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2019-01-25张会久周达岸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空心踝关节螺钉

石 丹,张会久,周达岸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锦州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外科(锦州 121000)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关节内创伤,主要是由暴力引起的踝部扭伤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踝部肿胀、疼痛等[1-2]。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使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3-4]。目前,手术为踝关节骨折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5-6]。本文旨在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9例。纳入标准:均为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24~60岁;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粉碎骨折、垂直压缩型骨折单纯螺钉无法固定者;合并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异常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组68例与切开复位组61例。闭合复位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49例;患者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8.94±4.5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3例,坠落伤17例,其他8例;骨折分型:A型患者17例,B型患者46例,C型患者5例;其中单踝关节21例,双踝关节33例,多踝关节14例。切开复位组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8.37±5.1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坠落伤15例,其他7例;其中单踝关节20例,双踝关节31例,多踝关节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仰卧位,首先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进行手法复位。若患者为旋前型骨折则以内翻的姿势,确保足部在90°背伸位,且以两手挤压两踝复位;若患者为旋后型骨折足部90°背伸拉,外翻整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内固定,以外踝、内踝为内固定顺序。行外踝骨折固定,由前向后在选定螺钉固定部位将螺钉拧入,使骨折块间产生加压作用。然后再行内踝骨折固定,首先采用克氏针(1 mm)维持复位,利于空心螺钉固定,再选定空心螺钉固定,穿入导针,拧入空心螺钉。骨折固定后,行踝关节X线检查,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缝合包扎伤口。切口复位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先行外踝骨折固定,按照骨折在踝关节外侧取一10 cm至15 cm纵行切口,将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将其外踝及腓骨干远端显露,保护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骨折复位在外踝及腓骨干远端置入解剖型钛板。再行内踝骨折固定,选内侧弧形切口,长度为5 cm左右,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其骨折端显露,进行骨折复位,采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两组术后患踝均采用石膏制动4~6周。于术后2~3 d局部疼痛减轻,行足趾、膝关节主动活动,然后于术后6~8周逐渐负重。

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踝关节肿痛消失,且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正常行走不受影响;好转:患者踝关节肿痛改善,且患者关节功能部分受限;无效:患者踝关节肿痛和关节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主要包括疼痛、踝关节功能及对线关系等,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踝关节功能越好;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 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95.59%)高于切开复位组(80.33%),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 两组术前和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术前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切开复位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术前和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 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3。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口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切口复位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

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7%)低于切口复位组(19.6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讨 论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上方关节面、胫腓骨远端构成,可分为内踝、外踝和后踝,其中内踝为胫骨远端内侧向下方突起,外踝为腓骨下端的突起,后踝为胫骨下端后方呈唇状突起[7-8]。踝关节骨折损伤机制相对较为复杂,骨折的韧带恢复良好和复位固定良好可为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锻炼提供可靠基础。目前,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方法较多[9-12]。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常用的一种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且得到许多临床医师的认可,但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骨折区的局部软组织与骨折的血液供应,从而不利于骨折的术后恢复,且术中切口较大,术后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13-16]。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手术切口较小,不需完全暴露患者踝关节,且对患者痛苦小及对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通过精确测定设计固定螺丝钉的位置与方向,能够最大程度保护骨骼和骨膜血液输送,该手术方法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螺丝钉与接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完整性与稳定性,并且对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十分有利[17-19]。此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骨折复位满意度高、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及骨折愈合效果好等优点[20]。本文研究表明,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高于切开复位组,提示闭合复位疗效显著;闭合复位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切开复位组,提示闭合复位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切开复位组,提示闭合复位术中术后效果明显;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提示闭合复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空心踝关节螺钉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地球是空心的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空心人
空心轴优化设计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