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面打造平安共同体
——以金华市为例
2019-01-26金华市公安局课题组
金华市公安局课题组
(金华市公安局,浙江金华321000)
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56年来,“枫桥经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核心内涵和思想精髓没有变,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可以依靠的主体更加多元,可以借智借力的渠道更为多样,打造平安共同体既是迫切需要,又有良好基础。为此,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紧扣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个根本,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平安共同体,持续丰富和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打造平安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打造平安共同体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和基石。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叠加期,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安全稳定倍感重要珍贵。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更为广泛深入地打造平安共同体,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一)推进平安共同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并就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平安共同体建设正是基于上述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提出的精准命题,而且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基本方略高度契合。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通过打造平安共同体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具成色的平安产品。
(二)推进平安共同体建设是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共浙江省委审时度势提出了“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六个浙江”建设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平安浙江,致力于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是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的务实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浙江是富裕省份,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都呈现出一些先发性问题,需要从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对“平安”进行解读,必须从“大平安”的高度理解平安浙江,从而打造更为广泛的平安共同体,推动先发性问题变为先发性经验和先发性优势。
(三)推进平安共同体建设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必由之路
立足基层、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根本和基点,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关键在落实。必须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注重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集中力量不断突破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当前,一些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基层基础工作还相对薄弱,社会组织成熟度还不够、参与度还不高,各方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以平安共同体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不断活跃基层社会治理细胞、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肌体,从而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大地更好、更深地永续发展。
二、打造平安共同体的金华实践
金华地处浙中之心,是浙江省第三大城市群和第四大都市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1万,流动人口346.2万。全市总警力6200人,占实有人口数的0.749%,警力不足、案多警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金华市公安局深刻认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战略意义,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统筹推进平安共同体建设,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努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着力构建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平安共同体建设新格局,连续12年被评为“平安市”,成功夺得“平安金鼎”,连续9次获评“中国最安全城市”。
(一)坚持红色领航,以“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航向
主动融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建设,把村居党组织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积极拓宽“党建+”模式的外延,进一步完善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政统领、公安参与、党员带头的社会治理格局。
