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探讨

2019-01-29杨海涛陈兴华王小俊余小江黄运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康复科康复专业

杨海涛 陈兴华 王小俊 余小江 黄运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现阶段,我国康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同时,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体制尚不健全,培养方法、质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而该专业学生的教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笔者从事教学任务多年,现将康复专业学生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得介绍如下,希望对该专业的师生有所裨益。

1 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数量不足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速,加上现代交通、居住环境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养老、康复需求加大,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 千万之多的残疾人,而现有的康复治疗从业人员仅仅5640 人,平均每10 万人口仅有0.4 人。由此可见,仅仅在数量上,康复专业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1]。

还有一项针对对我国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调查表明,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康复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至少为30~40 万人,这不仅无法满足医疗机构对康复人群的急需,更无法顾及巨大的康复养老机构对老年人康复的各种需求。

所以,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 万人,到2015 年,中国至少需要35 万康复技术人才。按现在的速度估算,大约需要500 年才能完成培养任务[2]。

1.2 培养质量不高 现阶段临床实习医院的学科设置主要以临床科室为主,虽然设有康复科,但康复科的治疗人群和开展的治疗方法不一而同,首先患者群基本上是痛证的患者,例如颈肩腰腿痛;在开展的治疗方法上,尤其是中医院的康复科,缺少全面综合的康复诊疗设施,仅仅配备了一些简单的理疗仪器设备,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针灸、推拿等,而其他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诸如中药方剂内服外用、拔罐、传统健身运动、自然康复法等用之甚少。

临床专业科室的人员构成中几乎都是专业临床医生,普遍缺乏康复的理念,没有专业康复人才的配备,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也主要是以临床治疗的内容为根本,很少考虑到功能障碍康复的层面,因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处理完本专业的内容后,缺少病后康复的医疗内容,仅有部分科室,如针灸科、推拿康复科、皮肤科、中医妇科等科室(包括中医门诊)使用传统的中医康复手段,如针刺、推拿、中药方剂内服、药物外治、中药丸散内服外用。而现有的康复科室的医疗工作者构成中,大部分都是针灸推拿学专业或中医学其他临床专业毕业,也影响到了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就中医康复而言,这是中医学一级学科下以中医康复方向为主导的学科,除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以外,辅以现代康复相关基础及临床课程。而目前中医院的康复科大多都是针对的范围极窄的病患群体,主要手段就是针灸推拿,综合医院康复科则多数需求的是专业的西医康复治疗师[3],进而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在中医院、西医院均无法施展才能的局面。

上述现象和矛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各方面综合解决。就学校而言,应当积极培养稳定而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尤其是在中医康复领域,这也符合中医未来发展的趋势。按照中医的培养规律培养专业思想稳固,专业素质优良的中医学生,中医康复专业学生首先是中医专业,应树立中医辨证思维的习惯,掌握中医治疗方法,以及现代康复技术,达到运用娴熟的要求。从就业的角度讲,医院作为医疗单位,应当结合当前及今后医疗的发展趋势,科学配置专业的中医康复科室和人才的储备,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在中西医结合的大趋势下,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从病患的诊疗需求上,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康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更好发挥中医康复的优势,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4]。

2 解决思路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康复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繁重复杂,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以下因素。

2.1 带教老师环节 带教老师是优秀中医康复医师培养的必备条件。优秀的教学团队需具备特色鲜明的带教老师,各有所长,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等。康复专业面对的是失能人群,要有爱心和耐心,也就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师德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德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

带教老师应增强为师意识,结合康复医学的特点,亲身示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使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疑难所在,进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

2.2 人文素养与医德教育的培养 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有功能障碍的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人文的关怀。需要康复的患者多为失能人群,更加需要医生的人文关怀。培养一个好医生,首先要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

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是人文素养与医德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还要着力加强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社会学等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使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在康复医学科日常门诊、病房、治疗室等区域内的诊疗活动中,带教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途径,诊疗过程中带教老师每一句对患者的关切询问与嘱托,检查时的手法轻柔、检查全面、隐私保护等环节其实都能体现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住院医师做个良好的榜样。同时结合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切身体会“性命相托”“医者仁心”的内涵。其次,进行人文相关专业人士讲座,包括法律法规、职业礼仪、哲学等。

2.3 临床能力的培养 临床能力是康复医生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康复医学科面对的是各种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患者,而且以高龄患者为主,基础病、并发症多,需要医生具有良好的内科学基础,必须具备一定的检体诊断学基础,以及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运动、康复评定能力。虽然有检验医学、放射医学的强有力辅助检查系统的支持,但在康复科,一些疾病的临床查体及诊治,尤其是功能的测评,主要还是依靠医生的双手,而且在详细的病史、查体资料支持下,方能指导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验及检查。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及思维的培养,以医教协同为平台,以培养“全方面、有专长”的康复医生为目标,抓好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的关键环节。

除了理论教学,康复专业学生的实习也不同于其他专业。

实习时间紧张且内容繁多,除病房及门诊的临床医疗工作,掌握本学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治疗操作以外,还需要完成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诸多实践内容。所以此类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笔者认为,康复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应树立患者康复“管家”的理念,作为康复相关的各种部门、人员的沟通桥梁。

(1)作为临床医师与病人之间的桥梁。临床医师的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作为与病人直接接触的人员,康复专业学生应当承担部分临床医师的工作,包括初步采集病史资料、体格检查等,以及日常症状、体征的持续观察,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事项,并及时将获取的资料反馈给临床医师。

(2)作为其他部门与病人之间的纽带。康复过程往往涉及到众多部门,康复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与这些部门的沟通方法和途径。例如医技部门,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能,语言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活动功能可能存在不同障碍,这时需要学生联系医技部门,患者需不需要辅助转移、能否耐受长时间等候、检查体位能否配合等等。

再如营养管理部门,此类患者若合并有进食、营养方面的障碍,则需要康复专业学生尝试与营养管理部门积极沟通,结合生化等方面的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3)作为康复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联系。康复专业学生需要在病人入院时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初步评估,依据评定结果通知康复治疗师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康复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评估,此时,学生应将自己的评估结果与之对照,从而比较评估结果的差距,提高康复评估的能力。

(4)作为病人住院期间的“管家”。除了上述住院期间的治疗、检查、饮食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外,康复专业学生还要时时跟踪协调的效果,依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失能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康复专业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症状、诊断、治疗有一定了解,以及心理疏导的知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甚至可以在治疗期间以对话形式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康复专业学生,尤其是中医康复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较多需要改进之处,提高带教队伍素质、能力是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实习阶段的培养。这是笔者对未来康复专业学生培养的一点认识,希望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的讨论,使得我国康复队伍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康复科康复专业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