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型公安智库的建设与发展路径
2019-01-26杜永吉曹略耕
杜永吉,曹略耕
(1.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1) (2.徐州市公安局云龙区分局,江苏徐州22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构建新型智库的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智库观”,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外智库管理体系课题组”智库建设研究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标志着我国智库建设进入新时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强调要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同年公安部发布《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组建部级公安智库工作方案》,正式开始统筹规划新型公安智库建设。预计到2020年,重点建设3至5个部级高端智库(首批建设1至2个试点)和30至50个省级公安机关专业智库。目前,全国已成立2个部级公安智库,即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依托于江苏警官学院),浙江、湖北、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也建有依托于本地公安院校或公安机关研究部门的省级公安智库。
一、新型公安智库概述
(一)新型公安智库概念
新型公安智库是指以公安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公安决策为宗旨,规范化、科学化运行,长期性存在并对公安决策产生实际影响的非营利性实体研究机构,主要分为业务型智库和学术型智库。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经验决策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警务实战需求,构建新型公安智库,是顺应中国新型智库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是新时代下公安机关提升整体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将给警务人才的发展带来机遇,推动公安科研体制的转型升级。新型公安智库是在坚持党中央绝对领导下,围绕公安改革的实战需求,为公安决策提供战略性、科学性、全局性、针对性意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构建新型公安智库对深化公安改革、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型公安智库特征
1.独立性。新型公安智库的建立是以服务公安决策为宗旨,不受诸方利益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进行研究,保持智库研究成果的原始性。新型公安智库的独立性并非打造独立于社会的世外桃源,而是在领导体制、组织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2.战略性。新型公安智库对事关全国公安战略部署的决策进行前瞻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是符合实战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公安决策。新型公安智库在全局的、科学的层面上,聚焦公安改革实战需求,准确定位自身的战略高度。
3.多样性。单靠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领军人物来构建的新型公安智库是无法形成战斗力的。新型公安智库融合了多阶层、多方向、多观点的人才和组织,头脑风暴是研究的常态。新型公安智库研究人才、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可有效避免研究的片面。[1]
4.长期性。新型公安智库并非是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临时组建的研究小组或单个自然人,而是由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才,以研究公安战略性问题为目标的长期稳定存在的研究机构,具有固定的组织体制、稳定的经费来源。
5.共享性。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保密尤为重要。新型公安智库的研究成果除涉及国家、公安等不宜公开的秘密性数据外,应将其向兄弟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开放,供相关研究机构和公众学习、研究,通过共享交流机制汲取民智、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三)国外警务智库研究现状
国外警务智库发展起步早,现已形成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人才管理和激励体制、智库文化、战略规划机制、合作交流机制。国外警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中最为成熟的当属英国和美国,包括美国司法项目办公室(OJP)、美国社区导向警务办公室(COPS)、美国警察基金会、兰德优质警务研究中心(CQP)、警察行政研究论坛(PERF)、国际警察领导者协会(IACP)、英国警察基金会、苏格兰警务研究所(SIPR)等。下面以兰德公司的优质警务研究中心和苏格兰警务研究所为例简要概述国外警务智库研究现状。[2]
1.兰德优质警务研究中心。“智库”一词首先由兰德公司使用,兰德优质警务研究中心以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最高水平的分析标准,组建了来自350多个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研究团队,针对警务实战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基于科学证据,综合分析数据,提出全局性、战略性意见,形成了以质量与客观性为核心的智库文化。兰德总部每年召开政策论坛,分部举行临时性活动,其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和非保密性遗产通过网站向公众免费开放,供社会各群体交流学习,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