1.“党建+群防群治”,打造共治共管的治安“综合体”。主动与乡镇(街道)对接沟通,全面发动、努力吸引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村级群防群治队伍,扩充村级群防群治力量。在全市建立了850余支党员群众兼职平安队,常态开展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等工作,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明显增强,全市警情总量同比下降23.2%。在全市建立了730余支党员义务交通疏导队,每日早晚重点时段,轮流在所住村庄路口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交通违法进行劝导,同时在各易堵、事故多发地段全力配合交警开展交通纠违和疏导工作,有效缓解交警疲于事故处理无暇维护交通秩序的困境。在全市建立了670余支党员义务消防队,周边村一旦出现火情,由义务消防队就近赶赴现场,为后续专业消防队灭火救援赢得时间,初步实现了“初期火灾不出村、小火不出镇”的目标。如浦江县白马镇兰塘村有一支被称为“党员119”的义务消防队伍,成员清一色是村里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只要周边哪个村出现火情,他们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已先后参加消防灭火30余次。特别是在近年来系列重大安保节点,在市委的有力领导下,强化纵向横向统筹协调,变“单兵突击”为“兵团出击”,教育、建设、交通、文化、卫健等16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实行责任包干,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蹲点督战,平安志愿者、基层网格员等力量全力投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安保人民战争。
2.“党建+重点人员管理”,打造基层稳控的“桥头堡”。将治安管控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平台,实行村居(社区)党员联系户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畅通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渠道,全面落实其情报信息收集等网格责任,要求党员干部对各自联系户的流动人口变动情况、重点人员情况了如指掌。如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下官桥社区内有一从事烧烤行业的群体,其中常住人员8人,暂住人员34人,管理压力较大。辖区江南派出所发动下官桥社区60余名党员共同管理。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期间,从诸暨流入5名人员投靠该群体,社区党委第一时间通报该情况,有力筑牢了重点人员管理屏障。
3.“党建+矛盾调处”,打造就地化解的“稳压器”。一方面,农村党员很多是乡贤、能人,具有一定的威望和专业知识,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关键少数”的作用,引导村民用协商办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近年来,全市建立了83个驻所调解室,吸纳780余名党员干部为专兼职调解员,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通过基层党组织自发化解的矛盾纠纷就达6500余起,有效提升了就地化解矛盾的自治水平。另一方面,推行“党建+村规民约”双引擎驱动,组织网格民警、党员干部全程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宣传,形成“营造良好村风、提倡以和为贵、依法表达诉求、不得无理信访、串访闹访曝光”等系列治村公约条款。特别是将人民调解、信访等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立家训,树村风,全力促进无信访、无案件、无纠纷的“三无村”创建,促进了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结合。
4.“党建+技防建设”,打造24小时不眨眼的“监控网”。推行“党建+视频监控建设”,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一方面,全域推进党员自建。积极发动村居(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出资在门前屋后安装视频监控,2018年以来全市村居(社区)党员干部安装视频监控数达3.8万余个,基本实现了重要集镇全覆盖,通过视频监控抓获侵财违法犯罪嫌疑人653名,占总数的56.5%,入户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2.5%。另一方面,以党员带动群众“众筹”。全力深化“党建+视频监控”模式,采取“村里集体经济出资一部分、党员捐一部分、群众买单资助一部分”的众筹模式,加速推进视频监控向全民延伸。如浦江县公安局仙华派出所网格民警吴昊燃面对广丰村集体经济匮乏,视频监控整村安装推进困难的实际,主动上门发动党员干部到联系户开展工作,特别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增标家境并不宽裕,但主动表态村里监控由其自掏腰包兜底,在其示范引导下,不断有村民要求在自家门口安装视频监控,一周内新增户级视频监控86个,村级视频监控32个,该村连续200余天实现“零发案”。
5.“党建+服务群众”,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是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建工作融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提升党建服务中心、服务改革、服务群众的实效。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点多线长的优势,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融合,打破壁垒、强化统筹,最大限度地整合、凝聚各方面的服务资源。打破部门壁垒,主动与邮政、医院携手,创新推出“警医邮”三方便民体检换证服务,实现包括补换驾驶证在内的4大类18项交管业务“就近跑一次”,打造了一大批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设“警医邮”代办网点200个,办结代办业务24.5万件。磐安县公安局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办事5分钟、赶路2小时”的难题,在偏远村居党员服务站、农家乐服务中心等处建立便民服务点,村干部、老党员、大学生村官、治安积极分子等联合组成党员咨询代办队伍,提供咨询、即办、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已建设村级服务点189个,惠及村(居)民23万人。这一做法已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
(二)坚持底线思维,以“风险清单”引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共浙江省委第十四届五次全会又专题研究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先知先觉、先行处置”的风险防控模式。对此,金华市公安局探索推行了“风险清单”模式,全面排查梳理15类546项风险隐患,其中重点风险66项,由党政统领、精准施治,通过强化“三个原则、四色预警、五项制度”,全面提升风险感知力、掌控力、驾驭力。
