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9-01-24王永余周旋朴大勋李婷婷

浙江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产后协同

王永余 周旋 朴大勋 李婷婷

产后抑郁本质为抑郁症,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表现为情绪低落、快感缺乏、烦躁不安、悲伤哭泣等症状,是常见产褥期精神障碍之一。我国产后抑郁发病率为14.7%[1]。产后抑郁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对婴幼儿的发育及成长产生长远消极影响[2]。认知疗法为常见抑郁症治疗方法之一[3],是指通过分析患者对于疾病及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帮助患者重建正确认知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4]。协同护理是指以护士为主导,患者和患者家属协同提供护理,强化健康护理集体的协同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治疗和康复[5]。本研究探讨了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产后第一次复查且存在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共5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9.39±4.93)岁,孕周数(38.59±3.25)周。纳入标准:(1)患者为本市常住居民;(2)自愿参加本调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3)既往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4)无器质性精神障碍;(5)无精神性物质成瘾;(6)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6]抑郁因子评分超过2分;(7)能够配合完成两次调查。排除标准:两次调查中任一次调查数据不合格的患者。采用全国13个地区正常人1 388例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常模[7]作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认知疗法护理:(1)首先通过与患者全面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对于病情的看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依从性。(2)向患者介绍认知疗法,讲解认知疗法的原理、认知治疗的周期及疗程,给予患者鼓励和信心。(3)与患者讨论自己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包括其可能的起因、症状转变及应对、治疗方法。(4)通过定期认知辅导,纠正患者对于其产后情绪状态的认知错误,帮助其梳理正确的疾病认知。协同护理:女性产后抑郁多与家庭因素相关,对患者的亲属、朋友进行相应认知疗法辅导帮助患者康复。对患者亲属进行护理培训指导,培训其产后抑郁基本知识及护理知识,包括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并进行实例讲解。培训完成时进行简单问卷调查考察培训效果、质量。建立协同护理微信群,专业护理人员将对家属协同护理过程中提出的具体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1.3 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使用SCL-90进行评测[8],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同一指导语对问卷问题进行解释。SCL-90量表共90个条目,采用0~4分五级计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睡眠、饮食情况等十个维度。总分超过160分,或者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即认为该维度症状筛选阳性。本研究主要选取其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3个因子。在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分,并与国内SCL-90常模进行比较。(2)定性访谈: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进行一次对本身情绪状态的看法,对谈话进行录音,记录其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的主要关键词。通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访谈观察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对于产后抑郁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以及与国内常模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SCL-90量表的比较 58例产后抑郁患者干预前抑郁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P<0.01),提示患者干预前存在抑郁情绪;干预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1),提示患者在接受干预后抑郁情绪显著减轻,干预后抑郁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3,P>0.05),提示患者抑郁症状明显缓解,已经接近正常抑郁评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12.36、11.47,均P<0.01),提示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和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9.56、10.98,均P<0.01),干预后与常模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56、0.72,均P>0.05),提示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有所缓解。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SCL-90量表的比较(分)

2.2 患者定性访谈结果 干预前,77.6%(45/58)患者表示自己觉得“照顾孩子非常累”、“照顾孩子很困难”,65.5%(38/58)的患者表示自己担心照顾不好孩子、“觉得自己很无助”,46.6%(27/58)的患者表示“觉得生了孩子后和外界交流少了”或“和老公、家人或朋友交流少了”,69.0%(40/58)患者表示失眠症状较严重,98.3%(57/58)表示“生完孩子后生活完全不一样了”。干预1个月后,在访谈交流中,孩子带来的情绪问题表述减少,86.2%(50/58)表示“对待照顾孩子的心态变好”或“慢慢适应了照顾孩子的生活”,75.9%(44/58)的患者表示“跟周围人说话比以前变多了”、“周围人愿意倾听我的烦恼”、“可以和周围人倾诉自己的担心和不开心”,46.6%(27/58)的患者表述睡眠转好,72.4%(42/58)的患者表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状态、“很愿意和你们医生交流,情绪有好转”。通过对患者定性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明显发现患者在干预1个月后情绪有了明显好转,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有助于患者应对产后抑郁。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一段时间,需要经历性激素变化等生理变化,同时社会角色转变也会带来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妊娠期也是一个心理应激过程[9]。在这一时期,患者心理比较敏感,需要周围人更多的关心或者社会支持,患者或者家人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患者产后抑郁症状,产后抑郁成为常见的女性精神障碍之一。产后抑郁不仅对患者造成危害,对于下一代的健康及整个家庭的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10]。产后抑郁患者再次妊娠时也有复发的危险,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施行,再次妊娠的患者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增加,其产后抑郁风险不容忽视[11]。

认知疗法是常见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之一[12]。患者对于其目前生活状态的看法或者态度将直接影响其心理状态及行为。认知疗法即为医护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认知状态后,评估其目前情况,在此基础上纠正其认知中的错误,帮其逐渐纠正并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本研究定性访谈中,有患者表示“觉得自己生了孩子后什么都不对了”、“自己照顾不了孩子、自己很没用”、“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生活特别没意思”,患者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状态;有患者表示“知道自己目前状态不对,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做都不对”,无法正确应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本研究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建立起信任感后,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包括女性妊娠生理变化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等,并教给她们正确的应对方法,在1个月后患者有了一定的情绪改善。本研究中患者经过认知干预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人际关系敏感的现象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往协同护理在重症内科疾病应用较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3]。本研究采用协同护理显示患者产后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也有很大关系[14]。患者产后心理较为脆弱,希望能够从家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访谈中有患者表示“生了孩子后老公对自己的关爱少了”、“家里人都只关注孩子、忽略了自己”,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导致患者易出现沮丧、受挫、失落等负面情绪[15],加之产后由于照顾孩子的心理压力较大,患者易出现抑郁症状。针对家属进行协同护理培训不仅可以使家属更好地了解产后抑郁、从而更好地照顾患者,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针对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抑郁更好地缓解。本研究即提示协同护理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产后抑郁症状。在目前医护人员较为紧张的环境下,同样数量的护理人员,协同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护理效果[16]。

本研究对本院产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干预1个月后显示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产后抑郁症状,有利于产后抑郁的治疗,提示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产后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