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019-01-30刘京丽李典育孙彩霞张芯予艾成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配穴子午流医家

刘京丽 李典育 张 静 孙彩霞 郑 屹 张芯予 艾成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人们倾向于采取中医药治疗失眠,针灸疗法用于治疗失眠尤其疗效显著,古今多有应用。时间规律的变化能对人体病理、生理的各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利用时间规律来提高包括失眠在内的许多疾病的临床疗效就成为目前诸多医家探究的一个主要方面。针灸择时施治失眠,主要为子午流注理论。因此,通过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探寻符合中医辨证思维及人体机能活动内在规律的择时选穴方法,并深入探讨临床应用规律,既能够丰富失眠治疗方法、也能够为择时治疗失眠循证医学研究奠定基础,对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做了如下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子午流注源流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子午”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流注”指流动、输注,在此针法中,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在经脉中川流不息地循环输注[1]。“子午流注”一词最早见于金代医家阎明广的《子午流注针经》。金元时期,受到易学象数学说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医家大多创新求变的学术背景有关,汉代京房易学的纳甲说和纳支说被引入到针灸施治的内容中,从而逐渐产生了按照日时干支来推算针灸经脉和穴位的方法[2]。金代医家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论》和《流注指微针赋》,其中《流注指微针赋》是对《流注指微论》的进一步完善,创立了子午流注纳甲法。后金代医家阎广明著有《子午流注针经》,此书整合了前人的成就,发展成为一种针灸配穴方法,开创了时间针灸治疗学的先河。其卷上有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卷中有论子午流注,卷下有井荥歌诀及图,强调了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是已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而载于《子午流注针经》的养子时刻注穴法是把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每日流注开穴分别纳入于相应的时辰之中,都属于广义的纳甲法。金代医家窦汉卿著有《针经指南》,其中《标幽赋》中也提到了子午流注的开穴方法,擅用特定穴位,主张按时取穴。而且《标幽赋》采用歌赋的形式把针灸理论表达出来,文字精炼,叙述准确,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明代徐凤著有《针灸大全》,其中的《论子午流注之法》是他学习前辈针灸著作中加以撮要提炼而成,对纳甲法的要领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徐风也采用歌诀的形式,其流注指微歌、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简明扼要,既便于理解诵读,又易于记忆应用,流传甚广。明代高武撰有《针灸聚英》,对子午流注针法也有论述,提出了子午流注纳子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武学古而不拘泥于古,虽很重视按时选穴学说,但并不拘泥于此说,因此,创立了“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即我们所称的“子午流注纳支(子)法”,编撰了六十六穴阴阳二经相合相生养子流注歌、十干相生流注歌、十二经纳天干歌。此后,明代汪机著有《针灸问对》,其五十七问为“《指微赋》言,养子时刻注穴者……亦相通否?”明代李梴著有《医学入门》,其中有“流注开阖”,专门论述了子午流注针法。明代杨继洲著有《针灸大成》,其中卷5 专门论述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并对徐凤、李梴所著的关于子午流注的理论均有收录。及至清代,针灸在医学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有医家对子午流注进行著述研究,例如李学川所著的《针灸逢源》,就对子午流注做了阐述。建国后,中医乃至针灸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著作和教材相继出版,其中较早的有1958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棹仙的《子午流注说难》、1974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中医学院的教材《针灸学》,等等。建国后著作及教材的出版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

笔者共查询到关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51 篇,其中关于临床研究的有38 篇。在这38 篇临床研究文献中,总结了在临床中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辨证、选穴、治疗方法等方面。笔者对所查到文献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2.1 子午流注纳子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以时辰地支开穴的方法,又称为纳支法,临床上有2 种运用方法,一是补母泻子取穴法,一是一日六十六穴法。

