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CT、MRI联合在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

2019-01-25付信飞卓红平黎俊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静脉磁共振颅脑

付信飞,卓红平,黎俊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四川 资阳 641300)

0 引言

颅 脑 动 静 脉 畸 形(arterio 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指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生学上的变异,发病率不高,男性多于女性,早期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对尽早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CT和MRI是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常用方法。为了探究CT、MRI联合在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内收治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内收治的34例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57岁,平均(28.94±5.13)岁,病程7小时至19年,平均(2.83±0.67)年。关于3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分析3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n,%)

1.2 方法

本组34例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选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扫描仪和飞利浦1.5 T超导磁共振仪,先进行CT扫描,再进行MRI检查。CT扫描时,电压130 Kv,电流130 mA。MRI检查时,选择SE序列,FLAIR320 ms/12ms,T1WI 550 ms/15ms,T2WI 8900 ms/84ms,DWI 9900 ms/97ms,分别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进行扫查。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本组34例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4例Ⅰ级,占11.76%(4/34),11例Ⅱ级,占32.35%(11/34),18例Ⅲ级,占52.94%(18/34),1例Ⅳ级,占2.95%(1/34),其中,3例合并巢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多位于颅脑内中幕上,少数存在幕下。通过影像学测量显示,均是单个瘤巢,最小直径1.1cm,最大直径9.2cm,平均(3.5±0.45)cm。

2.2 CT图像

34例患者,CT显示,17例影像上可见等密度或稍高不规则肿块,2例肿块显示不够清晰。与此同时,9例急性血肿,4例亚急性血肿,其中,5例病灶周围伴有水肿症状,3例占位效应,4例破入脑室,9例破入蛛网膜下腔,6例呈斑点样钙化。此外,4例局部脑萎缩,2例脑软化。如图1-2所示。

图1 CT平扫,右额叶不均匀混杂密度灶

图2 CT增强扫描,病变区域可见异常强化粗大血管,周围伴有点状引流血管

2.3 MRI图像

34例患者,MRI显示,13例T1WI与T2WI图像可见血液流空征象无信号特征,以弯曲状、蜂窝状、圆状、细管状为主,病灶面积不等,其中,9例影像上伴有变粗静脉窦,或者存在导入的动脉和引流静脉窦。11例脑内可见血肿,4例T1WI和T2WI呈高信号,FLAIR轴位显示病灶区域呈片状低信号,血肿四周存在片状水肿带,血肿周围脑组织遭到压迫。7例血肿高信号,或者等混杂信号,DWI无弥散受限,5例T2WI呈低信号,且环绕病灶四周。10例呈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T1WI和T2WI呈高信号。除此之外,4例病灶周围呈脑萎缩现象。如图3-4所示。

3 讨论

图3 -4 MRI平扫,T1WI与T2WI序列,右额叶不规则混杂长T1及长T2信号为主,内存在双低血管留空信号,可见点状短T1与短T2出血灶

颅脑动静脉畸形,一般认为胚胎期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发生障碍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大部分病人以出血、癫痫、头痛为显著表现,部分病人可伴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智力减退、颅内杂音等表现,个别患者可出现眼球突出等症状[2]。近些年,大量资料显示,颅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诊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其中,CT和MRI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指借助精确准直的X束线、超声波及Y射线等,配合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进行一个接着一个的断面扫描。CT诊断,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根据射线不同,可分成多种类型,如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即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断层扫描方式,是指利用磁共振现象,经由人体获取电磁信号,并重建人体信息[3]。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于1946年最早独立发现了磁共振现象。

CT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可清晰显示出血部位与范围,辅助分析出血量及病灶钙化情况,早期发现血栓形成的梗塞现象。对于颅脑动静脉畸形,未脑出血时,CT平扫,多形态不规则,呈多样性,以条带状、蜂窝状、块状等为主,边缘清楚,多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脑内出血时,血肿块将病灶掩盖,呈现出不规则团状或者斑片状,以高密度为主,血肿吸收、囊变和液化病人,以等密度或者低密度为主要表现[4]。除此之外,CT影像上,可见部分继发征象,如脑梗塞、动脉硬化性脑病及局限性萎缩等。MRI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由于流空效应,T1WI和T2WI呈无信号暗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总之,颅脑动静脉畸形,联合CT与MRI诊断,检出率高,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动静脉磁共振颅脑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