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
临床麻醉学是医师从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其主要包括临床实践技能与麻醉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及综合性,教学对象可涉及多个层次人才,主要包括规培医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在麻醉医师成长期间具有重要作用[1]。以往在开展教学时,多以教师板书、学生记录等方式进行,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工作难度加大,无法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经长时间教学探索和积累,为能有效提高学科发展,将“教”和“学”模式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2]。思维导图属于形象、直观的思维笔记方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改革中开展思维导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现做综述报道如下。
1 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也可称为心智导图,其属于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具有有效性及简单性。思维导图主要是以图文并重为主,用相关层级图和相互隶属图把各级主题关系有效表现出来,记忆链接主题颜色、图像和关键词[3]。另外,思维导图可通过对左右脑机能的充分运用,利用思维、阅读和记忆的规律,帮助人们平衡发展于想象和逻辑间、艺术和科学间,进而将人类大脑无限潜能开启。
2 在麻醉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
2.1 帮助教师备课,对授课思路进行梳理
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方法,能把各个章节绘制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其目的是能对教学思路进行树立,做到教学时的整体把握。举例,对‘评估术前麻醉’章节进行教学时,因讲解繁琐,知识面涉及较广,不仅为年轻教师的教学难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则会对后续的临床实践带来严重影响[4]。教学过程中开展思维导图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教师可在备课时以术前麻醉评估作为中心,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把各级主题关系按层级图的方式把评估的具体内容有效展示出来,构建以三方面为主要因素的记忆链接,包括麻醉、手术和患者,并给予深入拓展。患者因素的集合下可根据其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术前检查和一般状况等信息开展;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手术方式等可作为评估手术因素的首选,同时还要对术者的习惯及操作能力加以重视;考量麻醉因素时要进一步扩展是否采取辅助检测手段、ASA分级和麻醉方式的选取等。经思维导图的归纳整理,准确完整呈现出术前麻醉评估的知识框架。此方法为一种发散整合的思维模式,并非单纯笔记归纳,在教学备课中便于教师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脉络,再把具体的案例及细节引入至框架上,便于完美备课图表的形成。
根据思维导图方式授课讲解,先是主要观念,然后是次要观念,层层递进,对彼此的联系加以注重,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还有助于教师自我记忆[5]。此外,依次提出层级概念,不但能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提来,而且还能将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出来,改变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
2.2 在实践中对学生麻醉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临床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展临床麻醉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以往常规医学教育中,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理论学习,学生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情况,无法有效结合临床与理论,临床思维缺乏,因此,在临床时间中,加强对临床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临床思维是表示,在疾病诊疗期间,医师通过对获取的相关病症感性资料的利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经思维整合分析,达到对疾病认知理性思维过程[6]。其和思维导图的相似性较强,需要开展网状式分析扩展,以及提炼关键词,所以实施思维导图便于解决及思考问题,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3 便于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讲解及梳理时,可指导学生把以往传统耗时繁琐的记笔记方法摒弃,选择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笔记记录,做联系图、抓关键词,这样不但能将记笔记时间大量节约,而且还不会影响学生因记录笔记把教师精彩授课错过,同时还便于学生了解与认识临床麻醉学知识网状结构[7-12]。课后,通过对思维导图方式的利用,鼓励患者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并非简单图表模拟,而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该章节绘制出,逐层扩展,同时给予相应的补充及修正,最终演变为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样便于对自己临床思维的训练,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的认知及理解[13-16]。
思维导图教学属于一种联系、逻辑较强的知识体系,对形象的记忆与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7-22]。此方法的实施是把把书本知识平铺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摆脱,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具有易实施、掌握,以及易懂等优势,便于其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和“教”的双向提高,对麻醉学专科人才,以及高素质麻醉教师队伍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全面推广于临床麻醉学的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