1.围绕“三个原则”,动态掌控风险。对照“早知道、大家干、冲击小”的工作目标,对各类涉稳风险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确保信息灵、反应快、工作实。一是着眼“早知道”,常态排查、动态监测。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各地、各警种结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服务”等工作,深入企业公司、内保单位和居民群众,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摸梳理。经过筛选、归并,梳理形成涉政、涉军、暴恐、涉经济领域问题等15大类共66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清单,并按照“常态风险一月一增减,重大突出风险即时增加”的要求动态调整更新。二是坚持“大家干”,党政统领、凝聚合力。坚持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探雷器”“灭火器”作用,推动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和相关部门联管责任,构建“党政统领、公安主力、部门联管”的风险防范化解格局。对66项在册风险,提出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及防范化解方案的建议,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专题报告。三是力求“冲击小”,妥善应对、综合治理。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保持高度警醒,做到“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务求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同时,高度重视对一线民警、辅警的敏感性教育,深化“强理念、重管理、促规范”教育活动,确保规范文明理性执法执勤,严防因处置不当引发负面舆情或次生风险。
2.设立“四色预警”,科学评估风险。根据风险隐患的重大、紧急、危害程度,逐一评估研判,实行红橙蓝绿“四色预警”,并根据处置化解情况进行升级、降级或解除,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一是轻微级别的绿色预警。针对通过前期工作已经趋于平稳的风险,列为绿色解除预警,以属地派出所为主稳控关注。二是一般级别的蓝色预警。针对危害程度一般,但有可能扩大升级的风险,列为蓝色预警,以属地科所队为主,县(市、区)公安局相关警种予以关注和指导。三是较高级别的橙色预警。针对危害程度较高、或已经出现一定负面影响的风险,列为橙色预警,由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处置化解。如,针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非正常上访、个人极端倾向等重点人员漏管失控风险,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当地党委政法委、公安、信访、民政、卫健等部门及所在乡镇(街道)联责排摸管控。四是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针对重大复杂、危害程度最高的风险,列为红色预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逐一组建专班、制定方案、跟踪落实。
3.健全“五项制度”,统筹化解风险。在对风险清单实行项目化、动态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五项配套制度,构建责任明确、协同有序、支撑有力、运转高效的风险防控格局。一是市、县“三长”报告制。借鉴涉军重大情况直报“六长”经验,对列为橙色或以上的重大复杂风险,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主动统筹协调,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分管政法领导,便于市、县“三长”及时掌握情况,给予关注和支持。二是责任部门推送制。对公安职责外或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处置的涉稳风险,按照登记、审核、告知、移送、反馈、归档等程序,分流移送责任部门,并调用公安优势力量、优势资源给予全力配合。三是风险市局备案制。对各地排查梳理出的涉稳风险,由属地派出所申请报批,经县级公安机关相关警种审核、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报市公安局情指联勤中心备案。四是风险每周会商制。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落实“情指联勤中心+N警种”的研判会商机制,对风险清单一周一会商,逐一评估基本情况、现实风险、潜在威胁、化解难度和工作进展,及时核实查证、交办指令、查控处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要节点将启动战时情报机制,实行橙色风险一日一会商、红色风险一日两会商。五是考核问责配套制。将风险清单排查销号工作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的年度考核评估,作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格倒查追责,发生重大案事件的要从严从重追究单位及个人责任。
(三)坚持基层善治,以“无案村”增强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肌体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念,紧紧依托“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这一有效载体,在全市开展“无案村(社区)”创建,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势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华样本。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已建立“无案村(社区)”创建示范点770个,涌现出了武义后陈村,东阳花园村,兰溪大阜张村、新周村,浦江杨田村,义乌宾王社区等一批特色平安村居。“无案村(社区)”创建工作得到冯飞、王昌荣等省领导的批示肯定。2018年上半年,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2.8%,其中命案、“两抢”、盗窃、五类恶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0.5%、37.1%、31.6%、18.8%。
1.兰溪“无案村”模式。兰溪市紧扣“四有四无”(有综治中心平台、有多元自治组织、有人防物防技防、有全科网格服务管理,无群体性进京赴省上访事件、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公共安全事故)目标,建强“四支队伍”,抓实“五项举措”,全面深化“无案村”创建,努力把兰溪打造成金华人均发案率最低的“首善之地”。
