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枫桥经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2018-08-18杨钰婷杨运姣
杨钰婷 杨运姣
摘 要: 浙江省部署“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就文创型特色小镇而言,如何抢抓时机,根据其明确的产业定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枫桥古镇展开实证调研,了解其建设“平安特色小镇”的现状,探索“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旨在为后续文创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文创型特色小镇 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其对浙江省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而长远的推动作用。文创型特色小镇运用文化驱动机制推动自身发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近年来,浙江诸暨枫桥镇利用楓桥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创小镇”,开启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本文以诸暨枫桥古镇为调查对象,分析“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与枫桥古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枫桥作为千年古镇,北宋置镇,南宋设县,名闻遐迩,是浙江省首批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集镇。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四度亲临枫桥义安精舍传道讲学,西晋史学家陈寿曾在枫桥隐草堂著书讲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于枫桥大庙的救国宣讲,由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组成的“枫桥三贤”更是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使枫桥这块土地孕育和滋养了枫桥人说理仗义的人文精神,成为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地方,而且铸就了辉煌灿烂、特色鲜明的浙江地域文化——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综治的战线一面旗帜并不断发展成为枫桥文化传承的产物。
五十五年来,枫桥镇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从“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到“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①。时至今日,尽管“枫桥经验”历经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精髓却矢志不渝,并且越来越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枫桥镇紧紧遵循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在社会治理的多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新枫桥经验②。为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枫桥镇着力打造“平安特色小镇”,开创了社会有秩序、发展有保障、人民有幸福的和谐局面。在平安特色小镇创建中,枫桥镇率先开展“枫桥式”平安乡镇建设,首创综治工作中心,实行“10+x”模式,整合力量,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形成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模式”和“枫桥式”矛盾化解体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为群众排难解忧;实行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安全数字化、社会管理法治化,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主动脉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③。
二、新时期“枫桥经验”面临的挑战
(一)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凸显
目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国情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更的特殊时代。人们在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利益矛盾不断显现,经济利益的矛盾逐渐由内隐向外显化④。特别是在分配领域,它激发了各种利益主体的竞争活力。
利益表达是社会各利益主体对政治制度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并寻求将其纳入决策过程的一种活动。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在社会的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尽管我国在制度设计中提供了信访、司法等多种途径,赋予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机会,但是这些利益表达机制远远落后于社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很多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够顺畅,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激发了社会矛盾,有些甚至酿化为群体性事故。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提供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的顺畅表达,才能减轻其对社会的影响;只有通过了解各利益主体在具体渠道上的需求,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利益一体化的有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冲击
“枫桥经验”诞生于乡镇而非更大的城市,绝非偶然,因为只有在乡镇这样相对狭小的地域,才能更好地实现问题发生前及时防控、问题发生时及时觉察、问题发生后及时解决。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原因在于,只有当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有利于解决矛盾的最全面的信息。然而,经过了55来年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网络社会不再有边界,以其广泛、快速、高效、便捷而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个变化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及信息流、贸易流的加速,导致一些地域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愈演愈烈;第三个变化是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休闲需求和不断丰富的休闲活动的日益凸显。这些变化都使社会治理面临挑战。从前,一些地域面临的是最常见的入室盗窃、机动车辆被盗、农村生产资料被盗及街面流动性抢劫案件,并且罪犯大半属于当地人。然而,如今在社会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流窜”作案和网络犯罪的触须蔓延到偏远的地区。
社会治理就是实现问题发生前能够积极预防,问题出现时能够敏锐察觉,问题出现后能够高效解决。传统社会的诸多风险之所以可以及时防控,主要是因为核心信息和信息流通的范围及信息流通时间有限。在网络社会,社会治理的最大障碍是制造问题和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之间形成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如何有效利用新“枫桥经验”创建有效的信息疏通网络值得我们深思。
三、“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成为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强。”⑥枫桥镇凭借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便以“枫桥经验”闻名全国。
