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初生重对育肥期生长性状及采食性状的影响

2019-01-23周身娉付帝生丁荣荣庄站伟郑恩琴吴珍芳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瘦肉率杜洛克眼肌

周身娉,付帝生,杨 明,丁荣荣,庄站伟,郑恩琴,吴珍芳,,杨 杰*,徐 铮*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2.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新兴 527400)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88亿头,占世界生猪出栏总数的一半以上;猪肉产量为5 340万t,同样位居世界榜首,预计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仍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养猪业一直致力于提高猪的产仔数等繁殖性能,但随着繁殖性能不断提高,仔猪体重变异及低初生重猪所占比例逐渐变大等问题日益凸显[1]。许多研究均表明,低初生重对仔猪的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等均有负面影响。如初生重低的仔猪会更晚达到屠宰体重[2];低初生重的猪胴体瘦肉率较高初生重猪更低,脂肪更高,肌纤维数量更少[3];仔猪初生重过低会导致死亡率和淘汰率升高[4]。

杜洛克猪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和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养猪生产者的青睐[5]。为准确评估初生重对杜洛克猪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高、低初生重杜洛克公猪各115头进行饲养试验及性能测定,分析初生重对杜洛克猪生长性状及采食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杜洛克公猪的选育提供参考,为杜洛克猪初生重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本试验于2014年9月—2016年10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

1.2 试验设计 试验从2 312头杜洛克仔猪中取其初生重两端极端值的5%,分别取低初生重(1.33±0.07)kg仔猪和高初生重(2.27±0.15)kg仔猪各115头,共计230头。仔猪体重在(30±5)kg时统一转入测定站进行饲养试验,高低组混合饲养,自由采食、饮水,体重达(100±5)kg时结束饲养。

1.3 饲养管理 试验进行前,对测定站进行彻底清洁,同时对整个猪舍进行熏蒸消毒通风,并对试验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测定站的仔猪由专门的饲养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饲养,饲养期间为封闭式环境,尽量减少外人等外环境因素影响。

1.4 表型测定方法

1.4.1 采食性状 采用奥斯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的采食行为和采食效率性状进行实时跟踪测定,试验猪只均配备电子耳牌,测定系统能够准确记录猪只的日采食次数、采食时间、单次采食量和采食前后的体重等数据。每头猪的采食性状的相关计算方式:

平均每次采食时间(min)=平均每日采食时间/平均每日采食次数

平均采食速率(g/min)=平均每日采食量/平均每日采食时间

耗料增重比=平均每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1.4.2 生长性状 利用Aloka SSD 500V 型活体B超测定仪测定所有试验猪只结测时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测定部位为倒数第3~4肋间距背中线5~6 cm处,测量位置剪毛、清洁并涂布藕合剂。测量结果利用软件进行100 kg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校正。利用标配测量软件包计算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直接打印出影像及测量值。肌内脂肪含量利用B超测定,测定部位为倒数第 3~4 肋间距背中线 5~6 cm处。

设备会根据背膘厚、眼肌面积、体重和日龄估计出瘦肉率。在倒数第3~4肋骨间,距背中线5 cm处测量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能精确地预测瘦肉率。

由两耳间的项脊起,测量者站在猪的左侧,当猪的站立姿势正常时,即四肢直立,颌下线与胸下线为一水平线,用左手将卷尺零点与两耳间的项脊取齐,右手拉开卷尺固定在背中线的任何一点上,然后左手替换右手所固定的位置上,而右手再拉紧卷尺到尾根处,即量出体长。绕左前肢管部上1/3处用卷尺测量一周的长度即为管围。体高即鬓甲处的高度,测量者站在猪的左侧,将测杖直立于肩胛后缘下方的地平面上,从上向下放下测杖的游动标尺,然后取下测杖,游标上卡在测杖上的刻度即表示体高。