一是建强“四支队伍”打造生力军。积极开展平安共同体行动,整合民警(平安指导员)、警务联动员、网格员、社会力量等四支队伍服务“无案村”创建。发挥民警(平安指导员)“掌舵者”作用。专门下发平安指导员工作实施方案,选派357名民警担任平安指导员,做到“一村一警”,明确“五员五清”职责。发挥警务联动员“助理员”作用。全市优选166名警务联动员,发挥驻村据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驻村工作,2017年共收集情报230余条,协破案件37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0人。发挥全科网格“信息员”作用。全市划分网格774个,配备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4105名,整合计生服务员、食品安全员、水利巡查员、森林防护员等力量,推动防控全覆盖。发挥社会力量“蒲公英”作用。挖掘和吸纳社会组织(团体)、志愿者积极参与“无案村”创建,将创建活动与“三治融合”有效结合,综合运用“党建+时间银行”“党建+平安义警”等载体,积极培育创建“民主法治村”“生态文明村”以及“新周大爷”“新灵洞人”等区域化亮点,提升创建工作内生动力。目前,已培育平安公益类社会组织11个,志愿者9.2万人,组成了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平安兰溪“义警”。
二是抓实“五项举措”形成硬指标。制定《“无案村”创建民警工作指南》,推动五项活动,做到定责履职、高标创建。(1)进村入户“访民情”。依托全市166个“无案村”创建警务室,每周不少于3天开展日常警务工作,结合“大走访”活动,按照每周入户走访不得少于20户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活动。每月、每季定期组织辖区群众开展警务通报和警民恳谈,发动全民共建。(2)征集点子“集民意”。将群众意见汇集成“民意提案”,形成“互议化小事、共议解难事、群议创平安”的民意警务新常态。围绕辖区重点人员、单位、场所、事件等不同领域以及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涉案线索等不同要素,物建一批信息员,建立网上微信警务室,广泛收集各类信息情报。2017年,共开展各类活动109次,收集意见建议521条、线索信息258条。(3)实有人口“大采集”。依托“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运用“传统+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重点人员、出租房屋、行业实名登记等领域开展采集攻坚战,健全明查暗访、交叉抽查、挂牌整治等机制,确保实现实有人口管理“底数清、情况明”。(4)争当“首席安全官”。推出社区民警“五进”送平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现场宣传,制作小视频、小程序、小漫画、小画报、小课件等宣传产品。各责任区民警牵头组建1支治安巡逻队,每日巡逻时间不少于2小时,巡逻力量不少于3人,做好物防、技防指导建设工作。(5)单位场所“大清查”。紧盯重点单位场所安全管理,创新推出危爆物品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拧紧“安全阀”、筑牢“防护墙”。严格落实“日督导、周通报、月考核”机制,常态排查登记、资料建档、动态管控、整改查处。2017年,共发布通报26期,检查各类行业场所1400家次,查处违规案件81起,处罚寄递企业9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300余处。
2.东阳“花园村”模式。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名列“中国名村”前三强,先后并村18个,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从500人不到的小村发展到6.8万人的大村,其中常住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5.5万人。花园村有着全国最大的红木原料基地和各种交易市场,共有各类个私工商户3483家,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520.63亿元,是全市唯一的税收超2亿元村。多年来,东阳市公安局南马派出所主动融入花园振兴之路,大力打造“和谐花园”“平安花园”“智慧花园”“便民花园”共同体,形成了“矛盾零上交、平安零出事、管理零疏漏、服务零距离”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规模成倍扩大、企业商户持续增加、实有人口大幅上升的背景下,该村近3年案件警情年均下降26.4%,村民安全感、满意度高达100%,先后夺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国字号荣誉,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的批示肯定。
一是矛盾零上交: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花园村村大、人多、事杂,却能实现连续37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花园村“小宪法”功不可没。南马派出所参与指导制定了《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小宪法”,明确“党员干部和村民发生矛盾,首先处理党员干部;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发生矛盾,首先处理村民。”并建立无理取闹、无事生非人员“黑名单”,与乡村福利挂钩,有效提高了村民自律、自治和自我保护能力。矛盾纠纷逐年下降,在“一村并九村”过程中,19个小区3836户家庭无一人信访、无一起纠纷,创造了整村拆迁的“花园奇迹”。对于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建立了“小事一天内解决、大事三天内解决”的治理机制,由南马派出所副所长金明华兼任花园村党委书记助理,指导构建党委书记、总村主任、小区支部书记、小区干部、调解员“五层四级”矛盾化解体系,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村党委书记邵钦祥以身作则,每天8点在村“两委”办公楼前接访村民,连续37年雷打不动,先后接访8000余人次,化解矛盾2000余起。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近2年村干部主动参与化解复杂矛盾370余起。同时,村中建立了8个“公安管理、花园保障、自主运转”的“街头调解室”,集中进驻2名社区民警、16名公安辅警、12名法律顾问、31名专业调解员,开展法律宣讲、矛盾化解、司法确认等工作,2017年共化解各类矛盾1820起,化解率100%,无一起反复。特别是针对新并入的9个村,“街头调解室”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宣教、源头化解,以往常年信访不断的环龙、柳塘等村,并村后未再发生一起信访件。
二是平安零出事:共建共治共享聚群防群治优势。平安乡村少不了护花使者。南马派出所按照“一小区一网格、一市场一网格”的要求,将花园村划分为2个片区、19个网格,配备2名民警、12名辅警和19名网格员,并实行“所队联勤”和“驻村联户”制度,倒逼民警和网格员沉底工作,实现建房基础信息准确率、实有人口匹配率、二维码张贴率三个100%。重大活动安保期间,全村524名党员干部、1200名志愿者全部划入网格并定责巡防,确保了重点部位零出事。此外,将以往分散的9支村企巡逻队进行管理整合、人员整合、勤务整合,建成了由清一色260名退伍军人组成的大联防队伍,明确一名村副主任和一名副所长为管理员,公安统一培训考核,实行24小时全域化联防。近5年,联防队先期处置警情13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70余人,在实有人口同比上升45%的情况下,警情连续3年大幅下降。将交通疏导职能并入联防队,关键路口设置6处岗亭,重要路段专人驻守,在日均进出100多辆集装箱大货车的基础上,实现市场等关键区域零拥堵、村内交通伤亡零发生。民间志愿者组织是守护平安的又一支重要力量,例如南马公益救援队,是由南马派出所以南马专职消防队为核心,整合各类有社会救援专长的志愿者组建而成的,目前有队员近百人,是全省首支乡村公益救援队。志愿者们大多有自己的企业和工作单位,加入组织不为名利、不求报酬,而是为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成立6年来,南马公益救援队参与火灾扑救、水下打捞、山林搜救等应急救援1206次,成功解救135人,2016年11月获评“首届浙江119消防奖”先进集体。
