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委治理与股东利益保护

2019-01-28李晓丹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委会经理层道德风险

李晓丹

一、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国企改革尤其受到世人瞩目。2017年中央出台的《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要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大力推进党建工作进入公司章程,积极探索加强党的领导,寻求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引起了关于党的利益与股东利益间是否存在冲突和党参与治理是否会损害股东利益等问题的讨论。

自公司制诞生以来,治理结构同样处于不断探索和变革之中,而这些与政治体制的趋同的典型治理结构被历史选择,并生根发芽的现象绝非偶然。一方面,作为宏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是国家经济活动的缩影,其不可能脱离社会活动而独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双向传动,在与外界连接的过程中,只有内部与外部机制实现有效对接才会使沟通更有效率,实现接连成本的最小化,这是驱使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政治机制趋同的最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企业治理机制与国家政治制度就本质而言都是在对人和组织的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平衡各个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利益方之间达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妥协制度,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达成所谓的“共赢”。而每一国政治制度的确立都是各个利益团体长期博弈的结果,并在确立与巩固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这种无形的社会共识对社会中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在企业治理中,人们会更愿意去接受已确立在他们价值观和认知范围内的制度约束,即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潜在选择治理结构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外部政治、文化制度的有效结合是极为必要的。

在我国,党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党领导一切。所以,实现上层政治制度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对接,发挥党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是历史必然的选择。而党所代表的利益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党参与治理非但不会损害股东,反而会更好地维护股东的利益。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党委参与治理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这一论点进行论述。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党委参与企业治理的原因,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党委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

二、党委参与企业治理的原因

此部分将从国有企业现存治理问题对股东利益保护的不利影响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党参与治理如何在缓解治理问题和保护股东利益方面发挥作用。

(一)国有企业治理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内部人控制、管理者道德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1.所有者缺位下的内部人控制

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虽然国有企业财产属于人民,名义上我国每个人民都有所有权,而实际情况是缺乏一个所有者,共同代表我们人民的利益来监督公司的管理者。此情况下,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内部人控制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可以被视为国有企业大股东的代表,无视少数股东的利益,损害少数股东的利益;又可以作为内部人,忽视国有股股东的意见,损害国家利益。

2.政治任命下的管理层道德风险问题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结构下,企业所有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而经营者则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目标,由此产生了二者间的利益冲突。为了协调矛盾就需要制定有效的雇佣合约以发挥约束作用,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委托人相对于受托人的信息劣势使得双方间难以获取完备的契约以供遵守,受托人可能会因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权益。其中就可能导致管理层以权谋私、渎职违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极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多为政治任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利用手中权力,故意隐瞒、欺骗从中谋利。

3.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是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职能是监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董事会和经理层等。监事会存在的意义在于有效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公司股东利益免受损害。而在国有企业中监事会在维护股东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主要表现为:

(1)监督所需信息不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不理想,因为国有企业的内部信息主要由公司的经理层掌握,而监事会主要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充分地收集到有关公司经营治理的有关信息。因此,在此严峻情境下,监事会缺乏所需要信息,并且处于信息优势的经理层选择性地告知监事会相关信息,则容易造成监事会收集到有误信息,并且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职能。

(2)监事会成员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不完善

外派监事的工资远比外部董事低,但其工作压力却高于公司的董事、经理层;另外,对于内部监事的工资,是由董事会决定的。因此,监事会的经济独立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有效发挥监事的监督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在国有企业治理中,所有者缺位、管理者道德风险的存在和监督激励机制不尽完善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或治理力量来更好地维护股东利益。

(二)党参与治理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针对上文提出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作用,主要有:缓解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控制管理者道德风险的发生,拓展监督渠道以有效地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

1.缓解所有者缺位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国有股权越高,党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同质性越强,党委会越适合与董事会、监事会交叉任职,这有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并保护国家利益免受损害。另外,党组织在形成决策时要集中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保障作用,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部人行为,降低了由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代理成本。

2.党委治理有效控制政治任命下的管理层道德风险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和企业制度经过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但是人事制度始终没有太大改变,“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始终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原则,并要求长期坚持,这一原则使得党在选用和罢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方面具有牢固的控制权。由于党委拥有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解雇权,即有可能剥夺与某一职位相关的租金,因此党委治理可以对管理者构成有效的制衡。在市场机制尚未有效约束代理行为之前,行政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个替代,抑制代理冲突的发生,因此党委参与公司治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管理层道德风险。

3.拓展监督渠道

按照我国目前的形势来说,党委参与公司治理可以视为是一种有效监督经理人的机制,拓展公司监督管理层的渠道,特别是在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市场监督机制都无法对管理层产生有效监督的效果下,行政监督则是起到有效监督经理层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党委会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进入管理层之后,经理层也是党委会的一员,身份的重合更有助于发挥好行政监督职能。因此,与企业管理者的身份相比,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更多地代表了党和政府利益的维护者。

总之,可以看出党委有效参与国有企业的治理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

三、党委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党参与治理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有效维护股东利益,然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党委参与治理的机制尚不完善,若要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维护股东利益仍要认清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党委治理才会在国有企业治理中走得更远。

党委治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尚未完全实现,党组织与公司目前治理结构的关系仍然不协调,即国有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矛盾。其次,如何将党管干部的原则依法与公司法人的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仍然是党委治理的难题。特别地,当董事会和党委会实行“交叉任职”,由董事长担任党委书记时,身份和角色存在双重冲突。当党委会成员参加董事会时,他是代表党委会统一形成的集体决策发表意见,还是代表作为公司董事的个人发表意见。如果这两种意见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一旦发表意见,后果如何承担。现实中,因为角色的定位不清,容易发生以下现象:国有上市公司党委会对董事表决权进行干预,或者相互压制,拒绝听取对方意见等。

对于以上问题,改进意见为:首先,将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职权在《公司法》中予以明确,对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进行详细地界定。特别要处理好董事会和党委会的相互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制,需要明确党委会与董事会的职能定位与边界,规范党组织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明确其参与决策的目标和议事程序。再者,完善高管激励机制,利用“党管干部”以及参与决策等方式影响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坚持“干部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的双评体系。一方面作为进入董事会的党委委员,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通过“干部评价”发挥考核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作用;另一方面,对其具备的董事身份,则重点从工作表现和实绩方面按照董事会的经济评价标准进行,引导其经营方向和经营行为。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的是党委治理对股东利益保护的影响,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的现存问题:所有者缺位、管理者道德风险问题和监督激励机制不尽完善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股东的利益。而党委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或治理力量,能更好地维护股东利益。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党在参与公司治理、维护股东利益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定性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本文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党委参与治理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治理问题和保护股东利益这一观点,并针对现阶段党委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但并未对二者关系建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文章存在一定局限性,仍然有必要对此选题进行深入探究。所以,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构建各种度量指标并建立模型对现实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党委治理是否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通过何种机理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党委会经理层道德风险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党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董事会监督下经理层行为选择研究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时代价值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提升党委班子领导力
党委会是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企业重大问题参与决策的有效方式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