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2019-01-28王丹丹
王丹丹
(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3)
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高校申报工作的通知》, 选择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 这样,学生可以跨越学校和区域限制,依托第三方的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平台,实现线上学习省级精品课程, 并与省级教学名师互动学习,答疑解惑,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1],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分子生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内容抽象,选择跨校修读《分子生物学》学分,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其教学质量[2]。
1 教学模式的创新——翻转课堂
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网络在线观看教学视频与课堂面授相结合,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面授教学有机融合。 一般是课前教师把视频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负责答疑,一起讨论知识点,并针对难点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与“兴趣驱动”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 课堂上通过互动式讨论完成学生的“知识内化”,教师提前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就可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解惑,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顺序,翻转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翻转课堂的主持人或导演,负责设计教学活动、掌握课堂进度以及调整课堂气氛等[3]。
课堂引入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 使授课方式显得比较灵活,在《分子生物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分子生物前沿知识的相关课题, 同学们课下分组自学,这种自主性学习往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扎实,记忆颇深。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引发学生首因效应。而为保证课堂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正确性,教师必须精通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分子生物学》 在专业知识方面涉及的知识面及应用面较广泛,尤其实践性较强,怎么样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农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跨校平台修读学分,线下同学们可自主选择学习观看视频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章节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实验设计的作业,引发班级针对各组实验方案的讨论。 比如“如何克隆熊蜂气味受体基因Or113”,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如何从NCBI 数据库查找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如何处理熊蜂,PCR 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的建立等相关技术。 可见,通过课堂的实验设计, 在实验课上让同学们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操作实验,教学效果非常好[4]。
此外,可组建《分子生物学》跨校修读微信群,授课方教师、选课方教师以及全体选择跨校修读的学生均可加入,便于交流学习。
2 跨校修读学分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1 优点
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相比,跨校修读课程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即网络平台评价、课堂讨论表现、作业、实验、期末考试。 课堂讨论采取分组模式。如“核小体的组成”、“转录与翻译过程”等知识点晦涩难懂且抽象,教师可以图片、视频或微课等形式引出主题,课后学生分组讨论,并以PPT 形式汇报成果;而“分子标记的应用”、“基因克隆与测序”等相关知识,可以结合农业生产上实际案例作为翻转课堂的主题。 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制作方案PPT,进行课堂展示,班级同学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其中课堂展示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持人,掌控课堂展示与讨论的节奏,答疑解惑,对每组的掌握程度和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做总结,给出合理准确的评价。
跨校修读学分使学习过程变得灵活、 便利,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地学习省精品开放课程。 他们可以随时观看视频资料,亦可随时暂停视频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思考或网上查询,更可以对重难点知识重复观看视频的讲解过程,并且可串联各知识点,做出各章节的知识导图,使知识系统化。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接触更丰富的课程信息,通过更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全方位掌握《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 跨校修读平台设有在线学习平台答疑环节,学生在线可以随时得到授课教师对其难懂知识点的讲解,教师亦可定期检查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充分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程度[5]。
2.2 存在的问题
然而, 跨校修读对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 很多同学仍依赖于课堂授课,缺少对网络视频资料的整合能力。 而跨校修读学分网络授课又比较灵活自由, 上课时间、 地点很少受教师监督,部分同学往往会自己放松要求,开着视频人却不在电脑前, 只是单纯地进行线上刷视频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跨校修读学分是为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相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线上交流由于学生主动提问的较少, 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线上交流形同虚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建课方教师与选课方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期末评价进行正确判断; 而若线下选课教师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失去了跨校修读学分的初衷。
此外,建课方教师对知识碎片化的理解程度不够,影响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视频课的学习打破了有组织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跨越学校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网络课程。 这种学习时间和空间都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碎片化”学习方式,要求建课方教师把各章节知识点细化,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视频内容更要简短精炼,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但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视频时长较长,而学生很难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3 跨校修读总结
《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推行两学期,学生反馈较好;将多元性过程考核的理念引入到课程中, 为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合理准确的考核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未来对《分子生物学》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完善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增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从多方面更全面、更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可将《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分为了解型、掌握型、应用型等三类。 了解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即可;掌握型除了网络线上学习外也要加强课堂讨论,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学习网络授课视频,并对学生的提问答疑,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师生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应用型仍以教师课堂面授、线下学习为主。 通过一轮学习,学生便可深化各知识点内容,细化各知识点的分类, 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细化各知识点,丰富课程内容,做到内容全面完整,以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选课。 三是增加课堂的艺术性。 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图片、视频、微课及慕课以及案例教学等更多方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魅力。 四是设立网络实时课堂,强化线上交流指导。 比如学习重难点知识时,可设立某一时间的线上实时课堂,进行重难点知识答疑、讨论、发言、提问以及交流;并设置实时网络考场,教师布置几个实验设计题目,让学生在时限范围内完成该作业设计, 并上传设计成果,提高网络考试的真实性,增强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投入度与重视度。 五是线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另外,为了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子生物学》课程以小组形式进行互评,根据小组成员线上、线下答疑、发言、讨论的数量与质量等情况,组内成员互相评分,并写出评语,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成绩,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与真实性,更能督促学生养成自我监督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