三是管理零疏漏:治安防控插上智慧的翅膀。新时代“枫桥经验”势必顺应时代潮流、融入科技元素。2018年以来,花园村以“雪亮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进“党员+视频监控”,全村党员户100%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并带动企业、村民积极参与,2个月时间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200余个,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公安视频监控中心全面联通的花园综合信息指挥中心,24小时专人值机、视频巡查,犹如在全村安装了几千双圆睁的“眼睛”,随时关注全村的各个角落,实时调度联防队快速处置。全村露天堆放各类红木材料价值数十亿元,每天100多辆集装箱大货车进出,但近4年来未发生一起木材被盗案件。除了“雪亮工程”,2018年以来,东阳市公安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广“e家安”智能门禁系统,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全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全部安装了智能门禁,实现“一人一证、人证对应”的出租房智能化管理,牢牢管住了占全镇80%的流动人口。通过APP拓展积分奖励、置顶推广等功能,鼓励房东和租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近3年,房东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60余起,举报线索86条,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不到万分之二。智慧管理在花园村处处可见。比如,花园村有各类家具企业800余家,消防安全责任重大。为此,花园村专门建立了智慧消防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线上“一网联通、实时预警”,线下“3分钟到达、快速处置”的智慧消防体系,实现红木市场和家具企业全覆盖,连续5年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
四是服务零距离:互联互通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针对花园村实有人口占全镇一半,公安户籍、出入境、交管办事服务需求量大的实际,南马派出所在花园村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全省首个村级公安服务窗口,村民可以直接办理户籍、出入境、交管等164项业务事项,95%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件量占全镇总量的28%,真正做到了“办事不出村”。同时,积极探索建设“掌上花园”,全面聚合公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打造“网上综合服务站”,提供掌上咨询、一键报警、业务预约、一网办理等优质服务,特别是居住证办理和人才落户实行一站式跟踪服务。近2年来,“掌上花园”共办理各类事项1600余件,送证上门、邮寄证照2.3万余个。网上网下均有优质高效服务,让村民的获得感“足斤足两”。花园村遍地是商户、到处是企业,公安机关在服务企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如,针对近年来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花园村对企业财会人员开展高密度、精准化的宣传预警,实现近2年企业“零被骗”。紧扣企业商户急需的法律服务,依托官微公众号“点单式”答疑,并常态送法入企,有效降低了企业涉法经营风险。
(四)坚持管服一体,“以外管外”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阵地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金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境内外交流合作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境外人员逐渐成为平安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华既有浙江师范大学等境外留学生聚集的高等院校,也有义乌这一享誉全球的商贸之都,全市年采集录入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签发外国人停留居留证件、签证证件人数均居全省前列,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金华公安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外管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境外人员管理模式,以服务带动管理,推动境外人员从“住在当地”向“融入当地”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地球村”。
1.婺城海外学子“六方协作”机制。婺城区既是金华主城区,也是浙师大所在地,有长期居留的境外人员1540余名,占市区境外人员总数的73%,其中浙师大有留学生1254名,占全区境外留学生的84%。过去,境外留学生的管理责任主要以块状为主,院校管内、公安管外,街道、村居是既来之则安之,管理效能偏低。近年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深入研究境外人员服务管理,以留学生聚居密集的新狮街道勤俭村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六方协作”机制,布建境外人员学习、工作、生活关系网,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一是“六方协作”共建,小区域大外管。针对辖区84%境外人员为浙师大留学生的实际,设立外国人服务管理中心,由区综治办、公安分局、浙师大共同牵头,建立公安分局、浙师大、街道、社区、房东、留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六方协作”机制。浙师大负责理清在校留学生底数,建立学校指导员、警务区民警微信工作群,每月向派出所通报留学生在校情况;派出所做实基础信息采集登记,对留学生涉嫌违法犯罪情况及时通报院校;街道全程保障警务站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星级评定等工作,并将结果运用到综治考核;社区“两委”带头督导技防、物防、心防建设,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出租房东压实主体责任,做好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线索上报等工作;将外国人自治管理融入社会综合治理,选聘外籍志愿者,配合派出所开展巡逻、检查,并广泛收集第一手线索资料。
