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些因素抑制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表达?
——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2019-01-22赵春玲

金融与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需求方交易成本信贷

■程 超,赵春玲

本文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将信贷需求、需求方配给、供给方配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应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中小企业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因素。而且,识别了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两种重要的需求方配给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影响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需求方配给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形式,金融市场上存在多种形式的非价格配给。传统的硬信息贷款技术所引致的非价格条款往往将规模较小、硬信息不充分但具有成长性和拥有研发投入需求的企业排除出信贷市场。尽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信贷需求更强,但却更不愿意表达出来。对于银行审批流程和放贷偏好的预期,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交易成本或风险成本过高而主动退出信贷市场。未来的改革应在继续增加银行业竞争的同时,深入到贷款技术创新、非价格条款改善以及银行治理结构等微观层面。

一、引言

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了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配给,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在基层地区合理布局。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也指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有信贷需求的企业面临信贷配给,这种信贷配给不仅来自金融机构,还可能来自企业自主决策。若中小企业存在未满足的资金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主动放弃贷款申请,这类因自身决策导致企业面临的信贷配给称为需求方配给。供给方配给是指企业有信贷需求并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却被银行拒绝放贷的情形。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贷款申请主体的信贷可获性,还间接影响信贷需求主体的行为预期和行为选择。这意味着侧重于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数量而忽视银行资金配置制度的改革思路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张龙耀和江春,2011)。

那么,银行是如何配置信贷资金的?在目前这种资金配置制度下,为何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放弃其贷款需求的表达,以至于遭受需求方配给?进一步地,导致需求方配给的机制何在?为了对此进行回答,本文重新考察中小企业所遭受的信贷配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探寻抑制企业表达自身贷款需求从而面临需求方配给的影响因素。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忽视了信贷配给的需求因素,在理论研究中,来自需求方的自我信贷配给机制还未得到足够重视。若不改善引起信贷市场效率低下的信贷合约和隐藏在贷款审批流程背后的风险甄别技术,即使增加银行数量也难以改变企业对金融机构审批流程和放贷行为的预期,导致企业宁愿放弃表达自身的信贷需求。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将企业信贷需求、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两个次序选择的三阶段双重样本选择模型,避免样本信息的损失,有效纠正了双重样本选择性所引致的估计偏误,现有文献虽注意到了样本选择性偏误,但仅涉及单个样本的选择性问题。第二,需求方配给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为农户,以企业为对象的研究在国内鲜见,本文拓展了关于企业信贷配给的研究。第三,以往文献即使涉及需求方配给,也没有深入研究需求方配给机制,本文从需求方配给的两种主要机制——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需求方配给机制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未来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调整改革思路以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不会通过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利率来出清市场,信贷配给因而作为一种市场均衡存在。在此情形下,潜在借款人的借款需求超过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所对应的贷款供给,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无法获得贷款。企业选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只能获得部分贷款或完全拒绝。这种来自供给方银行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数量配给长期被认为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信贷配给机制。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这种对信贷配给的定义是不完备的,当信贷合约的风险成本或交易成本过高时,需求方会实施自我配给,主动放弃表达贷款意愿而退出信贷市场(Boucher et al.,2008)。虽然均属于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但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发生机制与数量配给有很大区别,随后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两种信贷配给机制的存在(刘西川等,2009)。换言之,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所面临的信贷配给不仅来自金融机构的决策,还可能来自企业的自主决策。面临需求方配给的企业尽管拥有资金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主动放弃贷款申请,企业与银行之间不存在直接接触,这部分企业可能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担心申请也难以获批、自认为贷款规模和期限不满足需求等而主动退出信贷市场(Freel&Carter,2012)。面临需求方配给的这部分企业若向银行申请贷款,其并非一定面临供给方配给(Han et al.,2009)。对于需求方配给的忽视将会错误估计信贷配给的实际规模。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给方配给,现有文献认为中小企业供给方配给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企业特征,如企业规模、资本存量、所有制形式、经营状况、抵押担保能力等。企业特征与信贷交易的信息透明度、银行交易成本和企业风险密切相关,进而影响企业信贷配给程度(苟琴和黄益平,2014)。第二类,金融机构特征,如金融机构规模、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等。金融机构特征通过不同金融机构信息处理比较优势、银企关系、贷款审批权等传导机制影响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性(Chong et al.,2013)。第三类,金融环境、制度和政府政策,如金融基础设施、法律制度、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等。外部环境、制度和政策通过企业信息共享、契约执行难度、银行流动性等机制影响中小企业信贷配给(Hatice,2014)。关于企业需求方配给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除了包括上述所说的企业特征和市场特征(Cole&Dietrich,2013),还包括企业主的心理因素(Christensen&Hain,2015)。由于遭受需求方配给的企业并没有与之发生直接贷款申请关系的银行,因此不同于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因素,需求方配给的影响因素不包括金融机构特征。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现有文献主要存在以下可以进一步研究的空间:(1)需求方配给的研究绝大多数见于农户(如张龙耀和江春,2011),关于企业需求方配给的国内研究鲜见。(2)当需要将供给方配给和需求方配给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下时,现有研究均未能有效处理样本选择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出现偏误。首先,只有对于有信贷需求的样本,才能观察到是否面临需求方配给;其次,只有对于有信贷需求且申请贷款的企业,即不遭遇需求方配给的企业,才能观察到其是否受到供给方配给。尽管有文献注意到了样本选择性偏误,但仅涉及单个样本的选择性问题,双重样本选择性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3)无论针对于农户还是企业,研究需求方配给的文献并未进一步分析需求方配给机制(如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需求方配给机制因其成因而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采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将信贷需求、供给方配给和需求方配给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之中,在讨论并比较其影响因素差异的基础上,以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这两类主要的企业需求方配给机制为分析对象,进一步探究需求方配给机制的影响因素。

