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111)长效针灸之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2)※
2019-01-29杨才德
杨才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
(上接第21 期)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规定了埋线针刀技术操作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适宜病证、禁忌和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本规范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埋线针刀技术常用治疗点[1-3]
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选取损伤部位相应肌肉、韧带、筋膜在骨面起止点的体表投影点;神经卡压综合征,选取卡压部位Tinel 征阳性点旁开0.5 cm 处;脊柱相关疾病,选取相应脊柱棘突、棘间、两侧关节突关节囊及横突部位的体表投影点。
1 星状神经节点
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以左手为押手右手为刺手为例。
1.1 体位 仰卧位
1.2 定点 术者押手拇指在体表投影处轻轻按压,以患者可耐受为度,触及颈动脉搏动时,把颈动脉控制在指腹下,将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同时推向外侧,使之与气管分开,继续向下按压,触及明显的抵抗感时,感触指下抵抗感的位置,靠近头部为C6横突前结节,靠近足部为C7横突前结节,标记之,此为“进针点”(生手选择C6,熟手选择C7)。
1.3 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生立于患者右侧(操作左侧时,医生应立于患者头侧),在患者颈枕部放一薄枕,使头尽量后仰,以充分暴露操作区域。口微张开以减小颈前肌张力。术区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
手卡:医生押手四指与拇指分开,四指紧靠于患者颈部,做卡颈状动作,以确保操作时押手的相对稳定。
指压:拇指在“进针点”处再次做“定点”的动作,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然后保持初始状态,刺手持针,针尖触及“进针点”皮肤,押手拇指与针尖同时向下移动,并同时确认已经把颈动脉鞘处于押手外侧。
穿刺:继续向下移动,当到达C6或者C7横突前结节时,押手停止移动,刺手持针快速突破后立即停止;押手拇指轻轻抬起,幅度以不离开皮肤为度;
之后,进行下一步操作(注射、埋线或者松解),出针,按压片刻,创可贴贴敷即可。
1.4 主治 全身性疾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甲亢、甲减、厌食症、过食症、体位性血压异常、失眠症、幻肢痛、断肢痛、糖尿病多汗少汗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眩晕、皮肤瘙痒、脂溢性皮炎、脑卒中后疼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
口腔疾患:口内炎、舌炎、口唇炎、拔牙后疼痛、舌痛症、口内黏膜干燥症。
眼部疾患:飞蚊症、视觉疲劳、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类囊胞黄斑肿胀、角膜溃疡、白内障、瞳孔紧张症、屈光异常。
耳鼻喉科疾患:过敏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眩晕、扁桃体炎、突发性难听、渗出性中耳炎、鼻塞、耳鸣、咽喉部感觉异常症、嗅觉障碍。
面部疾患:面神经麻痹、咀嚼肌综合征、下颌关节综合征。
头部疾患: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脱毛症、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群集性头痛、颞动脉炎性头痛)、脑梗死等。
颈肩及上肢疾患:网球肘、腱鞘炎、颈椎病、关节炎、掌多汗症、冻伤、冻疮、甲周围炎、甲纵裂症、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雷诺病、雷诺综合征、急性动脉闭塞症、颈肩臂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术后浮肿、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腋臭。
循环系统疾患: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
呼吸系统疾患:慢支、哮喘、肺栓塞、肺水肿、过度换气综合征、支气管。
