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背景下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研究
2019-09-02贾昌志
贾昌志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警察体能的优劣不仅关乎警察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同时也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运用警务实战技能的关键基础,更是警察气质、形象、精神品质等软实力的体现。然而,在警务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警察体能训练并没有引起警察个体、组训者、相关领导及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据中国警察网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每年因突发疾病猝死民警的人数,占当年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都在一半以上,平均年龄46.9岁,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1]有学者认为,“民警体能不达标是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因公牺牲并造成这样严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2]从各级各类基层民警培训的内容上也可以发现,广大基层民警的体能训练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说明基层民警体能训练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笔者拟从当前基层民警体能的研究现状和训练现状入手,探索当前基层民警体能训练出现的问题,并从不同学科探索警察体能训练的本质和规律,再将警察体能训练的本质规律与当前警察的警务实战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对基层民警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使警察体能训练与警务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实现警察体能训练手段的多元化,为警察体能训练更具科学性与创新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警察体能的概念与警察体能训练
(一)警察体能
目前,无论是实战部门还是研究者,对什么是警察体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对警察体能进行定义,但多数是借鉴军事领域、体育领域、健康领域有关体能的概念来定义警察体能。“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并得到华语流行国家和地区体育学术界的认可。[3]有学者从健康领域体适能角度,将警察体能界定为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抵抗疲劳,保持身体机能正常,维持身心健康的能力;[4]也有学者从体育领域的角度,认为警察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警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警察的基本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三个方面;[5]有学者通过比照军事领域、体育领域与健康领域对体能的定义,将警察体能分为两大范畴:健康相关体能(指警察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以及非职业性突发事件的身体能力)和执法活动相关体能(指可以确保警员在执法活动中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的身体能力);[6]还有学者几乎收集了所有有关体能的概念与定义,列举了竞技说、能力说、大小说等13种体能说,认为警察体能可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与心理有关的体能、与适应能力有关的体能四个种类,并从广义、狭义、警察职业的社会属性三个方面分别对警察体能进行界定。[7]
针对上述有关警察体能的概念阐释,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讲,很有必要,但对于基层民警及其教官等具体操作者来说是很难分清或独立实施与健康、技能、心理、适应能力相关的体能训练的。因此,给出一个清晰的、易操作的、让大家均认可的警察体能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在探索警察体能训练时,不防跳出警察体能的概念与定义,从体能的最本质角度上去认识警察体能。从体能的本源上讲,有两大因素决定着个体体能的优劣,一个是生物学上的遗传,一个是后天的锻炼。从遗传角度看,天生体能好的人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充分挖掘其体能潜力,使其体能达到最高水平,而天生体能相对不好的人通过训练也可以使体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影响警察体能的第一关键要素是系统的不间断训练,教室里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通过合理设计使警察体能训练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增强警察体能训练的参与性,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体能训练效率,从而促使多数警察的体能得到提升。
(二)警察体能训练
自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能为重点、以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三个必训”制度为载体的全员大练兵开展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对基层民警的体能训练都极为重视,但受制于母学科“军事学”和“体育学”的影响,警察体能训练多以跑步、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单调、陈旧、枯燥乏味的训练手段为主,加上香港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模式(以战术、警械武器使用为主)的引入,基层公安民警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警务技能训练之中,而见效慢、周期长、费时耗力的缺点被忽略了。有学者研究认为,“体能训练过程流于形式化;体能训练形式不能体现公安职业特点;体能训练存在认识误区;缺乏专职的体能教官;体能训练模式单一”是当前基层民警体能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8]也有学者得出与此相似的结论。