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源性Apelin-13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9-01-25苏军涛崔明新王长友陈建立王晓涛张国志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源性造模胰腺

徐 博,苏军涛,钟 烨,崔明新,王长友,陈建立,王晓涛,田 炜,张国志△

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唐山 063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因子释放,致层级样改变引起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常见急腹症,SAP 病情迅猛,早期即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多较难控制,从而进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Apelin是Tatemoto等1998年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肽,逆转录过程中可被蛋白水解酶分解为多个蛋白活性片段,其中Apelin-13是目前已知Apelin家族存在范围最广活性最强的片段[3]。Apelin-13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大脑、下丘脑、胃肠、心脏及血管中,且参与循环、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4]。但Apelin-13对于SAP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外源性Apelin-13治疗SAP大鼠,观察外源性Apelin-13对SAP大鼠的疗效并探讨NO在其中作用机制。以求为外源性Apelin-13治疗SAP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材料与方法

1 材 料 ①实验动物及分组:取11~13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SPF级),体重225~255 g,由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三组,分别为空白组、SAP组、治疗组,各20只。空白组:按照SAP组标准进行开腹,分离胃十二指肠,找到胰胆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AP组:按照SAP模型制备方式造模,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治疗组:外源性Apelin-13治疗组大鼠,按照SAP组标准制备SAP大鼠,于造模后立即给予外源性Apelin-13 0.1 mg/kg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②试剂:牛黄胆酸钠、水合氯醛购于上海吉利生化公司,内参β-actin抗体等Western blot相关试剂均购自北京瑣来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pelin-13购自Santa Cruz,AMS、NO、IL-6、TNF-αELISA试剂盒购分别购于自北京科达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R&D Systems,iNOS抗体、eNOS抗体购于上海酶奥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SAP动物模型建立 大鼠SAP模型制备:本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参考白槟等[5]的SAP模型,并进行部分改进,即造模前8 h给予SD大鼠禁食、造模前4 h禁水,术前准备完毕后用1 ml注射器抽取约0.75 ml 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剂量依据0.3 ml/100g)。确认麻醉后,牵引大鼠四肢固定在操作台上,常规备皮、消毒、铺单,于大鼠剑突下约1横指处沿腹白线向下做一长约4~5 cm纵行切口,逐层打开大鼠腹腔,可见一中空透明的斜行管道起自十二指肠大乳头处,长约2~3 cm,此斜行管道即为大鼠胆总管。30 mm动脉夹将肝门部胆总管夹闭,以防5%牛黄胆酸钠溶液逆行进入肝脏及胆囊,助手以血管钳提起大鼠十二指肠,实验者在十二指肠大乳头孔处缓慢置入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针头型号为25G),穿刺进胰胆管,进针长度约10 mm(注意动作轻柔切勿损伤胰胆管),拔出静脉留置针针芯,采用1 ml注射器缓慢匀速推注5%的牛磺胆酸钠溶液,肉眼可见胰腺组织均匀隆起,颜色及质地较造模前无明显改变,缓慢退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还纳大鼠胃十二指肠等组织回腹腔,逐层单纯间断缝合关腹,大鼠SAP模型制备完毕。注意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及避免副损伤。

3 标本采集 各组SD大鼠均取3、6、12、24、48 h,各组5个时间点随机取出4只同法麻醉后,于原腹部切口向下做纵行延长切口开腹至显露下腔静脉位置。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取下腔静脉血约4 ml,并分离取出胰腺组织。

4 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淀粉酶(AM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等指标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5 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 于-80 ℃冰箱取部分胰腺组织,置于-20 ℃冰箱4 h,福尔马林溶液固定6 h,水洗6 h,石蜡包埋、切片、脱蜡、HE染色、封片、电子显微镜阅片。

6 蛋白质表达检测 标准Western blot过程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蛋白表达情况。

