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发性心肌炎难治性心脏骤停的体外心肺复苏及护理要点

2019-01-24叶卫国夏柳勤戴伟英朱明丽

浙江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脉静脉护士

叶卫国 夏柳勤 戴伟英 朱明丽

体外心肺复苏(ECPR)是指在潜在、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CPR)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CA)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1]。暴发性心肌炎(FM)是心肌炎的一种最严重和特殊的类型,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伴有呼吸和肝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CA发生等[2],FM患者的CA往往是在广泛心肌损伤、血流动力学极度恶化和电生理严重紊乱基础上发生的,CPR很难恢复自主心律或自主有效循环,病死率极高,常称之为不可逆CA或难治性CA[3]。当此类患者发生CA,应紧急行ECPR。本研究8例FM患者在常规治疗期间发生CA,立即开展ECPR,加上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救治成功6例,且未发现遗留有脑功能异常,2例患者由于心功能无法逆转最终死亡,现将实施ECPR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8例FM并发CA患者,其中男3例,女 5 例,年龄 18~57(30±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专家共识》临床诊断标准[2]:(1)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排除严重心脏疾病。(2)在临床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极度乏力、气促等)出现前2周发生过呼吸道感染和(或)消化道感染等病毒感染前驱感染史。(3)起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需机械通气和(或)机械循环辅助。(4)左心功能严重障碍,心脏正常或轻度扩大。(5)外周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

1.2 治疗 8例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治疗;枸橼酸芬太尼针0.001~0.002μg/(kg·min)镇痛、镇静;甲强龙针首日500mg静脉滴注,以后40mg静脉注射1次/d,连用3d以减轻心肌水肿;静脉用免疫球蛋白10~20g/d静脉滴注,连用5d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同时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血管活性类药物的静脉维持或注射、中心静脉压测定及中心静脉血的采集。8例患者均发生过CA,其中3例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CA,2例患者在刚入ICU即发生CA,2例患者在行留置ECMO置管期间发生CA,1例患者在由心内科转至ICU途中发生CA,均第一时间立即行心肺复苏(CPR)。高质量的CPR需注重按压和通气两个方面,本组患者在CA时均已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CPR按压频率在100~120次/min,按压深度 5~6cm,符合成人 CPR 指南要求[4],复苏期间做好脑保护。CPR 时间 17~42(24±7)min,其中 2例患者复苏期间出现室颤心律,予美国ZOLL双向波除颤仪以能量200J电除颤2次。

1.3 VA-ECMO股静-动脉建立、运行及撤机 CPR同时紧急行ECMO股静-动脉建立,床边股动脉、股静脉切开直视下置管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置管5例。8例患者股动脉ECMO置管型号为16~18F,股静脉置管为20~24F,均为美国Edwards公司生产的RMI-ECMO插管;超声确定股动脉置管至髂总动脉分叉处,股静脉置管至下腔静脉入口处。置管前体内给肝素全身肝素化,置管成功后连接预先与充好的管道。ECMO运行期间使用肝素调整活化凝血时间至160~200s,ECMO及呼吸机参数根据动静脉血气调节;每8h行血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和每4h多部位血气分析检查;每天行胸部X线及床边心脏超声检查;时刻监测动静脉置管处渗血情况。记录并比较ECMO辅助治疗前后肌酸激酶、肌钙蛋白Ⅰ、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左室射血分数(LVEF)。当患者病情稳定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脉压差、LVEF等指标稳定及接近正常后,撤除ECMO。本组 8 例患者 ECMO 运行时间 107.4~261.6(192.1±11.2)h。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ECMO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ECPR系统的治疗和整体护理,6例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ECMO辅助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血乳酸、AST及LVEF等较入科时均明显好转(见表1),成功撤离ECMO及呼吸机,未发现脑功能异常,生命体征稳定转出ICU病房。2例患者由于本身心功能无法逆转最终死亡,成功率为75.0%(6/8)。

表1 ECMO辅助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

3 护理

3.1 ECPR过程中的抢救护理配合 患者发生CA,床位护士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实施CPR。主管医生接获呼救信息立即启动ECPR应急预案,ECMO团队成员迅速到位,各仪器物资迅速备妥备用。护理组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任总指挥,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个流程参照体外膜肺氧合标准化护理程序实施[5],并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具体护理人员分配为:预冲护士、外科洗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给药护士、协助医生CPR及除颤护士、生命体征观察及记录护士等;CPR强调质量,同时及时使用冰帽,对患者做好脑保护。ECMO动-静脉置管成功后,及时与预冲好的ECMO环路准确连接。成功连接后,需严密监测ECMO机器运转情况,观察有无空气栓塞、流量不恒定等情况。

3.2 ECPR术后整体护理

3.2.1 积极做好脑保护和脑复苏 脑保护和复苏后综合征的预防是ECPR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6]。Fagnoul等[7]研究指出低温保护和高氧血症的预防是ECPR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本组有1例患者因心肺复苏时间长,笔者通过水箱温度控制给予低温治疗,使患者的直肠温度达到35~36℃。患者维持体温相对低温状态24h,24h后开始复温,每4h复温 0.5℃,直至 37℃。同时避免高流量给氧,氧分压维持在80~150mmHg。脑水肿严重者,ECMO期间继续加强做好脑保护,扩大的瞳孔若长时间未缩小,提示预后差。本组4例患者恢复自主心律ECMO建立成功运转6h内神志即转清;另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水肿,给予甘露醇静滴减轻脑水肿治疗,其中1例患者ECMO运行24h后神志恢复,1例患者ECMO运行40h后神志恢复,2例患者神志一直未恢复,格拉斯哥评分4~6分。