1.5 统计分析 采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nov()函数对杜洛克猪不同初生重的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进行单因素组间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生重对仔猪育肥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高、低初生重组达100 kg体重时的瘦肉率平均值均高于54%,且变异系数均小于7.5%,群体整齐度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低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肌内脂肪的变异程度高达44.68%,该性状在群体中变异程度大,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高初生重组体重达100 kg时的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管围以及30~100 kg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体重达100 kg的日龄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体重达100 kg的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在高、低初生重组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初生重对仔猪育肥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2.2 初生重对仔猪育肥期采食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知,高、低初生重组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平均值均小于2.14。而高、低初生重组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和平均每次采食量的变异程度均高于25%,说明该性状在群体变异程度大,具有较大遗传改良空间。高初生重组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低于低初生重组(P<0.01)。但高、低初生重组间平均每日采食量、平均每日采食时间、平均每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行为性状没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3.1 低初生重猪在育肥期生长速度更慢,日增重较低育肥期的生长速度作为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发现,低初生重猪生长速度更慢,日增重更低。这一研究结果与Jones等[6]和Wolter等[7]的结果较为一致。Rehfeldt等[8]发现,高、低初生重猪出生时的身体结构组成和化学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低初生重猪的身体结构组成(如内部器官、骨骼和皮肤的比重)较高初生重猪比重更高,且具有更少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更多的水。此外,Liu等[9]研究发现,与正常初生重猪相比,低初生重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摄入更多的能量并且容易产生葡萄糖耐受不良。这些研究表明,猪初生重的差异不仅对仔猪均匀度有影响,在更深层面也存在重大影响。这些研究也暗示着猪初生重对于其生长速度影响机理可能表现在能量代谢途径上。由于反映猪生长速度的日增重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素影响[10],其遗传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猪遗传育种中,结合高初生重猪表现出更快生长速度的特性,提示育种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中高初生重猪的比例来辅助选择高日增重、高生长速度的品系。而在实际生产中,直接淘汰低初生重猪显然不是最佳选择。Douglas等[11]研究发现,在哺乳期内增加低初生重仔猪乳汁的喂养量以及在育肥期提高低初生重猪的饲粮能量水平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生长性能;严鸿林等[12]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这表明通过调控营养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低初生重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

猪的体尺性状(如体长、体高和管围)作为品种特征的重要表型参数在猪的育种中被广泛关注。本研究中,100 kg体重时,高初生重猪的体尺特征均优于低初生重猪。叶健等[13]在研究大白猪的体型性状的遗传力时发现,体型性状一般为中等及以上的遗传力,部分体型性状可以通过选择较快地得到改善。考虑到体型性状中高水平的遗传力特性[13],在育种时提高群体中高初生重猪的比例可间接地增加猪群体型性状评分。目前,关于体型评分的辅助育种的文献较少,具体在育种中的应用也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3.2 低初生重猪的胴体瘦肉率低,眼肌面积小 在养猪生产中,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瘦肉率等性状是用于评估猪肥瘦程度的重要经济性状。严鸿林等[12]研究发现,低初生重猪的眼肌面积较小,且显著小于高初生重猪,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Jiang等[14]发现,与高初生重猪相比,低初生重猪骨骼肌纤维更细,且肌内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和肌细胞数量更少,并且这些差异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这些结果暗示,由于低初生重猪肌肉内脱氧核糖核酸和肌细胞较少,肌肉的生长发育长期受到阻碍,导致瘦肉率较低。

在西方瘦肉型猪组织发育顺序中,脂肪组织最晚发育,排在骨骼、皮肤、肌肉发育之后[15]。本研究表明,初生重对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很小。严鸿林等[12]发现,较大日龄屠宰的低初生重猪肌肉肥大程度显著大于高初生重猪,而在较低日龄时猪的肌肉肥大程度没有差异。这也暗示,如果进一步研究不同初生重对猪脂肪沉积的影响,需要延长猪育肥阶段的饲养周期才可能获得更可信的结果。

3.3 低初生重猪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猪随着养殖企业生产的集约化,猪的耗料增重比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利润和核心竞争力。Gondret等[16]研究表明,低初生重仔猪的耗料增重比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猪,而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Powell等[17]研究了初生重对猪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发现高初生重猪的耗料增重比更优,高、低初生重猪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3.28和3.34。经过全世界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如今猪的耗料增重比这一重要经济性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本研究选取的杜洛克猪的耗料增重比在2.1左右,然而高、低初生重的耗料增重比的显著性差异仍然存在,这也暗示初生重可能是影响猪耗料增重比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

猪采食行为调控极其复杂,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畜牧业关注的热点。Ding等[18-19]研究表明,采食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控制,激素和消化腺参与其中。陈守云[20]研究表明,下丘脑等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整合外周和中枢信号对猪采食行为的调整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本研究中,初生重对采食行为没有影响。笔者分析认为,采食行为主要受下丘脑等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同时还受很多影响因素(如外界环境、饲养技术等[21])交互作用,单一初生重差异很难对猪的采食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4 结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猜你喜欢

瘦肉率杜洛克眼肌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繁殖性能分析
不同品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比较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猪胴体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
猪瘦肉率提高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