消化系统疾患: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消化性溃疡、痔疮等。
妇产科疾患: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切除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女性不孕症。
泌尿科疾患:前列腺炎、神经性尿频、夜尿症、尿失禁、肾盂肾炎、IgA 肾病、游走肾、男性不育症。
腰及下肢疾患:腰痛症、膝关节痛、足癣、肢端红痛症、鸡眼、冻伤及冻疮。
2 蝶腭神经节点
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以左手为押手右手为刺手为例。
2.1 体位 仰卧位或侧卧位或端坐位。
2.2 定点 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的体表投影点。拇指按在下颌骨乙状切迹内,指尖处即为进针点。
2.3 操作 常规消毒,并戴无菌手套。触摸同时,让患者头向对侧适当倾斜,并稍许向后仰,将神经节、进针点、术者视线三点连成一线,即可使进针点抬高至与蝶腭神经节位置等高,只须向前平行刺进,更易命中。刺手持针,针刺方向与额状面呈15°,与矢状面呈75°,与水平面呈15°,总的进针方向为前内上。快速突破皮肤缓慢探索进针,当到达蝶腭神经节时,可获得明显的针感:同侧目内眦下至口角有麻木、胀、重感;齿痛或放电样酸胀感;同侧面部产生剧烈电击感;鼻内有喷水样感;鼻腔紧缩感;鼻内吹风样感,上述针感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
2.4 主治 鼻炎,咽炎,扁桃体炎,面瘫等。
3 颈动脉窦点
分筋拨脉式颈动脉窦埋线术,以左手为押手右手为刺手为例。
3.1 体位 仰卧位
3.2 定点 平甲状软骨上缘,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3.3 操作 术区消毒,戴无菌手套,术者押手四指与拇指分开,四指紧靠于患者颈部,做卡颈状动作,以确保操作时押手的相对稳定;
分筋拨脉:押手拇指指腹感受颈动脉搏动,用指腹及指尖分开胸锁乳突肌,将颈动脉搏动控制于指腹外侧;
刺入:刺手持针,针尖触及皮肤,押手拇指与针尖同时向下移动,押手拇指触及颈动脉波动,确认已经把颈动脉控制在指腹外侧;继续向下移动,当到达C4横突前结节时稍作停顿后,押手拇指与针具同时向外侧轻微移动,确保针尖处于C4横突前结节外侧,快速突破,针尖越过C4横突前结节时,刺手停住,持针固定不动,押手拇指轻轻抬起,以不离开皮肤为度,旋转针体,回提针具,出针,按压片刻,创可贴贴敷即可。
3.4 主治 高血压等。
4 迷走神经点
推寰循经式迷走神经埋线术。
4.1 体位 仰卧位
4.2 定点 乳突尖下方、寰椎横突前缘处。
4.3 操作 以穿刺右侧为例,施术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四指握于患者项部,左手拇指紧压寰椎横突尖,右手持埋线针刀,刃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冠状面平行,快速突破皮肤,向前方调整针尾,使针体与冠状面成15°夹角,与矢状面成75°夹角,缓慢推进约5~7 mm,旋转埋线针刀,留线,缓慢出针,按压针孔片刻。
4.4 主治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胃炎、结肠炎等胃肠道功能紊乱,2 型糖尿病,癫痫,抑郁症,性功能障碍等等。
5 枕五针
项中点:头后正中线上,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0±0.5)cm 处。
项A 点: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0±0.5)cm,旁开(2.0±0.5)cm 处,左右各一点。
项B 点: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0±0.5)cm,旁开(4.0±0.5)cm 处,左右各一点。
简便取点:枕外隆凸与乳突的弧形连线即上项线,向下平移(2.5±0.5)cm 即为下项线,将一侧的上下项线形成的区域分3 等份,中内1/3 点即为项A 点,中外1/3 点即为项B 点。项A 点及项B 点左右各一点。枕五针均应在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的区域内。
主治:头晕头痛等。
6 椎五针
项A 点:同上;
枢中点:枢椎棘突中间一点;
枢外点:枢椎棘突左右各一点;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
7 项五针
项中点:同上。
枢外点:枢椎棘突左右各一点。
肩胛点:肩胛骨内上角左右各一。
主治:颈型颈椎病、项韧带钙化及肩胛提肌损伤等。
8 颈五针
颈中点:后正中线第4、5 颈椎棘突之间一点。
关节柱点:第4、5 颈椎棘突旁开2 cm 各一点。
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