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9-01-28曹丽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构建研究培养体系

曹丽乐

摘要:在地方发展的概念范畴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质量关乎其未来发展高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核心环节。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联合“三位一体”协同的教师教育培养新机制,地方政府应及时发挥主位作用,采用“三位一体”培养形式,升级地方教育水平。针对此种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应用“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现实基础与优势所在,而后又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建立原则,最终对具体的培养体系进行了构建性的研究,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1.01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1-0052-04

“三位一体”教师培养体系以高校作为发起者,地方政府作为引导者,以当地的幼教、小教以及初中教育作为培养实践场地。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的教师培养优势,可以将传统的教师教育工作质量提升至最优。针对上述内容而言,本文所选定的对培养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的这一方向,便具有提升地方教育优势的研究价值。

一、建立“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基础与优势

(一)“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建立基础

近年间,国家教育部格外注重开发高校的教育优势,一方面要求高校与其他教育学校一同进行教育改良,一方面也正督促高校尽快实现与其他院校的教育资源互动。信息在固定的范围内传播,影响范围只会局限在小规模范围中,但当信息可以以线状形式不断进行传播时,就会逐渐发展为信息网络,不间断扩散信息的传播广度。教育资源的互动也属于一种信息传播扩散形式,因此,国家要求高校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实际上就是要提升整体范围内的教育水平。而“三位一体”培养形式以地方政府作为主导,高校教育资源作为推动力,由此,我们可简单判定,“三位一体”实际上就是一种可以稳定开发高校教育资源的方式。

教育事业需要具有长效性,且要在保证长效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创新。而“三位一体”培养形式拥有3个连接节点,每个节点都是推动创新的动力源。该培养模式可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所有条件。地方政府应该深度调查管辖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如若发展成果与预期内不符,则应使用“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等改良性手段,继而提升地方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以上便是“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建立基础。

(二)“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应用优势

“三位一体”培养形式可以将地方教育事业的培养机制加以串联,令其形成稳定的作用形式。地方政府在进行引导作用时,其所需要接触的节点越少,政府工作效率越高。“三位一体”本就属于一种组合形式,可利用各个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联动,因此,对政府而言,实现“三位一体”有助于提升事务处理效率。

对于地方基础教育层级内的各个院校而言,实现“三位一体”即意味着政府将密切干预教师人才培养事业。以宏观角度来看,卓越教师的培养关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强度。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卓越教师的数量也可以带动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以基础教育的角度而言,“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可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二、构建“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原则分析

(一)需建立保障性机制

“三位一体”虽然以一体形式为主,由当地政府作为主导,但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不同节点内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仍旧由分区内一贯的管理者负责执行。因此,在管理形式不统一的背景下,“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践行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同管理手段的被动干预,地方政府在建立稳定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前,应该对保障性机制进行研究。务必先保障每个节点都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内辅助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才能够具有切实的教师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地政府应该对人才培养输送渠道进行通彻的探查与整治。当高校输送学生人才去往各个中小学参与实践时,地方政府要保证所有输出的“卓越教师”都能够真正被输送到有价值的实践场所中。不仅如此,如若“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使用的是择优分配原则,那么当地政府便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实践方向的监管。务必要保证拥有高质量专业技能的学生也能够进入到相对卓越的中小学校参与培训。同时“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也需要明确,建立保障性机制的根本目的为:提升整个培养机制运转的公平性。对于一个以培优为主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而言,其内部必然存在竞争因素。竞争需要公平公正原则才能维持长远发展,因此建立保障性机制具有必然性价值。

(二)明确培养目标与方向

卓越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培养,卓越教师需要具有高质量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也需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与个人情操,还需要具有主动积极的反思与研究意识,卓越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应该并且能够处在同行业内的领先水平与突出地位。而因地方文化差异因素的存在,地方对于卓越教师的定义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与地方的基础教育院校进行商议,务必要明确稳定的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此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也将以该目标为主加以推行。在确认目标的进程中,卓越属于必然性要素,而创新和优化也应该作为考虑因素,地方政府需要优化培訓内核,摒除掉原有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的弊端,充分开发高校的人才培养价值,这样才能稳定“三位一体”培养形式的应用价值,令“卓越教师”的培训能够直接与国家所要求的教师质量相匹配,彻底升级“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的实际价值。

(三)优化配备现代化教育资源

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必要方向,教育行业也基本完成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但传统观念中,现代化的教学途径只能面对在校学生。在卓越教师的培养需求下,这种观念应被摒除。地方政府可以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基础上配备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在职教师们同步提供现代化学习渠道。尽可能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减少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具体的现代化建设思维可以分为三个要点。第一点为高校环境。高校环境在对卓越教师进行第一阶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第二点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应该观察整个“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程度。如若确认具有现代化建设价值,但建设效果相对低迷时,应及时在上级批准的前提下,适当辅助高校以及中小学校完善现代化建设事业。第三点则为中小学校。未建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学校内部,在职教师应该尽快适应现代化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做好“三位一体”的配合工作。

(四)新“师生合作”,提升研讨交流地位

研讨实际上指的是研究与讨论。这一点针对于新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交流不足的这一现象而提出。交流不足会令教师的个人经验固化,很难更新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提升研讨交流地位,能够起到经验交互作用。“三位一体”培养形式中,管理方应该尽量增加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频次,这是因为双方在个人经验上均有不同长处。上文中提到信息以线状方式交流,可以加强固定信息的应用效度,因此新的师生合作模式,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全新的经验交流模式。师范类大学生接受着当前行业内领先的专业教育,而在职教师处在实际的就业岗位中,双方视角不同,所接触的信息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当管理者为双方提供稳定的教育研讨场所时,双方便可以通过研讨的形式,直接提升自身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能力。这也正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想要呈现的教育形态与成果。