结 果

1 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 肉眼下观察,各组胰腺大体改变:空白组大鼠胰腺随时间延长色泽及质地较造模前未出现明显变化,未见明显水肿、出血及坏死,胰腺组织与周围分界清晰。SAP组大鼠注射5%牛黄胆酸钠后,胰腺组织充血、水肿随时间改变不断加重,自12 h开始腹部出现大量血性腹水,周围各段肠管可见肿胀,伴刺鼻恶臭味,胰腺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出血及部分坏死,至24 h胰腺组织遍布坏死灶、胰腺边缘无法辨识。Apelin-13治疗组大鼠胰腺随时间变化光泽变暗,可见少量充血,至12 h可见随时间进展胰腺组织逐渐出现点状坏死灶,胰腺状态明显好于SAP组。HE染色200倍镜下观察,各组胰腺病理改变(图1):空白组随时间变化胰腺病理切片未见显著病理学改变,各时间点胰腺小叶未见明显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胰腺腺泡轮廓清晰可见。SAP组随时间进展胰腺间质及血管可见多量炎细胞,大片状出血、坏死灶明显,胰腺小叶大量炎细胞聚集,胰腺组织可见明显纤维性渗出,胰腺腺泡结构呈空泡样甚至消失。治疗组随时间延长胰腺小叶结构较完整,胰腺间质血管可见少量白细胞浸润,至12 h小部分腺泡结构消失,间质出现较多量炎症细胞浸润渗出,可减少量出血点及坏死灶。

图1 各组胰腺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对比图(HE染色,×200)

2 大鼠血清生化检验结果 大鼠血清生化检验结果见表1~4。ELISA结果提示:空白组大鼠造模后AMS、IL-6、TNF-α、NO等指标随时间延长无明显改变(P<0.05)。SAP组大鼠造模后AMS、IL-6、TNF-α、NO等指标明显高于空白组及治疗组(P<0.05),且随时间变化仍逐渐增高。治疗组大鼠AMS、IL-6、TNF-α、NO随时间变化有逐渐增高趋势,且相同时间内治疗组各指标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低于SAP组(P<0.05)。可以看出在治疗组3 h NO浓度较SAP组并无明显改变,在此之后的时间内NO浓度水平增高,但和SAP组差距逐渐拉大,即治疗组NO浓度处于增高趋势,但远低于SAP组(P<0.05)。

表1 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U/L)

注:与SAP组相比,*P<0.05

表2 各组大鼠血清NO含量(μmol/L)

注:与SAP组相比,*P<0.05

表3 各组大鼠血清 IL-6含量(ng/ml)

注:与SAP组相比,*P<0.05

3 各组大鼠胰腺组织iNOS、eNOS表达情况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大鼠iNOS、eNOS在处理后48 h的表达改变情况(图2~3)。iNOS的相对表达量在SAP组(0.884±0.154)和治疗组(0.215±0.057)中均高于空白对照组(0.101±0.053),但治疗组中,iNOS的相对表达量较于SAP组明显受到抑制。eNOS的相对表达量在SAP组(0.153±0.044)和治疗组(0.386±0.07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878±0.166),但治疗组中,iNOS表达相较于SAP组明显受到抑制。

表4 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ng/ml)

注:与SAP组相比,*P<0.05

图2 各组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

图3 各组 eNOS蛋白相对表达量

讨 论

研究SAP时发现,体内众多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呈现级联反应的特征,从而引起更为致命的SIRS和MODS是SAP最严重最常见的死因。在MODS疾病演变过程中,TNF-α、IL-6及NO等炎症因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淀粉酶水平是临床最常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指标,TNF-α、IL-6及NO水平是SAP的重要诊断指标和预后评价指标[6],炎症介质水平与SAP损伤程度及预后联系紧密。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随时间变化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SAP组、治疗组随造模时间延长,炎症损伤均呈逐渐加重趋势,但是SAP组大鼠相同时间内胰腺组织损伤程度远远重于治疗组。证明外源性Apelin-13对SAP治疗有效。

TNF-α与多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处于炎症反应的起始部位,多项数据表明SAP损伤程度及预后与TNF-α的浓度高低正相关[7]。TNF-α由体内被激活后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高浓度的活化TNF-α可启动“瀑布样”炎症反应,刺激炎症细胞产生多种组织损伤因子,引起胰腺出血、坏死,受损伤的胰腺组织反复刺激体内单核巨噬细胞,进一步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带来内质网应激损伤,同时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感染性休克等[8]。本实验通过TNF-α水平证实SAP模型制备成功,外源性Apelin-13对SAP治疗有效。

