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生活新时代探索研究

2019-01-28李艳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艺现代化美丽

李艳辉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中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更趋完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美丽”二字,到底彰显出什么发展方向?增加“美丽”可以丈量“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们更加明确“发展为了什么”,更加明晰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愿景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一句格外亮眼。在现代化强国的定义词中增加了“美丽”二字,为一直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设计师指明了奋斗目标,进一步将发展使命、愿景、价值观与国家统一同步起来。在报告中,习近平第一次具体描绘了“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中国愿景:“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到从不够用到不够好,追求美好生活是从上升到精神世界开始的。提供精神食粮是我们的责任,光荣机会摆在面前,2020年的文化创意产值约16.65万亿,市场空间巨大。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由此拓展为“五位一体”。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我们正在创意一个新时代,向美好的品牌强国梦前行

十九大报告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令人憧憬的奋斗目标,也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两个时期: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两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奋斗十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正在召唤全体中国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值得所有中国人共同期待。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创意时代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文艺复兴时代来了,我们国家终于到了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转向中国创造(CRE-TEAL IN CHINA)的美好新时代。每个有担当的中国人都在思考当下应该做点什么更有意义,做些什么更有价值,水派艺术应运而生,向美而行。心怀创意强国的梦想,倡导生活的艺术,体验艺术的生活,提出中国品牌设计的方案应该用中国元素解决。水派品牌设计立下宏愿:为中国培养10010个全球化中国艺术人才而不懈地努力,为中国创意1090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品牌logo(标志)而奋斗。

这是水派的发展愿景,源于水的精神文化,水是人人都需要的,以不同形态存在于不同的地方,随方就圆,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家智慧的结晶,智者乐水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典范,水滴石穿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水到渠成是人生的必然结果。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一出生就在寻找最好的自己在哪里,最美的自己在哪里,伴随改革开放40年的成长,不惑之年的我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人生使命,从小热爱艺术的我很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艺术家,而现在世界就是我的画板,中国就是我的舞台,开始心中勾勒我的中国艺术梦,创意理想的艺术特区,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改革自己的命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如此美好,唯有力争上游才能不辜负。借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东风开始了向美好而行进的旅程。唯有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不断地强大自己的内心,强化自身的设计本领,强壮自己所在的岗位能力,寓教于乐,于社会企业事业单位充分接轨合作创意品牌形象,梳理好企业文化,内化品牌运营与管理,充分发挥设计力量,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美学情趣,积累更多成功作品,沉淀中华文化,激活中华文脉,运用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智慧,拿出解决世界方案,帮助所有向美而行的人奔向美好生活,感受美丽心情,拥有美丽家园,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二、我们要挖掘中华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品牌文化创意成就“美丽”目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要用中国特色品牌文化创意成就“美丽”目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企业品牌创意人手,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品牌有价值,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三、我们要通过艺术找到文化自信,体验美好生活

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美好生活。

四、艺术家搞艺术创作,就要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创意出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艺术作品。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漸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让我们的笔墨与新时代同行,秀出美丽新生活。

五、创作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是中国精神和文化灵魂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太阳、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艺术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六、赶上新时代,形成新理念,研究新艺术,踏上创意新征程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已经在路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提供创意和智慧,为家乡振兴提供品牌发展战略建议,为家乡的艺术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提供战略思维。积极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全球化,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新时代以新理念研究新艺术,运用经典传统文化,踏上新的创意征程。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文艺现代化美丽
1942,文艺之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我的女巫朋友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