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学说指导调和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方药数据挖掘及用药规律分析
2019-01-22李红蓉贾振华魏聪常丽萍张倩李鑫颉吴以岭
李红蓉,贾振华,魏聪,常丽萍,张倩,李鑫颉,吴以岭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病变发生发展、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和辨证治疗用药规律,以胸痹心痛、心悸、心积、心水、中风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临床重大疾病。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揭示了脉络病变的生理、病理、传变及治疗规律。“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作为指导脉络病变防治的总则,包括调营卫、气血、阴阳、脏腑、气机气化、邪正虚实等多个方面。“调其营卫”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尚缺乏对调和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总结。本文通过挖掘历代医家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的用药记载,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初步总结历代医家调和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参考《中医内科学》和《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查找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梗死的相关病名、证候、症状,检索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梗死的治疗方剂。相关中医检索词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将检索到的方剂,依据《中医内科学》排除与冠心病症状相似的胃脘痛、妊娠心痛、产后心痛等相关方剂;排除与心悸密切程度较低而症状相似的奔豚、卑惵相关方剂;排除表证中风相关方剂;对数据进行逐条人工筛选,以保证检索范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中药名称规范化 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药学》教材,进行中药名称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处理。如干葛规范为葛根,土元规范为土鳖虫,天虫规范为僵蚕,枣仁、炒枣仁规范为酸枣仁,京芎、芎藭、贯芎等规范为川芎。为避免药物统计频率降低影响数据的分析,将炙黄芪、酒大黄、炒白术等药名,规范为黄芪、大黄、白术等,将枣、南枣、红枣规范为大枣。同一植物的不同使用部位,如橘白、橘红、橘皮、橘络等统一为陈皮。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方法,如炙黄芩、黄芩炭、酒黄芩规范为黄芩。炮制方法导致药性有较大区别时,则不做统一处理,如生地黄、熟地黄。由于甘草、炙甘草在心悸中功效区别较大,将生甘草规范为甘草,炙甘草单独录入。药物的不同产地者,如广玉金、川郁金等统一为郁金。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方剂名称、出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数据的录入,录入完成后,由双人对录入数据进行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运用频数分析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并统计治疗不同疾病方剂中使用频次前50位单味药。频率是指单味药在全部方剂中的应用比例。
2 结 果
2.1 治疗冠心病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方剂489首,涉及中药262味,使用频次前50位统计结果见表2。
2.2 治疗心律失常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方剂925首,涉及中药359味,使用频次前50位统计结果见表3。
2.3 治疗心力衰竭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方剂290首,涉及中药184味,使用频次前50位统计结果见表4。
2.4 治疗脑梗死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方剂855首,涉及中药209味,使用频次前50位统计结果见表5。
表1 不同病名的相关检索词
表2 治疗冠心病单味中药频次前50位统计表
表3 治疗心律失常单味中药频次前50位统计表
表4 治疗心力衰竭单味中药频次前50位统计表
表5 治疗脑梗死单味中药频次前50位统计表
2.5 调营卫气血用药分类 整理历代医家数据挖掘的结果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相结合,将药物归为以下类别,见表6。
3 讨 论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病变防治的系统理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1-2],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分别从生理、病理、传变、治疗等不同方面揭示了脉络病变防治的核心内涵,有别于六经辨证以营卫论述表里阴阳、卫气营血论述外感温热病病程阶段。“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概言营卫虽有循行部位不同、功能有别,但两者循脉相偕而行、环周不休、互根互用、相互贯通、交会生化,对维持气血正常运行和气血津液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气化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卫不通,血凝不流”指出营卫气血失于正常运行则可导致血液凝滞失于流通的病机变化,进一步发展导致“血脉相传,壅塞不通”,指出脉络病变的病理实质为“不通”,揭示了血管病变发展演变的病理过程。“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指出了(血)脉络病变的治疗原则。