三、信贷配给的识别与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样本企业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获取,覆盖东、中、西部25个主要城市①调查的城市包括:合肥、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石家庄、唐山、郑州、洛阳、武汉、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上海、成都、杭州、宁波和温州共25个城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数据、投融资状况等在内的企业信息,以及竞争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土地许可等在内的经营与投资环境。在融资部分,企业详细报告了银行贷款及其自身对于资金需求的情况,包括是否申请贷款、不申请贷款的原因和申请贷款后是否获得等。排除大型企业以及数据和变量缺失的样本后,有效样本量共计1216份,分别来自25个城市,市场层面数据来自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和各省市统计年鉴。

(二)信贷配给机制的识别

在对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识别与分类时,直接诱导式询问法(Direct Elicitation Methodology,DEM)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采用(张龙耀和江春,2011;苟琴和黄益平,2014),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调查问卷亦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识别与分类。未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包括无名义信贷需求或信贷需求得到全额满足的企业②名义信贷需求是指在无信息不对称状态下企业的信贷需求数量。,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按配给实施方不同分为供给方配给和需求方配给。其中,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看重企业抵押物,抵押物在事前具有甄别借款人风险的作用,在事后则激励借款人按时还款,从而为银行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抵押物要求经常使得不能足额提供抵押物的企业被以数量配给的方式排除,这些企业所申请的贷款只能被部分满足或者全额拒绝。由于此类配给来自供给方银行,也被称为供给方配给。另一类企业有着正的名义信贷需求,但却没有正的有效信贷需求,被称为需求方配给。已识别出的需求方配给机制包括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借鉴现有文献(张龙耀等,2018),在需求方配给机制中,风险配给是指因担心违约、丧失抵押物、贷款申请被拒绝、抵押物要求过高、仍有未偿还贷款而未申请贷款;交易成本配给是指因申请程序太复杂或时间太长、规模太小或贷款期限过短而未申请贷款。