二是问题隐患共治,小科技大作为。实行“智能门禁安装+消防隐患清零”。大力推进出租房屋智能门禁安装,推出中、英文版面。联合消防部门对勤俭村141幢出租房进行消防隐患等级排名,酌情落实整改、处罚等措施。实行“校园一卡通+公安二维码”。会同浙师大对来自115个国家的1254名留学生升级“一卡通”,加印关联身份、护照、签证、照片等信息的二维码,通过警务终端扫一扫,即完成身份信息、签证时限等公安信息核查。实行“实体化办公+信息化警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外国人服务管理中心“六方”实体化办公,为境外人员提供咨询、购票、签证、翻译、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无差别受理服务。2018年以来,该中心共服务境外人员89人次,调解涉外矛盾纠纷23起。在公安“一点通”中增加“临住走访”功能,限期回访境外租住人员,开展二次核查。2018年以来,已处理非法居留案件19起,拘留5人,罚款2.9万元。
三是和美平安共享,小村落大景观。强化服务理念。推出供给侧公安产品“阳光坐席”,借助视频监控开展管理服务。如,2018年3月,一坦桑尼亚留学生到“阳光坐席”中心求助,其钱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因语言沟通问题报警受阻。该中心迅速启动“阳光坐席”机制,通过视频追踪联系车主,20分钟内即找回留学生遗失物品。营造法治氛围。在浙师大、涉外单位、境外人员居住密集区张贴中、英文版警方通报,设置“共筑地球村”警示牌,公布24小时服务热线、线索举报电话。做精安防体验区,摆放各类英文版反诈防骗宣传手册,播放出租房租住程序,引导境外学子文明居住。拓宽自治维度。坚持“以外管外”,选聘3名优秀留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登记核查、巡逻防控、法律宣传等工作,发挥翻译员、宣传员、安全员作用,吸纳境外人员自觉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内外共治。加强留学生社团交流,并建立留学生学生会等校内自治组织,引导留学生参与管理、自主管理。2018年4月9日,婺城区召开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现场会,推广新狮街道勤俭村外管工作经验,并在高村等其他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区域进行全面推广。
2.义乌全警、全程、全方位的境外人员管理服务机制。义乌商贸氛围浓厚,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点城市,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境外客商及务工人员。仅2017年,义乌登记入住境外人员就达54.8万余人次,同比上升12.6%,既给当地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发展优势,同时也给境外人员管理和平安创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义乌市公安局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构建全警、全程、全方位管控服务网络,实现严格管理和共同治理的有机统一,推动境外人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打造“全警涉外”的管控格局。明确将境外人员列入实有人口管理,各警种同步配置涉外管控责任,并纳入考核内容,推动形成各警种敢管、愿管、会管境外人员的涉外管控机制。构建“三级”境外人员核查防线,市公安局组织力量在全市6个出城口卡点和城区路面、市场、境外人员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对境外人员证件情况进行检查;出入境管理部门会同辖区派出所对辖区内境外人员进行不定期上门核查和抽查;派出所对首次申报散居登记的境外人员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上门核查。此外,定期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将涉外管理工作、案事件办理程序、街面盘查技战法等知识普及到一线民警,研发推广手机APP翻译软件、警务通境外人员信息移动终端等信息沟通查询应用,实现基层民警从“无从下手”到随时随地盘查和登记检查的跨越,确保全市境外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去向实时更新,从源头上消除“摸黑”进城、非法居留等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是构建全程参与的服务体系。坚持以服务带动管理,聚焦量大面广的境外客商及境外定居人员,在外国人居留比较集中的街道或社区建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主要开展掌握辖区内外国人的居住情况、涉外机构摸查、涉外宣传服务、外管档案建设、紧急求助等管理服务工作。开通住宿微信申报。在全省率先研发推出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微信申报系统,境外人员不再需要跑派出所就可实现住宿登记申报和申报核销,实现住宿登记申报“一次不用跑”。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接受境外人员申报住宿登记4.59万余人次,散居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率达到97.8%以上。发放外籍商友卡。会同市民卡公司创新开发外籍商友卡,背面印有境外人员姓名、性别、护照号、出生日期、宗教、照片、制卡日期和二维码,具有小额存储、支付功能,并可凭卡享受乘坐公交、租赁公共自行车、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公共服务。民警通过警务通扫描外籍商友卡二维码即可读取信息、自动核查,既便利境外人员,又提升工作效率。构建外商诚信体系。建立外国人个人诚信档案,加强对相关人才邀请单位和申请人的档案信息管理,实现一单位一档案和一人一档案。利用义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境外人员诚信记录与相应的证件签发审核挂钩。截至2017年年底,共核查境外人员信用数据1337条,上报失信惩戒案例23例,涉及11家失信单位和28名失信人员。
三是推动境外人员全方位融入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邀请境外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开展中外居民联欢、语言沙龙等活动,使外国人真正融入社区,实现了“外管”向“自管”的转变。如,宾王社区在册境外人员1499人,辖区派出所专门组建了由33名境外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境外友人提供法律宣传、便民咨询、语言翻译等服务。服务队还积极参与救助困难学生、走访福利院老人、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等活动,真正融入社区。此外,充分发挥外籍商会平台优势,探索建立涉外单位(商会)联络员机制,通过商会宣传法律法规、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境外人员融入本地社会,引导形成了“在义乌不能戴面罩、穿黑袍”等共识,并推动形成了“公安牵头、商会协调、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如2018年8月,义乌警方联合法院、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伊朗商会等部门,成功调处一起涉外贸易货款纠纷,为40余名市场商户挽回损失60余万元。
