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01-30王维玲
王维玲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卫生院,山东 寿光 262700)
0 引言
冠心病也可以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1],导致心肌缺血情况、缺氧以及坏死情况出现[2]。针对于此,文章通过对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接收的冠心病患者62例进行分析,评定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中的有效价值。
1 数据和方法
1.1 基本数据
纳入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接收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5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2岁。两组基线资料采用SPSS 21.0 f or windows软件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在入院的第一日和出院日,由患者填写Zung编订的焦虑自评量表[3]以及抑郁自评量表[4],对无法理解或者对问卷内容有问题的患者,由专职护理人员解读后患者做出评定。评定完成后,专职护理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其中SAS分值为50分,59分以下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分界值为53分,62分以下为轻度、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2)对照组行基础护理指导,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对冠心病认识不足,出现担忧、心烦以及焦躁感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病症知识宣传,讲解冠心病发生因素以及预后因素,同时讲解冠心病的危险要素和三级预防方法,提升对病症的认知能力;②对病症十分恐惧的患者,应帮助患者建立知识宣传,应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战胜病魔以及提升信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述冠心病不典型的反应以及家庭急救对策,以此为患者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详细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病症带来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f or windows软件对62例冠心病患者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两组护理后SAS以及SDS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满意度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对比
通过表1数据可知,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以及S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分析
组别 例数 SAS SDS观察组 31 43.28±7.27 44.84±7.16对照组 31 47.75±6.49 49.46±8.01 t-2.5538 2.3942 P-0.0132 0.0198
2.2 两组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中,十分满意23例(74.2%)、较为满意4例(12.9%)、不满意4例(12.9%),总有效率87.1%;对照组中,十分满意18例(58.1%)、较为满意2例(6.4%),不满意11例(35.5%),总有效率64.5%,组间对比χ2=4.3092,P=0.0379。
3 讨论
心理因素会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产生极大影响,研究数据证实[5],焦虑以及抑郁严重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症预后较差,也是冠心病患者多见的伴随反应,因此护理干预是和临床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并列的手术形式[6]。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焦虑、恐惧以及抑郁反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数据证实,护理后观察组的SAS(43.28±7.27)分以及SDS(44.84±7.16)分优于对照组(47.75±6.49)分、(49.46±8.01)分(P<0.05);满意度分析中,观察组总满意度87.1%高于对照组64.5%(P<0.05)。
综合以上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显著,医疗纠纷几率显著降低,同时临床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所缓解,因此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