在调查问卷中,企业首先被问到“去年是否申请银行贷款”。其次,对于没有申请贷款的企业会询问其未申请原因,问卷提供的原因包括:不需要贷款、申请程序太复杂、利率太高、抵押物要求太高、贷款规模和期限不足、担心贷款申请被拒绝。其中,不需要贷款的企业可能不存在信贷需求或即使存在信贷需求也可通过其他渠道得以满足。根据张龙耀和江春(2011)等对信贷配给的定义和分类,利率太高不属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属于价格配给的范畴。除此之外的四个原因均被认为遭受了需求方配给。最后,进一步询问申请贷款的企业是否获得贷款,若贷款被拒绝,则被认为是受到了供给方配给。

(三)信贷配给的统计

表1显示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和信贷配给的基本情况。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类统计,共计611家中型企业和605家小型企业。第一,在信贷需求方面,53.5%的中型企业具有信贷需求,49.4%的小型企业具有信贷需求。中型企业的信贷需求比例略高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较低的信贷需求可能是由于有初始资金支撑,也可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资项目。第二,在有信贷需求的企业中,中型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为55.4%,而在小型企业中则为29.1%,小型企业比中型企业遭受更高的信贷配给。表明即使在中小企业内部,规模仍是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在当前银行贷款技术仍较为落后的现状下,银行甄别企业风险更多地依赖硬信息,规模越大的企业,硬信息越充足。第三,面临信贷配给的企业约占有信贷需求总数的57.2%。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面临信贷配给的比例分别为44.6%和70.9%。具体到信贷配给类型,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分别占信贷需求总数的44.6%和12.6%,中型企业的需求方配给占比为33.6%,小型企业的需求方配给占比为56.5%。由此可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且需求方配给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信贷配给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小型企业面临的需求方配给比中型企业更为严重。

表1 企业信贷需求和配给状况(家)

表2 企业遭受需求方配给的机制(家)

表2显示了需求方配给的机制,在风险配给中,66.9%的企业认为抵押物要求过高,33.1%的企业担心即使申请也难以获得贷款。在交易成本配给中,57.1%的企业感到申请程序复杂,42.9%的企业因信贷规模和期限难以满足要求而放弃申请。在遭受风险配给的样本企业中,小型企业为65家,占比55.1%;在遭受交易成本配给的样本企业中,小型企业为104家,占比64.6%。

四、实证模型

(一)实证方法

目前,研究企业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的模型包括Probit和Logit,此类模型无法解决样本选择偏误。还有文献采用带删失的Probit(PMWC)模型,但PMWC模型仅能解决单样本的选择性问题,无法解决双重样本的选择性问题。基于此,若要将信贷需求、需求方配给、供给方配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进行估计,需要引入新的模型方法。本文借鉴王子成和赵忠(2013)通过构建双重样本选择模型来纠正双重样本选择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如下:

第一阶段为是否存在信贷需求:

第二阶段为是否面临需求方配给,只有具有信贷需求(LD=1)的企业,才能观察到其是否面临需求方配给:

第三阶段为是否面临供给方配给,只有具有信贷需求(LD=1)且不遭遇需求方配给(LA=0)的企业,才能观察到其是否受到供给方配给:

LD、LA、LS分别表示企业是否有信贷需求、是否面临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LD*、LA*、LS*为潜变量。其中,误差项ε∈N(0,V),V是典型对称矩阵。误差项的相关系数满足ρlk=ρkl,ρkk=1,k,l∈{1,2,3},且每个方程的误差项分别与X1、X2、X3正交。

根据企业是否有信贷需求、是否面临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将企业分为相互排斥的四类:没有信贷需求的(LD=0)、面临需求方配给的(LD=1,LA=1)、面临供给方配给的(LD=1,LA=0,LS=1)以及未面临信贷配给的(LD=1,LA=0,LS=0)。此四种情况的总概率为1,采用极大模拟似然法(MSL)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变量选取

