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2019-01-30陈晓
陈 晓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浙江 金华321015)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提倡“加强学生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而根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95 后平均七个月就裸辞,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裸辞的比例高达42%,远远高于本科院校。[1]据统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职业院校追求片面的高就业率,导致学生在压力之下只能随便挑选一个职业,而学生自己也缺乏职业规划盲目跳槽,缺乏一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除了不满意工资福利待遇就是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其中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比例占到51%以上。以上从侧面反应了职业院校的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学生而言,做好职业规划影响到自身的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都不希望浪费人力资源,希望招到合适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从职业院校角度而言,促进学生的就业,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是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更关系到学院生存发展,可以说没有企业需求与满意度就没有专业的发展,更没有学院的生存,所以职业院校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构建合适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做到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相一致,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迫在眉睫。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何为“职业素养”?关于职业素养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专家的见解各不相同,其中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职业素养》是这样定义的:“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2]可以看出,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前三项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而形成并完善的;最后一项是通过培训或者学习就可以获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是就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不被职场所淘汰的强有力保障。[3]它们涵盖了在日常工作中一个员工的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比如学历、知识、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也是企业发展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拥有良好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学校而言,要非常重视这块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一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分别是敬业、主动、责任、执行、品格、绩效、协作、智慧、形象和发展。敬业就是善待自己的工作,为工作尽心尽力;主动就是“要我做”到“我要做”,发挥就是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责任就是会担当、能担当,对待工作不打折;执行就是保证完成任务;品格就是以德服人才能有大发展;绩效就是创造经济效益;协作就是在团队中实现最好的自我;智慧就是有想法、有办法解决问题;形象指员工就是品牌,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发展就是个人发展和企业需求挂钩,共同进步。这跟我们目前提倡的“工匠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非常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做事积极主动、有责任心,能团结同事共同完成任务,并且对个人的形象、可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处处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能够在工作中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新员工入职乃至以后工作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敬业”。以上十项职业素养内容也为我们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政策的出台,可以说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每个职业院校在技能培养上都下足了功夫,但是在职业素养教育这块却是非常欠缺,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重知识、重技能,轻素养
众所周知,职校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99%以上的学生都是无法进入正规大学本科院校就读,才来到职校学习,目的就是能够学习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立足,而职业院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每个职业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尤其重视技能训练和比赛投入,所以很多学生在技能方面的训练成效较为明显,但是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却存在投入力度不够,对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比较随性,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职业素养的内涵,更不知道职业素养对自己就业乃至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均开展了相应的职业素养课程,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开设了一门课程,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单一的职业素养培养课程很多时候是停留在书面知识,没有融合企业用人要求,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没有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虽然很多职业院校也在积极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比如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和丰田、通用、比亚迪等企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很多只是停留在技能方面,最终的考核也是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企业也没有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更多下厂实践的学习机会,学生对企业感受的机会很少,企业能够给出的指导意见也仅仅是技能指导和考核,使得学生无法借助企业资源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综合工作,任教老师需要熟悉就业政策,具备社会学、企业文化等专项知识,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但是职业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起步晚,很多院校并不具备专职教师,有些院校是兼职老师给予指导,更多的院校没有专门老师负责该项目的教学。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师资力量是非常紧缺的,正式在编老师和外聘兼职老师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外聘老师数量超过了正式老师数量,很多老师的一周课时量超过了18节,大家的日常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可以说没有单独的针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而多数任课教师也没有意识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再者很多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职,对企业的用工要求自身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是道听途说。可能部分的校企合作项目也会有企业导师定期到校指导,但是企业导师又因为授课经验不足,缺乏培训经验,不能形成良好的授课体系,使得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关于职业素养的教学少之又少,质量也不高。
(四)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单一且形式化
目前,职业院校关于德育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将职业素养教育也纳入到德育培养当中,在教育方法上多是班会课的形式,陈旧老套缺乏吸引力,在实施效果上追求了形式化,忽略了真正的教育效果。比如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多是通过班会课的方式开展,结合PPT、视频讲解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知识,学生看不到、摸不着什么叫职业素养,课堂效果不好。而学校则仅是为了考核完成资料收集,没有深入了解教育的效果,更不要提相应的解决措施,没有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很多时候是一问三不知。
(五)学生自身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随着职业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生源数量也随之下降。为了保证入学率,很多入校的学生分数比较低,甚至初中毕业生进校仅有200 分,可以说这些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非常欠缺,他们本身的学习习惯就不是很好,在进入职校后就是为了那本职业证书快速就业,从心理上对职业素养的养成不重视,认为是虚无缥缈没有实质作用,对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可以说本身就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点的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
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完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职业素养教育
“要想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职业素养教育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首先是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应该将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等教育列到同等地位,营造职业素养的文化氛围,在学生入校时就应该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形成配套的管理机制,做到领导牵头,方案完善,专人负责,团队实施,从制度和体制上进行保障,做到精神层面和行动层面双重重视。
(二)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是一门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上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首先,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应该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完善,形成完整配套的课程体系;其次,保证职业素养培养的课时,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方面进行保证;再者,根据年级不同,分阶段分层次安排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形成层层递进关系,由浅入深;最后,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安排上尽量涵盖所有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整合师资资源,全员全方位育人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招聘专职教师任教,不能实现的也可以聘请兼职老师或者整合师资力量[4]。坚持全员全方位育人,职业院校应该以学校、教师、企业、社会、家庭五大主体为助手,推进职业素养教育,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的专任教师和班主任,应该互相配合,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且扑下身子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存在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形成反馈机制,指导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借助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照本宣科已经不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根据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他们更喜欢多样化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应该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素养重要性的氛围,比如物流专业可以举办“天猫购物节”,将摊位搬进校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给师生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下厂实践,与企业员工面对面的交流,走上岗位亲身体验,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五)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他们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并指明方向,面对学生的漠视,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除了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等一些职业素养,在一些隐形的职业素养上可以通过职业规划等课程或者案例等方式进行引导,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程或者活动的制定上,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同感。
总而言之,职业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素养教育应该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挥棒,建立完善的培养方案,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互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