2.苏格兰警务研究所。苏格兰警务研究所是苏格兰13所大学和苏格兰警察服务机构深度合作的产物,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警民关系网络、证据与调查网络、教育与领导力网络和公共保护网络。苏格兰警务研究所采用协作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中心合作,互换数据资源,参与国际警务研究交流研讨,召开国际研讨会、战略研讨会、研究生座谈会等论坛峰会,支持研博士生项目。苏格兰警务研究所拥有便捷的协作平台和沟通桥梁,其研究人员不受任何利益羁绊,为广泛的社会利益积极寻求解决警务实战问题的方法,保障了警务研究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二、新型公安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战略定位较低,基础设施缺少
新型公安智库的建立应立足于为公安机关的战略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术意见,服务公安决策,其建立之初应解决好“2W1H”问题,即Who(何人)、What(何事)、How(如何做)。在建立新型公安智库时,智库的战略定位起点较低,其研究方向不明确,人员部署不到位,实战性不强。为某一项目特制的公安智库在结束该课题研究后就处于“荒废”状态,此时解散智库甚为可惜,但不能继续服务于公安决策实战需求,缺乏较高战略定位的现实状况使公安智库在实践中最终成了“一次性研究小组”。
新型公安智库科研基地、云计算平台、大数据资源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受经费和环境的制约,很多地区的智库缺少学术研究的硬实力,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成果共享交流平台。新型公安智库若不能为研究人员提供警务大数据资源库、共享交流平台等基础设施,将会使智库研究人员亲力亲为,耗费自身大量精力去收集数据,依靠掌握的数据“孤军奋战”,缺少硬实力的新型公安智库极大地限制了新型公安智库的战斗力,使之无助于公安决策。[3]
(二)顶层规划不全,共享机制欠缺
当前,新型公安智库顶层设计不健全,对智库的整体规划不够,在领导管理、组织管理、交流合作、成果转化等环节缺少精细化指导。各地在落实建设新型公安智库建设规划时,缺乏因地制宜的智库建设思想和制度,一味模仿,照搬国内外智库建设经验。缺乏顶层规划、各自为战的新型公安智库,一则导致全国新型公安智库重复建设,二则导致智库整体战斗力低下,难以有效发挥新型公安智库在服务公安决策中的作用。
新型公安智库的很多研究成果有密级要求,很多数据不可外泄,除此之外,其他研究数据应向社会公众和兄弟智库公开,以便交流学习,提高研究质量,减少智库的重复研究。实践中,部分智库为避免涉密数据泄露,对智库研究项目的所有数据一律封锁,形成“智库孤岛”,数据只进不出,成果仅向高层汇聚,难以汲取民智,尤其在涉及公众利益时,这种“闭关锁国”的管理体制势必导致公众的反感与抵触,降低智库的整体战斗力。[4]
(三)资源配置不优,成果转化不足
在筹建新型公安智库时,部分地区并没有根据智库本身的研究方向配备相关专业的领军人才,使智库之间的人才、经费、数据库资源比例失调。小到智库内设部门之间,大到全国智库建设,都存在资源配置不优的问题,热门研究课题的人才、经费等资源过剩,冷门、难度大的课题却被冷遇,无人问津。资源配置不优将会使新型公安智库畸形发展,不仅制约着智库自身的前进速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安决策的科学性。[5]
部分新型公安智库注重引进来,轻视走出去,在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鲜有智库的声音。智库在公安决策中参与度较低,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的连续性、获得性、层次性较弱。智库建立的目的就在于发出声音,形成力量,为公安决策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现阶段,新型公安智库研究项目、论坛峰会、学术丛书、发表文章较少,投入警务实战、释放应用效益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转化机制欠缺,转化率低。[6]
三、新型公安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健全顶层规划设计,提升智库战略定位
新型公安智库要想长足发展,必定需要上层建筑的指引。健全的顶层规划可以指引智库得以长期发展,避免智库重复建设和研究。现阶段的新型公安智库建设,应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进行定位,以服务公安决策的实战需求为宗旨。
1.健全顶层规划,加强精细化指导。当前,我国已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组建部级公安智库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意见、方案,但仍不能满足建设新型公安智库的实际需求,上级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公安智库建设方案,“自上而下”给各级智库建设提供精细化指导。在符合全国公安智库规划设计的同时,应允许部分地区适度超前。下级部门应落实顶层文件精神,摸着石头大胆过河,“自下而上”为新型公安智库建设提供新思路、新做法,提升全国新型公安智库建设水平。
2.定位全局高度,突出专业化研究。智库的建立并非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组建的临时机构,而是服务全局,长期存在的公安智囊团。新型公安智库的建立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服务公安决策为宗旨,牢固树立战略思维,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新型公安智库发展趋势,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新型公安智库建设的战略高度,以为公安决策提供战略性、全局性的意见为最终目的,突出公安智库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
新型公安智库不同于普通的智库,其研究成果往往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安全,研究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不仅如此,缺乏专业化的研究课题也间接影响着公安决策的科学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建设新型公安智库时应突出智库研究的专业性,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公安部门和社会稳定的实际需求,选择专业化的研究项目,运用专业化的公安数据资源库,形成专业化的意见,支撑公安科学决策。[7]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库核心文化
基础设施是智库的硬实力,核心文化是智库的软实力。在建设新型公安智库时,要一手抓基础设施的硬实力,一手抓核心文化的软实力,两手都要抓,稳步推进,保证智库的长期稳定发展。
