全国各高校都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一批又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库不断涌现。
1.为“金课”建设打下资源基础。《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2019)》给资源库的功能定位是“能学、辅教”,并要求各建设院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和信息化特征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对接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贯彻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展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服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可见,教学资源库建设能为“金课”建设提供众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2.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产物。凭借建成的实用、管用、够用的各类教学资源,依托教学资源库这一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径,能极大的满足网络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打造“金课”将是高职院校教师今后一段时间,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摸索前行、积极探索、总结建设经验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一线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金课”建设的重要性,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