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式教学在中医院理论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020-01-10蔡新萍马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主任医师中医学研讨

蔡新萍 王 平 马丽君 田 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辽宁 沈阳 110022)

中医源于哲学,中医教学实施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医授课是教与学双方哲学与医学的交流,其中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教学结构需要多重性、有效性,也就说一名中医的成长需要灌输与经验,更需要积累与沉淀。研讨式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博采众议、群策群力,培养学员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能力,适合像中医学这种研究分支深远、知识结构跨度大、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研讨式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承载着中国从古至今的医学理论知识与经验,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养生等[1]。因此,中医学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教学,医师成长过程需要夯实临床积累,发挥医师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中医研究的交流互通空间,不断夯实其中医理论沉淀。现阶段,一般中医院面临教学模式僵化、医疗资源短缺,以及普通医师坐诊机会较少现象,无法打造医师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成长环境[2]。本文根据我院中医科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发挥小型班组集体研讨作用,由主任医师精心准备,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性治疗为原则,组织医师之间互相讨论,鼓励医师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尤其突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对中医科室教学研究有重大应用意义[3]。

2 研讨式教学在中医教学组织实施建议

2.1 研讨式教学中研讨问题是一切的核心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中医研讨需要师生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研讨问题是大部分医师对人体病理系统模糊范畴,涉及问题始终有矛盾、有争议、有焦点。中医研讨要突出问题为中心,研讨过程要趋向于问题的兴奋点、交叉点,但防止研讨问题出现“跑偏”现象,若出现研讨“跑偏”现象,主任医师及时“踩刹车”提醒,不能任由事态随意发展,力求研讨结果精准性和可行性[4]。另外,在研讨开场前,主任医师必须防止局面冷场。若医师们对研讨问题“不温不冷”,不能“先吐为快”,研讨问题前需要选择有见解的医师安排发言预备队,一旦出现冷场局面,有“救兵”可用,避免开场阶段群体“研而不发、思而不辩”现象发生。

2.2 研讨式教学中主任医师发挥设计者作用 作为研讨式教学的主任医师一般是科室公认的中医专家,是中医领域的一线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几十年以上的中医诊断经验,既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也具备一定的掌控协调能力。因此,注重主任医师的角色定位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中医教学问题的设计者、研讨平台的搭建者、问题研讨的评论者,也就是说主任医师要充当好导演、好编剧、好师傅[5]。主任医师精心安排每个环节,有计划地对研讨式教学进行全面设计,善于掌控研讨进程与局面,把握好研讨节奏,调整研讨气氛,鼓励大家研讨质疑与归纳总结,注重提取、吸收不同的诊断经验等[6]。最后,根据研讨交流情况,适当将研讨问题发散,引导大家开展更为深入的思考,为下一次研讨教学做出铺垫。

2.3 研讨式教学中主任医师及时总结点评 整个研讨式教学的最后阶段,主任医师要有答疑解惑、画龙点睛、总结点评的环节,总结点评环节必须具体、深入,切记不能泛泛地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任医师点评做到容易让他人接受,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点评,要让医师们从心里接受他人研讨成果,并转化为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在研讨教学中,主任医师做好裁决与控局时间,不过早抛出定论,同时医师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解铃还须系铃人”,及时对着群体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做出深刻分析、点评,切实解开大家思想上的扣子,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要体现出主任医师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业务水平。在研讨教学中,主任医师具备较高的情商,群众基础较好,擅于沟通对话、启发诱导,要让医师们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3 研讨式教学在中医教学实施的评价效果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院中医科为例,我院中医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科室,2005 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医生14 人,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3 人,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科室设有中西医结合门诊,主要特色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以及针灸门诊治疗等。中医科还承担中国医科大学的普通本科、七年制、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轨道的教学实习任务,开展多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教学能力。由于中医科室工学矛盾需求,最终遴选10 人参与研讨式教学模式,组织者由中医科专家担任,职称是主任医师,是医院中医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省和国家多项科研课题,有一定中医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

3.2 研究过程 首先由主任医师布置课前研讨任务,明确中医学研讨主题,以《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研讨》为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多其归属于“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7]。研讨前,确定将冠心病心肌缺血归咎为寒湿外侵、劳逸失度、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辨证以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法、通阳豁痰散结法为焦点,研讨内容主要针对患者血脉不通,诊断依据望诊、问诊、切诊、经络诊法、手诊等方法,医师研讨用药多是辛温通阳、豁痰泄浊、疏理气机、活血化瘀等中医专方[8]。此研讨过程,是医师们吸收其他人的独到见解,借鉴他人成熟的有规律性、有价值的方法,让研讨教学变得自我丰富的过程。在组织研讨交流的最后,由主任医师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这次研讨活动有个客观评价,对冠心病治疗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等普遍争论焦点进行讲解,主任医师做一次总结式、点睛式的发言,使医师们如梦初醒、茅塞顿开[9]。

3.3 满意度调查 在研讨教学结束后,对研讨发言的10 名医师进行教学效果问卷查,10 名人员全部匿名回答。发出10 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是对10 名医师中医学《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研讨》的教学效果评价,由表1 所示。经统计结果表示:10 名医师满意率为93.75%,说明研讨式教学对于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表1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研讨》的教学效果评价[人数(%)]

3.4 研究讨论 冠心病发病是由于气滞产生的血瘀而至,进而沉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以及胸痛,《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研讨》最终落点以宽胸行气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改善患者心肌缺血,调节阴阳平衡,从而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经过研讨式教学,医师们从冠心病治疗认识过程掌握了其认知结构,提高医师对冠心病治疗能力的同时,也清晰了中医学的奥妙和技巧,医师对教学满意率为93.75%,达到中医教学真正落实于临床实践的目的。另外,中国古代医师多为家传或师传,多数从医者始于少年,从认药、背药性、汤头、经文、抄方做,经过数十年之锻炼才有所建树,达到坐诊行医的能力,这期间是经过时间考验与实践检验。如今,中医院校学生缺少理论研究与互通,即便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只针对某一项课题的实验研究与资料整理,短时期内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临床状况[10]。将研讨式教学应用于中医教学中,设定理想的学习情景,经过医师们积极推理、分析、研讨,集众家之所长,引导他们敢于表达各自的观点,有效吸收他人之所长,提高中医理论学习效率。

4 结语

中医师提升过程也是一名医师如何认识世界的过程,从事物而言,凡事皆有起源——气,凡事皆有矛盾——阴阳,凡事皆有运化——五行,其中无论阴阳、五行都强调“和”或者“中”。“中”“和”是我们的价值观,它来自于对疾病的认识,应用疾病的治疗,升华于人的价值观,体现于处事原则[11]。在研讨式教学过程,通过不同人的研讨发言,也融入不同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认知因素,开拓医师对病症内在与外在联系思路,完善与提升个人医术水平,并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诊疗境界。

猜你喜欢

主任医师中医学研讨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