[9][10]从本质上讲,在警务实战化大力倡导的今天,警察体能训练没有从母学科“军事学”和“体育学”中脱离出来,与警察执法实践有机融合,才是导致警察体能训练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鉴于体能对警察执法、队伍建设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当前基层警察体能训练的现状,加上警务实战化的倡导,科研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警察体能训练要与警察职业有机结合起来。如有的学者从对警察体能的认识、体能与警务技战术一体化、体能训练项目与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强调警察体能要与警察职业有机结合起来;[11]有的学者从公安院校教学的角度提出警察体能训练与实战技能一体化;[12]有的学者从加强警察体能与警务技战术一体化设计、完善警察职业体能内容和训练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思考警察体能与警务技战术一体化训练;[13]还有学者提出警察体能与警务技战术一元化的训练原则。[14]以上研究角度和观点摆脱了长期以来警察体能训练军事化、体育化传统模式的禁锢,为警察体能训练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并为警察体能训练一体化、一元化、职业化、实战化、本土化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多数研究是宏观的和原则性的,如提高对警察体能重要性的认识、改进体能训练项目与测试标准,创新训练内容与方法等,并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让教官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以上研究者的观点与对国外警察体能训练实践研究不谋而合,“国外警察体能训练的突出优点在于,他们不将体能训练看成独立的部分,而是当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若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就必须使体能训练与警务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15]国外警察体能训练多数是根据警察执法时的具体任务导向进行体能训练,如美国警察的体能训练要求把体能训练置于实训内容当中,训练内容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体能训练的地位高于单纯的学术知识。[16]英国警察教育培训机构提出警察体能训练要“同社会实践紧密连接”,体能训练目标要明确,体能训练内容要生动、简明、有趣。[17]从对国内外警察体能的研究现状来看,警察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实战的需要,警察体能训练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朝着简明实用的方向发展,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二、警察职业体能需求分析
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研究,需对警察职业特性和工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第一,警察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能;第二,现在的体能训练能否满足警察职业体能的需求;第三,怎样将警察体能训练与警察职业结合起来;第四,探索实现警察体能训练与职业相结合的路径。
(一)警察职业体能的需求分析
对警察这个职业来说,体能需求因警务实战技能而异。如有的学者认为,“力量素质为重中之重,复杂环境下对速度素质要求较高,良好的非规则运动中耐力要好”,[18]即将力量放在了第一位,速度排在第二位,耐力则放在第三位;有的学者则按速度、心肺耐力、力量进行排序。[19]警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体能,要根据警察常用的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察工作的整体性来全面分析(见表1)。
表1警务实战技能对体能的需求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技能的运用取决于自身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而手枪应用射击和攀登、越障则与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紧密相关。因此,警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对警务实战技能极其重要。不同情况下警察对这三种体能素质的需求也不一样,如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或使用武器控制时,动作速度越快,效果可能越好;而在控制犯罪嫌疑人反抗时,对力量尤其是耐力的要求高一些;在使用警棍与盾牌时,对爆发力(速度与力量的结合)的要求会更高。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得出某一身体素质对警察完成执法任务最重要的结论。况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力量、速度与灵敏三者都受神经系统的支配,神经系统募集肌纤维的能力及神经—肌肉系统转换的灵活性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快慢对速度素质有重要影响,反过来,肌肉的收缩速度也会对肌肉力量产生重要影响;灵敏性与速度素质之间也高度相关。由此看来,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对警察体能来说都很重要。
除上述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外,警察平时执法的复杂性和突变性要求警察要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及警务实战技能。警察可能会面临不同执法环境(空旷与狭窄、人群密集与稀少、高山与河海、室外与室内、飞机与高铁、楼房与平房)、不同气候条件(白天、黑夜、雨天、雪天、寒冷、严热)、不同性质的案件、不同的执法对象及其不可预知的反抗程度,无论是什么条件都要对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或盘查、或抓捕、或控制;是运用语言控制、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还是使用警械技能、武器进行控制,现场执法的警察要根据具体案件性质、犯罪分子反抗程度及法律法规的规定快速做出反应并做出使用什么技能的选择。警察执法的这种不可预知性需要警察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器官的观察力、听觉器官的听力,其他感觉器官的感知力等)和丰富的警务实战技能储备才能随时依法进行应对。另外,从警察的工作性质来说,多数民警需要长时间、高强度、超强负荷工作,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因为它不仅是警察长时间持续战斗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所有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基础。