(五)坚持科技驱动,以“大智移云物”焕发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活力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从信息时代进入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全新技术革命时代。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实用化已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治理方式正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也势必要应时代潮流、发时代先声、破时代难题。近年来,金华公安紧扣“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警务战略,最大限度推动科技元素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合、无缝对接。
1.构建通讯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模式。为破解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困局,2016年3月,金华市公安局推动市政府斥资485万元高标打造反诈中心,五大国有银行、三大通信运营商及相关政府部门共30个单位,综合治理电信诈骗高发难题。2017年,共破获此类案件2889起,刑拘犯罪嫌疑人1746名,同比分别增长77.5%、21.8%,有效止损4926万元,电信诈骗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反诈中心成为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并列的公安部打击电信诈骗七大研判基地之一。银行、通信、公安全速联动止损。五大国有银行和三大通信运营商的34名专业人才进驻反诈中心,与公安民警同台作战,全天候处置电信诈骗警情。在反诈中心设立“81234567”反诈热线,全市110系统电信诈骗报警电话统一转接至反诈中心,反诈中心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通讯运营商同步开展劝阻、冻结、反制工作,第一时间“止步案件”“止付款项”“切断号网”。警种、市县、所队全面合成打击。针对基层县(市)公安局和所队对电信诈骗案件无从下手的问题,建立“上提一级、市局导侦”机制。从县(市)公安局抽调10名骨干警力组成研判团队,实时对接前台接警情况,开展分析研判,为一线打击提供充足“弹药”。同时,将合成作战中心纳入反诈体系,刑、技、网三侦和市、县、所三级全面联动,落地侦查、精确制导。人才、技术、权限全力支撑保障。经验丰富的侦查骨干以及银行资金分析、阿里巴巴安全部、蚂蚁金服安全管理等14名专家带着本级最高处置权限入驻中心,并为一名银行资深专家设立专门工作室,及时会诊重大、疑难和跨境电信诈骗案件。截至目前,专家团队共查询涉案银行账户2万多个,参与多起千万元以上大要案件的资金分析,参与侦破部督案件4起、省督案件11起。
2.构建出租房智能化管理模式。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治安管理的软肋和短板,特别是随着房屋租赁行业的急剧发展而带来的管理混乱、监管困难等问题,难以有效实现“以房管人”。截至2017年年底,金华市共有在册流动人口346.2万,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居全省第三,其中76%的流动人口居住于出租房屋。与此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高发,近5年来,抓获的作案人员中外省市人员占70%以上。为破解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难题,金华公安推出二代身份证刷卡居住的出租房智能化管理模式,多个试点区域刑事发案大幅下降,火灾事故零发生,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率达95%以上。(1)建设平台。创新推出民间资本和企业技术参与的政府零成本投入模式,开发“e家安”综合APP运营平台,群众通过实名注册,获得门禁刷卡、休闲娱乐、生活购物等线上功能,实现“企业能发展、房东愿担责、租客得实惠、公安好管理”的共赢局面。在试点区域出租房安装智能门禁,严格出租房安全准入、租前审批,通过身份证刷卡居住,实现出租房与流动人口的信息关联。通过“一人一证、人证对应”实现入住即登记、刷卡即管理,方便群众出入,提升安全指数。(2)优化服务。在流动人口超过2000人的城中村,建立旅馆式前台,设立线下村居智慧服务站,站内分设智能门禁体验、消防展示、视频智享、积分兑换、通讯服务等五大功能区,融合超市、手机营业厅、消防大队、派出所和技防公司等单位部分功能,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的安防体验和积分兑换实物等服务。同时,强化宣传推广,累计发放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10万份,APP下载量达2.3万余次。(3)强化管理。将智能门禁、“e家安”综合APP与手机捆绑,动态采集流动人员相关信息,所有信息汇聚到“一点通”警务管理等业务系统,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最鲜活真实的数据。建立出租房“一户一档”管理机制,压实房东(企业)主体责任,逐户签订治安责任书,出租房登记率、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员登记率、消防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区域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0%。(4)长效建制。将出租房智能化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会同综治、流管、消防等部门对推广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高效推进。按照“党政主导、镇街主抓、村居实施、房东主责、房客履约”的原则,推进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转型升级,形成社会化管理格局。
3.构建电动车物联网管理模式。针对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发案多、破案难、追赃难的“一多两难”问题,2016年以来,金华公安联合市综治办,以警企合作PPP模式,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物联网防盗工程建设,实现“政府零投入、企业获盈利、安全有保障”,有效破解了电动自行车安防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电动车130余万辆,通过物联网系统破获盗窃电动车案件1580余起,抓获盗窃嫌疑人983名,追回被盗车辆1420辆,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实现盗窃电动车案件破案率、追赃率和发案量“两升一降”。(1)高效建设。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防控理念,打破资金和技术瓶颈,采用PPP模式政企合作共同研发推进。通过招投标,确定专业技术强、经验丰富的企业作为项目承接商参与投建,并由公安负责日常管理应用,企业向民众合理收取“两车”物联网智能防盗终端安装费,并全额承担基站建设、运营维护等硬件软件投入,打造由企业负责建设维护、公安负责应用、群众受益消费的防盗智能管理平台。(2)综合推广。