在变量选取方面,从微观企业/企业主特征和宏观环境特征方面选取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企业层面的变量包括用以衡量企业规模的员工人数和资产价值,反映企业基本特征的成立时长、是否为出口企业、是否属于集团公司、质量认证、研发投入等变量,还包括销售收入、成长性等企业财务数据以及企业主自身特征;考虑到与政府的关系可能也会影响企业融资,故加入了反映政商关系的政府担保和政府持股变量。宏观层面变量包括银行业竞争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保证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可识别性,要求三个方程的协变量满足条件X1≠X2≠X3。影响企业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特征,与市场层面因素无直接关联,因此,市场层面变量(如银行业竞争水平、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未纳入信贷需求方程。然而,市场层面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需求方配给,在研究需求方配给时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现阶段,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时,主要考察企业自身因素、风险特征和还款概率,同时,银行贷款决定还受到其所应用的贷款技术的影响,而银行贷款技术的创新应用与金融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在分析企业供给方配给时,未加入企业主特征变量(企业主性别、企业主资历),但引入了企业和市场特征变量。

表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非出口企业,中小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平均资产价值在300万元左右,40%左右的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在8.8%左右;企业主以男性为主,在本行业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6年。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估计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ρ12、ρ23、ρ13分别对应方程之间误差项的相关系数,其系数分别在10%、5%和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三阶段方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使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是必要的。在信贷需求方面,员工人数、资产价值、成立时长、研发投入均对信贷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人数和资产价值都与企业规模相关,规模越大的企业生产能力也较强,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需要更多的营运资金。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信贷需求越旺盛,可能是因为企业成立初期的现金储备已所剩不多(Brown et al.,2011)。具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因研发资金投入而导致信贷需求增加。销售收入、政府持股对信贷需求有负向影响。销售收入越高的企业,可能拥有更多的留存收益,这与已有文献一致(Cole&Sokolyk,2016)。政府持股的企业,社会资本可能较为丰富,社会网络广泛,拥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

在需求方配给方面,员工人数、资产价值、成立时长、质量认证、销售收入、成长性、政府担保、金融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需求方配给的影响显著为负。员工人数越多、资产价值越大的企业,其规模也越大,抵押物越充分,越倾向于表达自身信贷需求。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与当地的银行或信贷员的接触更多,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贷款流程,而且有助于银行对其信息的搜集,有利于降低需求方配给。拥有质量认证、销售收入越高、成长性越良好的企业,对其自身偿债能力和银行放贷更有信心,更倾向于表达自身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却遭受更多的需求方配给,尽管前面信贷需求影响因素表明,有研发投入的企业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但可能出于研发具有不确定性,面临繁琐的信贷审批手续和过高的抵押物要求,导致企业对银行审批和放贷的悲观预期。

表4 双重样本选择模型估计下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

在供给方配给方面,员工人数、资产价值、成立时长、销售收入、政府担保、银行业竞争、金融市场化能显著缓解供给方配给。员工人数、资产价值都与企业规模有关,规模越大的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硬信息越充分。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当地银行对其了解程度越深,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销售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性,向银行传递优质经营的信息;拥有政府担保的企业也更易获得银行贷款。然而,企业成长性和质量认证变量并不显著,研发投入更是会加剧企业供给方配给。这表明银行在给企业放贷时,更重视企业当下的收入状况和盈利水平。尽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具有更多的信贷需求,但此类企业却面临更严重的银行配给,可能是由于贷款技术落后,银行短期内难以评估企业研发项目的盈利水平、甄别企业信贷风险,故对其实施配给。综上,银行在甄别企业风险时,对硬信息的依赖度较高,抵押、担保成为了银行放贷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企业缺乏硬信息或者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盈利性不确定时,银行并不能够准确地甄别其信贷风险状况,容易使得一些处于成长期、拥有较好投资项目但规模较小的企业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二)需求方配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文分析了不同类型信贷配给的影响因素,本部分进一步分析需求方配给的两种形成机制——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的影响因素。贷款申请者因交易成本或风险成本过高而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形成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作为需求方配给机制,只有在具有信贷需求的样本中才可能发生交易成本配给或风险配给。为此,采用带删失的Probit(PMWC)模型进行估计,以避免样本选择偏误。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方程间相关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因此,使用PMWC模型克服样本选择偏误是必要的①文章篇幅有限,此处不展示交易成本配给模型和风险配给模型的信贷需求估计方程,感兴趣者可向作者索取。。