警务实战技能的运用也需要有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支撑,没有足够的体能保证,警务实战技能很难有用武之地。因此,加强体能训练,保证警务实战技能能够在实战中充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是警察开展现场处置的执法需求,需要速度素质与灵敏素质的支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控制与反控制中,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力量素质作为支撑;在长时间持续战斗和超负荷的工作中,不仅需要良好的肌肉耐力作保证,还需要有氧耐力的支撑;在面对不同执法环境、不同性质的案件和犯罪嫌疑人反抗的不可预知性方面,不仅要求警察拥有全面的警务实战技能,还要求警察在平时的训练中有较多、较熟练的技能储备。无论是速度与灵敏,还是力量与耐力,几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传统警察体能与警察职业体能需求达成度分析
目前,警察体能受到了各界的普遍重视,但警察体能训练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警察执法中的伤亡和因积劳成疾造成的牺牲以及亚健康比例均比其他职业高,如杭州市公安民警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68.23%[20],部分地方的调查结果比杭州市还要高。目前警察的警务实战训练多以警务技能和战术的训练为主,体能训练则被忽略。究其原因,目前警察的体能没有摆脱军事、体育的学科影响,多数仍是以耐力、力量为主的训练,其主要手段就是跑步、引体向上、仰卧撑等,并按照“军事”“体育”的模式要求进行训练。这种单一化的训练方式不仅使民警感觉单调、乏味,还使部分民警和学员出现膝关节疼痛、积水、椎间盘突出等现象,造成大量的非工作性减员。[21]长期下来还会使受训者的肌肉僵化,如通过单、双杠、俯卧撑进行的上力量训练,虽然肌肉体积练起来了,但由于长期的固化训练,练出来的肌肉僵硬,不具有灵活性,与警察执法需要的快速反应与应对能力要求相距甚远。因此,传统的警察体能训练不能有效满足警察实际执法对体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以军事或体育模式为主的体能训练不仅单调、乏味,而且还不能满足警察实战对体能的需求,这也是普通警察的体能训练处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新的适合多数警察体能训练且与实战技能有机融合的训练方法势在必行。
三、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及其实现路径
(一)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及其理论支撑
目前,无论是公安院校还是警务实战单位,开展体能训练时对体育和军事领域的体能训练模式依赖性比较强。尽管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体能与职业技术相结合的一元化或一体化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可行的、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体能训练技术化是促使体能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相对比较理想的、操作性较强的办法之一。所谓体能训练技术化就是以警务实战技能、技术或平时自己掌握的动作、技术(技术组合)为主要内容的用于提升受训者体能的训练方式。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受训者的体能,还可以巩固提高其所学的警务实战技能、技术,使体能训练与警务实战技能、技术及实战需求有机结合,增加趣味性,提高受训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1.被动式使用警务实战技能要求警察有丰富的技能储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对警察使用警械、武器、徒手防卫与控制作了明确规定,但里面有一个前提,即只有当犯罪嫌疑人×××时,警察才可以×××,实际上是对警察使用警械、武器、徒手防卫与控制进行限制。这种被动式的法律规定要求警察使用武力时要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警察的警务实战技能要达到高度熟练化的程度,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警务技能储备,以便能够全天候、全时空作战,否则就有可能发生伤亡。而体能训练技术化,就是选用警务技能技术和动作或者是相近的动作、技术来供受训者学习,在体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让警察有足够的技能储备,以满足执法时对警务实战技能的需要。
2.警察执法的不可预知性要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具有快速应对能力。警察执法具有不可预知性,众多袭警案件都是在毫无征兆和警察基本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警察在执法时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便能够做出快速的移动、躲闪选择并能准确应对,减少在各类危急情形和执法过程中的伤亡。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能够有效提高警察执法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因为人体活动均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肢体运动,而技术化的体能训练,尤其是具有对抗的动作或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动作的运动形式、性质、节奏发生急剧或骤然变化,使受训者迅速做出判断并当机立断完成各种动作,从而使受训者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综合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运动生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突然实施启动、急停、迅速转换等动作,要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快速转换,由此可以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与此同时,技术化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各种分析器的机能,特别是肌肉、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在动作实施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定向能力[22],提高受训者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这正是警察执法时所需具备的。
