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1-25崔健怡胡水清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崔健怡,胡水清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锦州 121000)

白内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它由眼外伤、局部营养障碍以及遗传等原因造成[1]。有文献报道称,白内障是蛋白质变性致盲性眼病,其高发人群是中老年,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白内障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均受其影响[2-3]。现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有研究表明[4],通过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传统的治疗方法,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也更为普及,且该技术随医疗技术发展不断完善,其临床效果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开始广泛运用[5]。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85例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白内障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入选的患者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②患者在自然光线下无色觉障碍;③患者无内眼手术史;④患者晶状体呈混浊、轮辐状;⑤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⑥患者年龄在48~78岁之间。排除标准:①术前有眼部病变的患者,如:视网膜病变、角膜病史、青光眼、黄斑病变史等;②术中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③术后无法全程参与研究;④术后随访出现影响指标检测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如:眼内压检查、角膜内皮检查、B超检查等,术前3 d给予患眼滴抗生素眼水,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在患者瞳孔3点钟方位行侧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在12点方位行3 mm的角膜切口,做直径为5 mm左右的连续环形居中撕囊,分离晶状体核,混浊晶状体采用超声乳化法吸除,残余的皮质吸除,然后抛光囊膜,再次注入黏弹剂,并将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使其位居中部,术后使用滴眼液滴术眼,4次/d,持续6周。对照组术前检查与观察组相同,术前3 d给予患眼滴抗生素眼水,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手术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泪道,在患者表面实行麻醉,之后开睑,固定上直肌,在患者瞳孔12点钟方位做反眉弓形角巩膜隧道外切口,直径为6 mm左右,使用刀尖直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在患者瞳孔3点钟方位做侧切口稳定前房,使用皮试针头撕囊,直径为6 mm左右,分离晶状体核水,将晶体轻轻旋至前房,在晶体下填充黏弹剂,摘除混浊晶状体,残余的皮质吸除,再次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使其位居中部,术后使用滴眼液滴术眼,4次/d,持续6周。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眼压水平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前房角采用UBN检查;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进行,主要有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精力和睡眠情感四项,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结 果

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情况比较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情况比较 见表3。两组术前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有明显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水平更低,前房角更宽(P<0.05)。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χ2=4.242,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见表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生活质量明显更高。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

讨 论

白内障是因为晶状体颜色变化、透明度降低导致的晶状体光学质量下降而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色觉敏感度降低以及视力下降等[6-7]。近年来,白内障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8]。白内障从早期进展到成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时患者视力基本不受影响,随着病情发展,视力会随之降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双眼失明的情况[9-10]。有研究称[11],白内障引发的视力降低,不能通过配眼镜矫正,临床治疗的方案较多,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大量研究显示[12-13],药物治疗后的效果不理想,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病情进展,但对视力水平的改善不明显,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如: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效果[14]。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是囊外摘除联合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切口要求严格,术中、术后易发生前房积血[15-16],有研究证明[17],晶体袢会持续刺激房角,容易导致房角功能障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开始出现,它是一种眼科新术式,并且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改善,其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8-19]。有学者认为[2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要是通过超声能量将浑浊晶体乳化后吸除,其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切口小、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以及角膜散光小等优点。目前,白内障治疗法—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按植入方式分为单焦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其对患者远视和近视的作用各有不同[21-22]。有文献报道[23],蓝光波长范围在400~475 nm之间,其蓝光强度不同,患者视网膜损伤不同。蓝光滤过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降低视网膜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中,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改善患者远视、近视、中视,对患者视力水平的提高作用较为显著[24]。

本次我院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前角膜散光、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前房角差异较小;手术治疗后,患者角膜散光、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有明显的变化,患者角膜散光、视力水平有显著提高,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优于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患者的眼压水平降低,前房角增加,且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眼压水平更低,前房角更宽;术后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且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睡眠情感以及精力明显更高,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生活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前房角情况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眼压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