枫桥的文化建设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相结合,以整合资源和利用和创新载体相结合。从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枫桥经验”开始,一路走来,尽管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衍变,“枫桥经验”在社会治安的工作中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都在不断改变,但终其根源,“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核心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根本方法始终没有改变。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和维护稳定的经验,成为枫桥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治安管理为“平安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枫桥经验”为枫桥镇的特色小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依靠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形成数字化预警系统,发挥着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的主导作用。
1.启用“古镇枫桥”公众号
“枫桥经验”考虑了如何应对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互动海量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例如“古镇枫桥”公众号,利用投票等形式凝聚人心,关注社会实事与变化。这一新媒体形式举行活动或者相关推文达到团结大众或者教育的目的。同时,利用“古镇枫桥”公众号,形成“多元联系制度”,网友与网友联系,网友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长联系。
2.成立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依赖镇综合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统筹整合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着力实行综治网格化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落实“民情常走访”,着力打造网上网下“民情通”。网上收集民意,快速反应;网下走访民情,深入了解。第二,实施“信息常摸排”,建立“一张网络”: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做到“两个不怕”:不怕有冲突,就怕信息不灵;不怕群众有事,就怕干部不管;实行“三个必到”:联系户有矛盾纠纷必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必到,遇到重大生产生活变故必到⑦。第三,实现“矛盾常调处”,树立“以和为贵”的理念,倡导“退一步、心平气和,让三分、邻里和睦”的精神。第四,贯彻“工作常联动”,推进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三)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积极参与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1.设立调解志愿者联合会
作为“枫桥经验”的传承人——杨光照调解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枫桥经验”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团队共受理各类复杂民间矛盾纠纷670余起,调解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协议兑现率99.8%,有效预防和降低了矛盾纠纷的发生。2015年,老杨调解中心升级成为枫桥镇调解志愿者联合会,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及时有效消除不安定隐患。自协会成立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
2.成立“枫桥大妈”互助协会
“枫桥大妈”互助会,下设反赌禁赌、抵制邪教、邻里互助、环境保护、劝和劝善、爱心红娘等6支分会,互助会承“枫桥经验”,打响群防群治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文明”枫桥大妈共有124名成员,经常开展“巾帼心向党”文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20多次活动,组织600多人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力”枫桥大妈共有65名成员,以文艺骨干和体育爱好者为主力,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栎桥村、梅苑村、全堂村、杜黄新村等文化礼堂,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活动25场。“平安”枫桥大妈共有20名成员,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健康疏导、家庭和邻里之间矛盾调和,2018年枫桥大妈旗下的娟子调解室已处理妇女维权事件7起。“环保”枫桥大妈共有180名成员,代表生态,以崇尚环保低碳人士为主力,带头参与建设“美丽庭院”,18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作都是“枫桥大妈”的身影。“爱心”枫桥大妈共有18名成员,主要是向广大家长、儿童工作者提供家教信息、家教咨询、育儿方法等服务,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灵关怀项目,栎桥村开展了与留守儿童“浓浓端午情悠悠粽子香”包粽子活动。“创业”枫桥大妈共有15名成员,以创业女性为主力,为城乡妇女不同的创业就业需求开展互助,邀请枫桥大妈里的创业女党员讲创业故事、作知识讲座,共有300多人次参加。“温情”枫桥大妈共有30名成员,主要面向有困难的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众,枫桥大妈联合枫桥义工、枫桥孝文化研究分会、爱之光等社会组织参与慰问活动5次。
3.组建“红枫义警”队伍
作为枫桥派出所“雷励枫行”的互动团队——“红枫义警”队伍,与早先行政村和派出所招录的“村警”不同,它是一支完全由群众自发、义务参与平安建设而组建的队伍,由百余名年龄、职业迥然不同的村民组成。自组建以来,搭建了和谐警民关系,推进了群防群治队伍转型升级,营造了崇法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创建枫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社会和顺”的“平安浙江特色小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新的时代命题,推动着枫桥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继续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推进枫桥古镇向文创型特色小镇的发展,后续也为其他文创小镇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参考《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下篇)》,《浙江日报》2013-09-1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31/13/4763525_341479571.shtml.
②参考李思宇、吴忠华《学习和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法制与社会》,2014年13期.
③参考枫桥经验陈列馆展览墙.
④参考牛月翰《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阶层利益整合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期.
⑤参考刘明合《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构建》,《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1期.
⑥参考《十九大报告解读·伟大变革》,央广网,2017-10-21.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1/t20171021_ 523995019.shtml.
⑦参考尹华广《地方性知识视角的“枫桥经验”研究》,《观察与思考》2013年10期.
参考文献:
[1]金伯中.论“枫桥经验”的文化底蕴[J].公安学刊,2004(3):14-18.
[2]郭星华,任建通.基层社会治理引发的思考——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5(1):65-69.
[3]诸暨草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JB/OL].嘉興在线新闻网,2017.4.4.
[4]诸暨有一群爱管“闲事”的大妈[JB/OL].浙江在线,2017.6.30.
[5]“枫桥经验”历久弥新诸暨枫桥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纪实[JB/OL].浙江在线,201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