在交易成本配给方面,资产价值、成立时长、销售收入、政府担保、金融市场化对交易成本配给的影响显著为负。其中,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对当地银行的贷款程序越了解,与银行的长期接触有利于银行对其风险的甄别,继而降低交易成本配给;有政府担保的企业也更少遭受交易成本配给,这可能与政府帮助可减少贷款审批时间,获得满意的贷款期限有关。与此同时,研发投入变量显著为正,表明有研发投入的企业虽然有强烈的信贷需求,但是由于银行贷款技术落后,此类企业预期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投入研发所需要的审批手续比较麻烦,或者认为即使贷款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期限,展期费用较高,因而遭受交易成本配给。

表5 PMWC模型估计下需求方配给机制的影响因素

在风险配给方面,员工人数、资产价值、成立时长、质量认证、销售收入、成长性、政府担保、金融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均显著负向影响风险配给。其中,员工数量越多、资产价值越大、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一般规模也越大;有国际质量认证、销售收入高、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性和生产能力,上述企业能够提供较充分的抵押物,且在银行放贷方面较有信心,不易遭受风险配给。研发投入仍然正向影响风险配给,有研发资金需求的企业可能担心银行因其研发具有不确定性而放贷意愿不足或对其抵押物要求过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将信贷需求、需求方配给、供给方配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应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并比较了中小企业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需求方配给的两种机制——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影响因素,以探究抑制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表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需求方配给是信贷配给的主要形式,在有信贷需求的企业中,除了少部分企业获得贷款,大部分企业选择主动退出信贷市场,且小型企业面临的需求方配给比中型企业更为严重。对需求方配给的忽视将大大低估信贷配给的规模。在已识别的需求方配给的两种主要机制中,交易成本配给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在供给方配给影响因素中,规模越大、成立时间越长、销售收入越高、有政府担保的企业更易获得银行贷款,而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更易遭受供给方配给。尽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具有更强的信贷需求,但却更不愿意表达出来,面临更严重的需求方配给。企业规模、成立时长、盈利性、成长性、产品质量、政府担保是影响需求方配给的重要因素。第三,进一步对需求方配给机制的考察表明,资产价值、成立时长、销售收入、政府担保、金融市场化是同时影响风险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而员工人数、质量认证、成长性只影响风险配给。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近些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致力于加快发展中小银行,并引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机构,在基层地区合理布局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然而,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较严重的信贷配给。本文认为,尽管在进行信贷资金配置时,银行已具备了一定的风险甄别能力,但是在当前银行对于贷款技术的使用具有“路径依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主要使得一些有政府担保、拥有充分硬信息或者与银行有着稳定关系的企业客户所面临的供给方配给得到缓解。银行在贷款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动力、激励和制度保障,在引进国外先进的微贷技术后又缺乏必要的本土化改造。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贷款技术创新,仅仅依靠增设金融机构,那些导致中小企业遭受需求方配给的非价格信贷合约和低效率审批流程将得不到改善,大多数具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因风险成本或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自身信贷需求的表达,很可能使得上述政策的收效甚微,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将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政府应在继续鼓励适度竞争以优化市场结构的基础上,促使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征设计合理的信贷合约和放款条件。提高贷款定价能力,缓解非价格条款对企业信贷需求表达的抑制,包括抵押物要求、借款规模和借款期限、贷款审批手续等,以降低企业贷款申请过程中面临的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满足不同规模、期限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具体而言,一方面,银行需通过创新贷款技术,提高其事前信贷风险甄别能力和事后风险监督管理效率,建立有效的风险甄别和管理机制,改变银行对原有放贷模式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银行治理机制,激励信贷员搜集并证实企业软信息,降低银行对硬信息贷款技术的依赖,扁平化的治理结构有利于软信息的传递。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部分地区的信用评级机构和审计机构也不健全,增加了硬信息的获取难度,故而提高中小企业软信息的硬化数量和质量是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从而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覆盖面。

猜你喜欢

需求方交易成本信贷
云制造环境下机床资源租赁需求的优选方法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