三、“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所应创新的要点

(一)需以开放性为主要思维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具有整合性,属于资源共享行为。资源共享若要最大化共享,就需要各个节点以开放性的思维对待合作局面。开放性属于活动性词汇,各个合作主体需要在共享情境下实现有效的創新,这样才能保证资源不枯竭,也不会过于固定。同时在研讨教师教育模式时,政府、基础教育院校和地方高校都拥有自由的参与权,要保证所有的决策场所中,三方都能够密切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专业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若要实现资源开放,高校、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校便可以利用互联网软件以及平台。具体来讲,应该以地方政府作为指导建立功能完善,输出输入均安全的交流平台。平台中,不同地位的管理者拥有不同等级的身份密钥,分别可查看不同权限标识的信息。这种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性,令三方交流工作可以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下开展。而地方政府获取到全新的培训信息或目标后,应及时上传到平台中供多方进行同步查看。其他两个合作方也应该如此,且对于中小学校而言,监控机制也可以在平台中开展。由中小学校的培养教师上传实习教师实际表现,高校教师及时进行查看和记录,以期在下一阶段中对卓越教师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能力指导。

(二)“三位一体”中各个合作方必须保持思想统一

“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概念中,政府、高校以及中小学校完全由不同的管理团队开展管理工作。因此,三方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必然的观念差异。这种差异既然属于必然现象,那么便不应该被控制。反之,只要三个合作方能够坚定同一个培养信念,即培养卓越教师,那么培养质量便能够被保障。之所以提出这一要点,是因为当前在一些其他的合作关系中,例如校企协作等模式中会出现企业不重视合作关系,或不愿意输出同等资源量数等现象。因此为求培养结果稳定,“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方一定要保持思想上的统一,这样才能相互信任,各尽其力。

(三)“三位一体”体系中应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与监控机制

合作机制的重点在于,三方都应该对不同的合作方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了解意味着合作方需要获取到较多的相关信息,而信息越多,越意味着三方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配合工作。而当前有部分合作方对于合作对象的了解并不深入,继而便会导致“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实际质量难以被保障。因此,在未来阶段中,三方应该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而各个合作方也应设定监控机制,用以观察和分析教师在实践进程中的表现。

四、“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新举措

(一)创设实验新区,为教师教育提供实践场所

首先,基础教育院校作为培养卓越教师人才的主要源力量,需要在进行慎重的考量后,确认一个核心实验区域。在该区域内,所有的共享资源将进行汇聚,每一位教师和大学生都可以在实验区域内践行和讨论自己的创新思路。同时实验区域也可以作为考核区域,在职教师可以在该区域中被验证。而教育方也可以利用专业的考核信息来调整下一阶段的教育模式,这便是创设实验新区的整体作用。教师既可以以主动性思维加入到实验进程中,也能够接受考核,在双赢局面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建立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教育整体教学质量

1.重塑专业课程,实现配套教学

在设定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教育方可以优先参考高校教育专业内现有的课程体系,从中选择适合在岗教师的几门课程进行再度编制。这样便能在最小化活动难度的前提下,为在岗教师提供相对专业的教育服务。一般而言,“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中,基础院校方向都会仅给出几名综合能力较优的教师参与培训,因此,同一批次参与培训的教师的专业极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一情况,培训方向应先以教师的教学专业方向为主,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英语教师等,为教师们提供不同方向的课程,尽量避免使用泛泛的理论教学课程,这样才能保证所培训出的教师能够为卓越人才,而并非无专业限制的“理论人才”。

2.落实全程实践,验证学习者的专业能力

当在职教师完成对优化课程的学习后,其应该立即在日常工作进程中实践所学内容。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使用渗透的方式来开展基础教育,如若发现学生给出的反馈相对乐观,则可以继续使用该方式。而一旦发现学生给出的反馈相对平淡,则应对教法加以审视,并将对应的反馈进行记录后加以上交。上交后应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由大学生先行纠错,再由专业的教师进行再度验证。整个过程属于从学习到实践、实践到检验再归于学习的环形模式。培养方向内的教师应该对这些在岗教师的学习以及实践表现进行验证,一方面验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验证其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只有保持实时观察,培养方才能随时接收到专业信息,继而调整培训计划,令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可以在可控且高效的环境中运行。为了提升监控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可以进行一定的技术干预,为教育方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必要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减少在岗教师实践的障碍因素。

3.使用双层导师监理制度,保证培养体系可发挥实际作用

为了保障“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整体质量,各个管理方可以建立双层导师监理制度,即当在职教师于高校环境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时,高校方面配备专业的导师对求学者进行监理,重点监理素质问题和学习状态。不仅要加以监控,也要令学生明确双层导师监理制度的存在,这样能够令未来的卓越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培训机制和日常工作更加具有责任感和紧张意识。同时,对这种紧张意识也可以加以运作,即培训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实时为大学生传递工匠精神,进而令大学生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建立稳定和长效的工匠精神,进而真正从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两个角度得以高效提升,成为真正的卓越教师。

五、结语

文章以“三位一体”模式为主,对卓越教师培养体系进行了构建性的分析研究。基础教育领域是培养幼儿以及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从本质上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首要地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需要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核心切入点,故本文便以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作为核心,以“卓越教师”作为培养终点,详细论述了培养体系的基本结构。卓越教师的教育优势包含但不局限在专业能力层面上,其培养计划中包含地方政府推动力,且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希望通过本文所述,为各个读者提供一些卓越教师培养方面的参考思路。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构建研究培养体系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高职卓越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室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研究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