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邪客》)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素问·痹论》),“卫气之行……周于五藏”(《灵枢·卫气行》)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灵枢·营卫生会》),说明营卫相偕而行,循脉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营属阴血,不仅是血液的重要组成物质,且具有气之流通与调控作用,促使血液正常渗灌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属阳,其温煦充养卫护作用对维持脉络结构、功能正常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气司开阖有助于维持(血)脉络伴随心脏搏动发生的舒缩运动。“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营卫,营卫即血气”(《类经》),“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营卫气血失于和调流畅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内在因素,也是血管病变的主要成因。既往研究结果揭示,营气与血管内皮功能、卫气与血管外膜及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从实验角度证明营卫失常在血管病变中的重要作用[3-5]。
外感六淫卫阳郁闭,内伤七情营血暗耗,阴阳失调、脏腑气机紊乱均可导致营卫不通而出现脉络瘀阻不通,正如《寿世保元》所说:“血荣气卫,常相流通,何病之有,一窒碍焉,则百病由此而生”。卫阳不足、卫气郁闭则血液失去温煦推动,营血亏虚则脏腑失去渗灌濡养,营卫失常则血凝不流,脉络瘀阻,发于心可致胸痹心痛,发于脑可为中风偏枯。《素问·举痛论》言:“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表明心痛的发作与营血不足有关,《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即指出营卫虚衰与中风发病的密切关系。营阴亏虚不能营养心血,心血心阴不足而不能滋养心神,心悸怔忡常与心烦失眠并见。“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心主身之血脉,心气虚乏运血无力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中医病机之本,多种原因导致的脉络瘀阻为其病机中心环节,血不利则为水,脉络瘀阻日久导致其末端津血互换障碍,过多的津液不能回流而发为水肿,或心气虚乏、心阳式微、温化无权、津聚为水,瘀血水饮阻滞气机又耗损心气,形成本虚标实气血水交互为患的恶性病理循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故“调其营卫”对于治疗脉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表6 调营卫气血用药分类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指出了调和营卫是血管病变的主要治疗原则,此处“心”字应包括“心(肺)—血—脉”循环系统在内,“调其营卫”亦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如调营卫、气血、阴阳、脏腑、气机气化、邪正虚实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为脉络病变代表疾病,系统整理历代医家治疗方药记载,并结合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挖掘调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6-9]。分析发现历代医家治疗血管病变,针对卫气亏虚、卫阳不足、卫气郁滞、营血亏虚等基本病机视其轻重主要应用人参、黄芪等益气固卫,肉桂、干姜、附子、桂枝等温补卫阳,枳实、薤白、旋覆花等理气解郁、通畅络气,当归、白芍、阿胶、生地黄、熟地黄等补益营血。营血瘀滞者多用川芎、赤芍、丹参、红花等药物以活血通络,瘀血日久阻滞络脉者多用土鳖虫、水蛭等虫类药物搜剔络瘀以畅通气血。若卫气失于布散,郁闭于内久而化热者可应用黄连、黄芩、大黄等宣畅卫气、疏散郁热。对于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虚热,多用知母、玄参等药物以养阴清热。营卫交会生化失常致痰浊阻络者多应用瓜蒌、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等药物以祛痰通络,营卫气化失常发为水肿者多应用葶苈子、泽泻、防己等利水化湿以通络。若营卫气化失常导致的痰瘀水湿等邪气久聚络脉,稽留不去,息而成积,则多应用三棱、莪术、鳖甲等药物以散结通络。针对营卫亏虚,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脉络痹阻及中风偏枯之症多应用防风、独活、羌活等以祛风除湿[10-12]。卫阳不足温煦无力、卫气郁闭、营血瘀滞或痰浊水湿阻滞脉络均可引起脉络绌急,于此则多用全蝎、蜈蚣、蝉蜕、僵蚕、钩藤等虫类药及藤类药以祛风解痉通络。肝气疏泄维持全身气机条达,疏肝理气多用柴胡、吴茱萸、川楝子等。营卫气血失常则心神失养,宁心安神多用龙骨、茯神、百合、柏子仁等,营卫皆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营卫化源充足,健脾多用甘草、白术、茯苓、葛根、山药、薏苡仁等,养胃多用砂仁、神曲、枳壳、木香等,肺朝百脉,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异常在血管病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多用荆芥、桔梗、苦杏仁等药物以治肺,肾藏真精而主元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多用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杜仲等以补肾,营卫气血失常,脑络瘀阻则脑神失养,故多用犀角、牛黄、冰片等药物以开窍醒神。从脏腑相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提高脉络病变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亦体现了调营卫的治疗原则,人参、黄芪补益卫气,附子、桂枝温固卫阳,降香、檀香、冰片、甘松芳香宣卫,麦冬、玉竹、五味子养阴和营,丹参、赤芍、乳香、红花活血通络,水蛭、土鳖虫搜剔络中之瘀,全蝎、蜈蚣、蝉蜕祛风解痉以止脉络之绌急,葶苈子、泽泻、香加皮利水渗湿消肿,又伍以黄连清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三药均有保护血管的作用,用于临床均取得了显著疗效[13-17]。本文系统整理历代医家调和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