2.1.1 单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因其在治疗时间上的特殊性,仅单纯运用此法在治疗某些原因导致的失眠中就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施治时间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和辨证结果决定,例如,在所整理的现代文献中,邱凤娟[3]运用了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按纳子法的“补母泻子取穴法”的异经补母泻子法,在肾经已过的时辰戌时即19~21 点针刺,补肾经母穴复溜及肾经本穴阴谷。主穴取双侧复溜、阴谷、太冲、太溪,配穴取双侧三阴交、神门、安眠、足三里、血海,总有效率达90%。有些临床医生[4-9]虽然都以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但又有所不同。于水英[4]主穴取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对于配穴,运用补母泻子的取穴方法,根据相关经络经气旺盛的时辰,具体选穴根据病性虚实及患者就诊的时辰开穴而定,总有效率高达96.78%。蒋迎鸾[5]也是按照“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选经取穴,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根据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同时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取穴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也达到了95.2%。而于秀梅[6]、廖雪等[7]、张颖新等[8]、刘建等[9]均将子午流注纳支法和辨证取穴相结合。其中于秀梅[6]按照患者失眠证型,针对不同治疗时辰,择时选择本经补泻或子母经补泻。对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等不同证型的失眠,分别在午时、辰时、酉时或戌时或午时、午时、未时或酉时进行治疗,施治时补虚泻实。取穴涉及到神门、少府、厉兑、足三里、阴谷、太溪、复溜、大都、少冲、胆俞等穴。总有效率达到87%。廖雪等[7]同样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脏腑辨证治疗失眠,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主穴择时选取,根据患者就诊时间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取相应经脉的开穴,即易经的厉兑和足三里、脾经的商丘和大都、心经的少冲和神门、小肠经的后溪和小海、膀胱经的至阴和束骨、肾经的复溜和涌泉,根据子午流注针法规则产生子、母穴,配穴则随证加减。总有效率高达94.44%。张颖新等[8]也在常规针刺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按照子午流注针法选穴规则进行择时选穴并补泻,但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张颖新取穴除择时选穴外,另有一组主穴,即神门、内关、百会、安眠,配穴则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91.89%。刘建等[9]则以照海、申脉、神门、安眠为主穴,配穴方案基本与廖雪[7]的配穴方案类似,总有效率高达96.56%。贾宁等[10]只研究了采用子午对冲电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取双侧丘墟、少府、阳池、太白,总有效率达93.75%。

2.1.2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为提高临床疗效,有些医生在临床上采用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失眠。如何采辉[11]用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选用与病相宜的五输穴,定时取穴,先针开穴,后针配穴(神门、申脉、照海、内关、大陵、三阴交等),根据患者寒热虚实,实证用六阴数泻之,虚证用九阳数补之。耳穴压于豆心、脾、肾、神门、交感、皮质下、脑点、枕、心、颞、肝、脾、肾等穴及神衰区等,每次从所列穴位中选取6~7 个,疗效很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6.55%。孙赵峰[12]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用“同经异时母子取穴法”,遵循“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取母穴大都,并根据患者病情加用常规针刺穴位百会、失眠、气海、关元、三阴交、神门、照海、申脉、内关、心俞、脾俞中的3~5 穴,轮换加用。药物用酸枣仁、柏子仁、党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茯神、百合、夜交藤,合欢花,知母,甘草,水煎服。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3.33%。

2.2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以天干为主的按时开穴方法,又称为纳干法。

临床上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医生较少。王若梅等[13]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失眠症,以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转盘法,选取当天当时所开支穴,必要时采用“合日互用开穴”,保证每个时辰皆有开穴,并根据患者失眠证型配以辨证取穴,所治患者全部有效。张则信[14]所采用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是采用针灸名家单玉堂的针灸子午流注纳甲法,并配合飞腾八法。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取穴,并以此为主穴,配穴随症选取,总有效率90.3%。张晓燕[15]以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的是脑卒中后睡眠倒错,采用徐凤《针灸大全》 中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以当地时间为准,依“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原则,于每日辰时或巳时取所开之穴,闭穴时辰则根据“合日互用”原则增加开穴,保证每个时辰皆有开穴。同时兼顾脑卒中症状,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加以治疗,其它穴位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95.0%。

2.3 基于子午流注的其他疗法 临床中有的医家以子午流注选穴方法为依据,不用针法,而用其他疗法,并与常规疗法相结合治疗失眠。例如,黄琰[16]以加味宁神膏结合子午流注灸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加味宁神膏由熟地、山萸肉、山药、龟甲胶、茯苓、泽泻、牡丹皮、当归、天冬、黄连、肉桂组成。嘱患者于每日午时(11∶00~13∶00)及酉时(17∶00~19∶00),各服用加味宁神膏15 mL,并于酉时服药后艾灸双侧涌泉穴。临床效果较好,总有效率为80.6%。

3 小结

子午流注针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学术地位,其学术思想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科学价值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关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研究内容涉及文献整理、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等。但目前的子午流注应用过多拘泥于择时与选穴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思维及原则。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整理,我们认为,子午流注针法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以精简针刺穴位,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减少患者针刺时的痛苦,也能够节省临床耗材。但由于选穴复杂、施治时间受限,故临床应用并不广泛。然而,此种疗法的临床应用效用不可小视,其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因此,还需要在将来的临床中积极广泛推广,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造福更多患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配穴子午流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三才配穴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管遵惠老师子午流注学术特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