3.人体能量供应的原理。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23]体能训练手段(如引体向上、跑步等)是体能训练外在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动作或技术,完成这些动作或技术需要肌肉收缩才能实现,而肌肉收缩需要足够的能量供应才能实现,即其内在本质是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供应。肌肉收缩的速度快慢、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与能量供给的速度、持续时间紧密相关,如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若持续时间短,则要求单位时间的供量效率要高;若持续时间长,其单位时间内所需能量相对较少,但要求有长时间的持续供能能力。
体能训练过程中供肌肉收缩做功的唯一直接能源是ATP(三磷酸腺苷),但ATP只能供肌肉进行3~4次最大强度收缩或者1~2秒的最大持续做功。维持运动能量持续供给肌肉做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重新合成ATP,人体内重新合成ATP的途径包括磷酸原供能系统(无氧)、乳酸供能系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统3种途径。磷酸原供能系统是速度、快速力量、最大力量等身体素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6~8秒),功率输出最快;乳酸供能系统是训练速度耐力与力量耐力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是高强度体能训练60~90秒的主要供能系统,供能时功率输出仅为磷酸原供能系统的1/2;有氧氧化系统是长时间耐力的主要能量来源,其供能特点是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其供能功率仅是乳酸供能系统的一半。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功率与供能时间均不相同,以满足不同体能训练的能量需要,但三大供能系统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的,三者之间既各有特点又相互重复交叉,只是随着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变化哪种供能系统占主体的问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于是否遵循了人体能量的供应规律。
(二)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的实施路径
1.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的动作或技术选择。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的动作或技术选择尽量与警务实战技能动作或技术相关,或者是受训者已经掌握了的动作或技术。表2中的内容仅仅列举一部分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技术或动作,只要受训者能够完成的动作或技术都可以编入进去,内容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
表2体能训练技术化的动作或技术选择示例
2.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方式。
(1)发展一般体能。主要选择跑跳、自我保护动作或技术,也可以将跑跳、自我保护动作或技术交叉融合,根据具体的任务(是有氧供能还是无氧供能)和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规律与特点来实施训练。如发展有氧耐力时,可选择跑跳练习和自我保护动作练习20~30个动作或技术,在20~30米左右长的场地上行进间依次逐个完成20~30个技术或动作,每个动作练习的重复趟数可根据练习节奏和训练任务确定是重复1次、2次、3次还是4次,一般情况下总练习时间不低于30分钟,总的要求是动作节奏适当,以有氧供能为主,中间不安排间歇。练习混氧供能能力时,每5~8分钟安排一次间歇休息调整,之后再进行下一组的练习。由此,可以使受训者的速度耐力、意志品质和技术动作的熟练性都得到提升。
(2)发展警察职业体能。发展警察职业体能的训练多以对抗的动作或技术作为练习手段,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采用1~2分钟的快摔配合练习,可以有效发展受训者的快速力量和擒拿技能;二是各种拖拽动作或技术,全力对抗的时间控制在1~2分钟为宜,即可以使受训者的力量耐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使受训者的心肺功能得到发展;三是全力控制与反控制练习,利用职业技能手段可以发展受训者的力量素质、心肺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如1~2分钟的对抗性控制与反控制训练等。
(3)警察的快速反应能力。练习快速反应能力主要依据是警察运用警务实战技能的特点和体能训练的任务。如果是发展灵敏素质,通常选择较少的动作或技术,以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节奏,使受训者的视觉、听觉和身体都投入到运动中去,并得到均衡发展。以原地小碎步这个技术或动作为例:听到哨声后受训者原地快速做小碎步的动作,并观察教官的手势做出向前、后、左、右小碎步移动,当教官做向上的手势时,受训者配合做跃起展体的动作,当教官做向下的手势时,受训者要做出俯卧的动作,练习时间的长短以不降低动作的速度和灵敏性为主。运用此方法也可以放慢练习节奏,延长练习时间,发展其心肺功能。
四、结论
军事化和体育化模式下的体能训练脱离了警察的执法实际,其单调、枯燥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警察体能训练脱离警务实战的主要原因。警察体能训练需与警务实战技能、技术有机融合才符合实战的需求。
从警务实战技能对体能的需求来看,警察在运用不同的警务实战技能时对体能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根据警察执法特点,警察体能需要全面发展。
警察体能训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动作或技术,而内在的本质则是能量供应,不同的体能要求不同供能系统为主体参与供能。
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方案的提出与实施,不仅使基层民警体能训练与警务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实现一体化训练,还能使警察的快速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时空感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受训者的参与性,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警察体能训练技术化是一种与警察实战结合紧密、操作性强、具有创新意义的警察体能训练模式,是警务实战化背景下警察体能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