主动整合治安、交警、流管以及派出所警力,发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干部,全域范围同步宣传推广。在此基础上,借助新闻媒体、网站、“两微”平台延伸宣传触角,并开辟固定网点与流动网点结合、上门推广与提前预约结合等多种便捷安装渠道,方便民众登记、上牌、安装。(3)快速理赔。专门引入电动车盗抢险,投保车辆被盗60天内没有找回,车主可凭有关证明材料在24小时内快速获赔800元至1200元不等的保险金。同时,针对涉电动车交通事故多发、伤亡人数占比大的问题,进一步引入驾驶员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若发生车辆交通事故,车主及第三者最高可获得5000元、2.5万元险金,给群众吃了“定心丸”。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理赔148万余元,真正把电动车物联网管理做成了惠民工程。(4)服务实战。在全市交通路口、商业街区、行业阵地、重点路段合理布建1.1万余个无线信号接收基站,实现城市、农村信号接收全覆盖,为第一时间锁定车辆、追踪侦查提供了基础保障,结合视频侦、网侦、技侦等手段,探索形成了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技术战法。
三、打造平安共同体的经验和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红色领航的优势
党建是“龙头”,是“精神之钙”,是全部工作的“总开关”。党建强则队伍强,队伍强则事业兴。打造平安共同体同样必须牢牢把握党建这一“总开关”,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推动工作,坚持在党建引领下深化工作,不断推动党委、政府把打造平安共同体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金华公安牢固树立“党建+补短板”“党建+抓整体”的理念,系统全面地抓好、抓紧、抓实党建工作,并推动基层党建融入平安创建、服务平安创建。如浦江“党建+”、兰溪“无案村”创建、东阳“花园村”模式等经验做法,都是在当地党委、政府极端重视、大力推动之下才结出累累硕果的,其他各项特色亮点工作也同样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二)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总结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切实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使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金华公安打造平安共同体,就是要通过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各界力量和各方资源,把平安创建变成社会共识和内生需求。如,东阳南马应急救援队、兰溪警务联动员、义乌和婺城的“以外管外”等,都是群众首创、源于基层。再如,出租房智能化管理、电动车物联网管理,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建设,都是依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结果。
(三)始终坚持法治先行、依法行政的原则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具有权责明晰、程序公开、预期稳定的优势。实践证明,当法治成为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的时候,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为此,必须形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纠纷的习惯,推动利益诉求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特别是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更是要坚持法治先行、以法破题。金华公安打造平安共同体, 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矛盾化解和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如江南的司法确认工作机制,通过对调解协议赋予法律强制力,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一次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在全市推广以来,还先后化解了多起历史遗留的疑难信访案件。此外,驻所调解室、调解“老娘舅”“三调联动”等做法,也都严格遵守法治先行、依法行政的原则。
(四)始终坚持聚焦基层、综合治理的方法
平安建设的矛盾问题集中在基层,坚实力量扎根在基层,经验做法往往也出现在基层,只有夯实了基层基础,平安共同体建设才会有深厚的根基。而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在于综合治理,只有党政领导力量、业务部门指导力量、综治委协调力量、社会各界协作力量握指成拳、齐抓共管,并通过平台化、网格化、组团化、信息化等各种渠道,才能推动综合治理高质高效开展。金华公安打造平安共同体, 就是扎扎实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各项工作,运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如,市反诈中心的建立和高效运行,就是在党政领导下,聚合了30余个政府部门和五大国有银行、三大通讯运营商,才形成了通讯网络诈骗综合治理的格局。再如,各地的网格化管理,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小综治”的组团。此外,还探索完善了综治进企业、综治进校园等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
(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智慧治理的导向
大数据时代,我们生活在“云社区”之中。信息整合、动态研判、提前干预已成为基本工作和生活方式,“治未病”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也是提高预测预警预防社会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转变传统思维,善用信息技术提升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提高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金华公安打造平安共同体,既发挥了群众工作等传统优势,又注重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整合和运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市反诈中心、出租房智能化管理、电动车物联网管理等科技项目,通过整合应用部门、单位、企业的各类数据资源,与公安各类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碰撞比对,形成各类治安要素的立体化成像,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精准、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