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机械通气对重症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9-01-25赵生章马俊锋马金花李蓉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氧分压动脉血心衰

赵生章,马俊锋,马金花,李蓉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青海 海东 810800)

0 引言

重症监护室的重症心衰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合并症多、致死率高的特征,仅有少数患者可通过常规治疗明显缓解病情。临床经验表示,仅用药物治疗重症心衰患者,无法显著改善其心肌收缩力、肾血流量及血压[1]。近年来,有专家认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衰患者的血液循环、低氧血症[2]。本研究中,对本院48例重症心衰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旨在探究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ICU科收治的48例重症心衰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中有14例男、10例女;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72.58±2.47)岁。对照组中有13例男、11例女;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0岁,平均(72.62±2.5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4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多巴酚丁胺、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及硝酸甘油等药物,帮助患者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纠正其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具体操作如下:24例患者先予以芬太尼、咪达唑仑进行镇痛、镇静治疗,利用经口型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呼吸机选择德国德尔格savina300呼吸机,将参数设置为压力支持水平为11~17cm H2O,吸氧浓度为25%~65%,呼气末正压为4~5cm H2O,呼吸频率为13~20次/min,其潮气量设置为5~10mL/kg。通气模式选择A-C模式,待患者的氧合明显改善、循环系统处于平稳状态后开启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最后为压力支持通气脱机。待患者的病情稳定、意识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自主呼吸平稳后可撤机,观察3h至1d后,若患者无缺氧征象,且呼吸平稳,可将气管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情况、临床效率及死亡率。疗效判定: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缺氧症状均已消失,体征指标均恢复正常,且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缺氧症状均未消失,体征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采用t、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动脉血氧分压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脉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

表1 动脉血氧分压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4)37.56±10.25 73.86±12.41对照组(n=24)37.62±10.31 56.32±11.06 t 0.020 5.169 P 0.984 0.000

2.2 临床疗效和死亡率对比

研究组的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其死亡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和死亡率对比[n(%)]

3 讨论

重症心衰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多数患者呼吸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多以肺换气功能异常为主[3]。肺水肿是常见症状之一,容易引发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心源性休克是导致重症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状,逐渐丧失意识,呼吸骤停及心搏骤停[4]。近年来,随着医学专家对心力衰竭的进一步研究与认识,机械通气被逐渐应用于重症心衰的临床治疗中[5-6]。机械通气可增强患者的肺泡内压,抑制液体渗入肺泡中,降低其肺间质水肿症状,增高肺泡内压,改善其氧气弥散,降低肺泡萎陷风险,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7]。

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脉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其死亡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P<0.05,提示机械通气既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脉分压,增强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与常规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机械通气可显著增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组织缺氧情况,恢复氧合功能,明显降低其心肌耗氧量,较好地改善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现象,充分发挥其抗心力衰竭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8-9]。李志伟,李超[10]等学者的研究中已证实,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又可增强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对改善重症心衰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症心衰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较好,既可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又可减少死亡例数,值得加强推广。

猜你喜欢

氧分压动脉血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