3.2.2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FM病情进展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故ECMO运行期间需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处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因严重心肌水肿及CPR后,本组患者ECMO治疗早期(1~3d)均有不同程度的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针微量泵维持注射使用,同时维持血钾浓度在4.0mmol/L以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mmHg。每日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LVEF,做好患者的容量管理,ECMO运行早期适当给予容量负平衡。本组3例患者ECMO建立及成功运行后血压一直为平流血流灌注,予加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治疗,将VA-ECMO的非搏动性灌注转换成搏动性灌注,改善脏器的灌注效果,减轻心脏后负荷,期间同时做好IABP的护理,效果满意。

3.2.3 ECMO管道和仪器管理 妥善固定ECMO管道,建立ECMO插管定时巡查单,每天常规胸部X线检查,观察ECMO导管位置是否移动及插管位置。每小时记录ECMO转速及流量、气流量等值,若流量不恒定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及时评估患者膜肺功能情况,若膜肺效能变差以及膜肺的气体出口有血浆渗出,或血液血浆游离血红蛋白>500mg/L可疑溶血发生,均需做好更换ECMO环路准备。定时用手电照膜肺情况,观察膜肺处有无栓塞等情况。本组8例患者均未发生插管移位、离心泵相关并发症,2例患者在治疗第5~6天膜肺处出现若干小黑点情况,考虑膜肺血栓形成,予严密监测及加强抗凝管理,至ECMO下机未见小黑点增大情况。

3.2.4 ECPR的并发症护理 ECPR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栓塞、下肢缺血、卒中等,此外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3.2.4.1 出血 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痰液、大小便有无出血情况,尤其警惕颅内出血。使用肝素泵全身抗凝,肝素泵最好单静脉通道给药,调节肝素泵剂量需谨慎,避免ACT值忽高忽低,ACT值不稳定时每小时监测,稳定后2h监测。行气道护理时强调吸痰需轻柔,负压不宜过大。本组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置管处渗血情况,其中3例患者行股动静脉切开,2例患者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予加强换药,及置管处给予沙袋加压止血;1例患者出现气道出血,予吸痰时定时滴入肾上腺素稀释液后好转;1例患者运行第4天出现左肾周血肿情况,原因不明,考虑患者LVEF已达0.4,ECMO流量在2.5~3L/min运转及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下循环稳定,予紧急行ECMO下机,因血肿无增大迹象未特殊处理,出院后6个月复查随访已基本吸收;8例患者未发生颅内、腹腔出血情况。

3.2.4.2 栓塞及下肢缺血 加强瞳孔、意识以及肢体状况评估,观察有无肢体或脑栓塞情况。ECMO建立初期6h,每半小时监测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后每小时监测上述指标并记录,同时注意插管侧下肢有无肿胀,每日测量双下肢腿围。因ECMO动脉置管管径粗,置管前需严格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正确选择插管型号,置管后需评估下肢有无缺血情况发生。本组1例患者ECMO后期出现左下肢动脉搏动消失,末端肢体皮温冷等情况,考虑动脉血栓形成,立即行ECMO下机,并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在ECMO运行4h后发现动脉端下肢出现缺血征象,予立即在ECMO环路上建立侧支循环以供应下肢血供,改善缺血征象;本组8例未发生脑栓塞相关并发症。

3.2.4.3 感染 ECMO治疗期间由于侵入性管道多,容易成为病原菌侵入血液的途径,患者病情重,机体免疫力低,肠道黏膜功能衰竭,呼吸机使用等均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予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专人护理;加强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加强ECMO置管处换药;根据血培养、痰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定时吸痰、拍背,以防止痰液淤积和肺不张;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本组1例ECMO治疗期间血培养阳性,根据药敏及时更换抗生素,后患者因心功能无法逆转,感染控制不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2.4.4 肾功能衰竭 患者均心肺复苏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故需严密监测出入量,记录每小时尿量,4h出入量,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以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应当立即上报,若遇到可疑肾功能衰竭发生,应当给予血液滤过治疗。本组8例患者有3例在ECMO建立初期即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予金宝血滤机管路连接在ECMO氧合器两端三通处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恢复,1例患者在死亡前始终处于无尿状态。

4 讨论

FM通常表现为迅速恶化的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活动,一旦发生CA,CPR仅能为心脏提供CA前血流灌注的10%~30%,很难恢复自主心律或自主有效循环,往往是不可逆的,病死率高[8-9]。但如果患者得到及时的循环支持,是能够完全康复[10]。有报道称,ECPR是一项有效的心肺复苏技术,是CPR的有益补充,能提高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且CPR过程中或者复苏后启动ECMO支持时间越早,生存率越高[6]。

综上所述,ECPR是抢救FM难治性CA的一种有效方法,护士良好有序的ECPR护理也尤为重要。本组8例FM患者发生CA护士予及时配合实施高质量的CPR后联合ECMO治疗,做好气管插管等抢救工作,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脏器功能,做好ECMO治疗期间的整体护理,严密观察预防及对症处理出血、血栓、溶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肢体远端缺血、氧合器渗漏、离心泵故障等ECMO常见并发症,熟练的急救技能、专业的ECPR护理配合及ECMO护理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组8例患者有6例救治成功,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遗留有脑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动脉静脉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