1.健全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新型公安智库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智库应依托公安物联网等公安数据平台、数据预处理等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为新型公安智库量身打造一个数据资源平台。
健全的数据资源平台应具备为研究人员提供完整数据资源的能力,即应具备从数据资源的采集、建库、预处理、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示的“流水线”能力。依托公安院校图书馆等文献资料库建立科研基地,一则便于研究人员自主查阅海量馆藏资源,弥补平台数据的缺陷,二则便于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汲取众智。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倒逼新型公安智库配备相应的课题数据库。课题数据库应利用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技术、特定接口数据采集技术、系统日志采集技术等大数据采集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检索筛选与课题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选择、数据清洗、数据变换、数据约简等数据预处理技术深度挖掘分析数据,集成价值较高的数据,并以可视化的形式提供给研究人员,以进一步提高智库的研究质量和效率。[8]
2.加大智库专业人才储备。人才是智库的核心,拥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智库专业人才是新型公安智库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组建智库研究人员时,应吸纳具备专业知识、敢于创新的警务研究人才,聘请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研究,树立人才流动观念,不断更新人才库,保证新型公安智库的学术性、可靠性和鲜活性。在组建智库研究人员的同时,也应注重智库专业人才的储备,为新型公安智库练就一批强大的后备军。公安院校在智库人才的储备方面责无旁贷。[9]
公安院校应充分发挥本校教学师资力量,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立足智库的长足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智库研究人才,加大智库研究领军人才的培养,深入推进“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为新型公安智库储备专业研究人才。例如,江苏警官学院依托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和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举办公安大学生警务研究人才训练班,开设“现代警务理论研究”“警务研究方法与写作”课程,由参与过警务研究的专业研究团队指导教学,学员参与项目研究,在实践中创新,为新型公安智库储备大批优秀研究人才。[10]
3.筑牢智库核心文化堡垒。文化是智库发展的软实力,拥有核心文化支撑的新型公安智库不仅会长足发展,而且也会保持智库本身的活力,不断产生有助于公安决策的研究成果。例如,美国兰德优质警务研究中心以质量和客观性作为核心价值观,坚守最高水平诚信和道德行为的承诺,最终形成了严谨、客观、无党派研究的智库声誉。因此,新型公安智库研究人员应让政治坚定、作风踏实、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等智库研究理念贯穿研究始终,打造属于新型公安智库的特色文化,夯实智库之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唯有夯实文化之基,方能铸牢新型公安智库之高台。
(三)优化合作共享机制,强化研究成果转化
知识可以在流动中增添更多的价值,新型公安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会产生1+1>2的功效,建立健全兄弟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共享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一个全国统一的新型公安智库共享平台,定期召开论坛峰会,深化交流合作,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在研究人员中掀起头脑风暴,尤其是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项目研究,交流合作共享机制不仅会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而且对提高公安决策的科学性和智库的知名度大有裨益。
研究成果是评价智库的显性指标,也是外界了解智库的重要窗口。目前,新型公安智库的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即便是已转化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并未向外界公开发表。在下一阶段新型公安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成果转化部门,既不影响研究人员的研究进度,也可将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与传播,供公众交流学习。由于很多智库研究项目有密级要求,故在转化成果时,应针对公众、兄弟智库、公安决策者等不同受众进行不同的转化,在不违反密级的要求下,将智库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避免重复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新型公安智库的共享性和实战性。
四、结语
智库在公安决策中发挥的是高级智囊团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型公安智库必将在服务战略性、全局性的公安决策中大放异彩,也必将在国内外发出更多的中国公安声音,贡献中国公安方案,形成强大中国公安力量。
建设和发展新型公安智库,要体现中国特色,对国内外智库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不可一味照搬模仿,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借用他山之石,将国内先进经验本土化、国外先进经验中国化,兼收并蓄,蹄疾步稳,以战略性眼光建设国际一流公安智库,体现中国公安特色,全面提升公安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公安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公安事业的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