IL-6是一种在全身炎症反应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细胞因子,SAP时IL-6显著增高,异常增高的IL-6刺激人体产生大量抗体及CRP引起细胞毒性作用,高浓度IL-6还可与TNF-α产生协同作用产生起微循环血栓损伤机体[9],从而引起全身多器官损伤反应。因而IL-6增高水平与S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0],IL-6成为人们研究SAP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物。本实验通过IL-6水平再次证实SAP模型制备成功,外源性Apelin-13对SAP治疗有一定效果。

NO是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后产生的一种调节血管活性的信号分子。人体内NO合成有NOS催化和非NOS催化(服用硝酸甘油等)两种途径,NOS途径指内毒素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后被激活的NOS通过L-精氨酸转变为L-瓜氨酸的过程产生维持正常生命所需的NO。NOS是调控NO合成的最重要蛋白,有3种不同存在形式(iNOS、eNOS和nNOS),其中性质较为相似的两种高度依赖Ca2+的蛋白质酶eNOS和nNOS又称为cNOS。正常情况下cNOS体内含量较少,能够产生供机体需要量的NO,低浓度的NO在体内可作为传递介质和调节介质传递信号,可促进外周血管舒张、维持血管的稳定,因而低浓度的NO对机体有保护作用。iNOS在生理状态呈不表达或低表达状态,SAP时在细胞因子TN F-α、干扰素、内毒素等的诱导下进行转录和翻译,iNOS持续高表达产生大量NO[11]。高浓度的NO不仅具有强烈扩血管作用,扩张外周血管增加通透性,通过诱导NF-κB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引起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12],同时高浓度NO还可增强线粒体酶活性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抑制DNA复制和三羧酸循环中部分关键酶引起DNA复制障碍及能量代谢紊乱。由此可见,NO在不同浓度下对SAP起着完全相反的调节作用,高浓度的NO通过不同机制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而低浓度NO却可以维持机体稳态。在本实验中,空白组NO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生理状态下低浓度的NO有利于机体稳态的维持。SAP组NO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i NOS活性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证明了i NOS被诱导激活后可产生高浓度的NO造成严重组织损伤。治疗组NO含量、i NOS和e NOS含量处于其他两组之间,说明了大鼠治疗有效与降低SAP大鼠体内NO含量相关。Apelin-13分子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其拥有着十分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启动Apelin/APJ系统,在中枢和外周发挥其调节体液平衡、扩血管、降血压、促进血管生成、促消化、抗炎并可抑制凋亡等作用,因此Apelin-13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实验通过外源性Apelin-13治疗SAP模型大鼠了解了外源性Apelin-13对于SAP大鼠的治疗效果极其可能机制。通过单纯组、SAP组及治疗组三组间下腔静脉血淀粉酶、IL-6、 TN F-α、NO浓度及胰腺组织匀浆中i NOS、e NOS含量的对比与HE染色结果,进一步明确外源性Apelin-13对SAP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SAP组大鼠胰腺静脉血中血淀粉酶、IL-6、TN F-α、NO浓度与组织中i NOS均高于单纯组,eNOS则低于单纯对照组。Apelin-13治疗组中静脉血中血淀粉酶、IL-6、 TN F-α、NO浓度与组织中i NOS均高于单纯对照组而低于胰腺炎组,eNOS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可以看出,外源性Apelin-13对SAP治疗效果明确,可能是通过干预体内iNOS激活诱导产生的NO含量及从而引起IL-6、 TN F-α等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SAP进展过程中,iNOS活性不断增高,eNOS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体内NO含量明显增多,加剧机体组织损伤。注射外源性Apelin-13治疗后,治疗组iNOS活性明显降低,而eNOS活性则出现不同程度升高,iNOS激活产生的具有强烈组织损伤作用的NO大幅降低,而eNOS催化的具有保护组织效用的NO有所提升,从而保护机体组织。外源性Apelin-13早期可以显著下调大鼠血清淀粉酶、IL-6、TN F-α浓度,从而降低SAP大鼠炎症损害改善胰腺组织的坏死进程。提示在SAP早期应及时治疗,以降低炎症损害,达到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外源性造模胰腺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止血镇痛胶囊对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麦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分析
外源性Intermedin在小鼠下肢动脉缺血模型中的血管生成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