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2009-09-21刘新萍

中国经贸 2009年1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刘新萍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更是经久不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凭借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选择了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这三个角度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的分析,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找出问题之所在。然后,从三方共同出发,构建出保障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体系,来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需求方;供给方;监管方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体现,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机构都对其质量做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其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美国会计学会(AAA)则要求具备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倚性和可定量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尽管有着上述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概括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足。

1.信息的可靠性不足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造假被惩处的例子层出不穷。而未被查出造假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并也不因此而可靠。

2.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足

当前在对机构投资者年度报告出现的信息披露不规范情况的调查中,有7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对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未在第一时间披露”。

3.信息的可比性不足

造成可比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上市公司本身信息披露不规范。

(2)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导致的不可比。

(3)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审计报告的不可比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4.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足

上交所最近几年在对在沪挂牌上市的公司年报审核中发现,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情况包括:

(1) 委托理财相关的委托协议披露不充分。

(2)对募资投向进展情况、收益情况的披露过于简单。

(3)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缘由、处置及资金占用是否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

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三个方面探求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原因。

1.有效需求主体缺失

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企业的外部相关利益人。二者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作为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不能忽略了对信息需求方的研究。否则,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却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政府在会计信息问题上具有复杂的多重身份:即是会计信息最大的使用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和质量保证者。更多时候,是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并未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

(2)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没有真正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普遍存在,大股东由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转变为幕后操纵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而中小股东的投机性偏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者。

(3)金融企业也没有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从理论上讲,银行应该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之一。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政府行为严重等,不可能真正依据会计信息来做出决策,也不可能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2.供给方自身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体现为:

①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标准,缺乏有关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没有法定的依据,使董事会难以对管理层发挥制约作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董事与经理人员串通一气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

②董事会结构单一,董事缺乏独立性且学历水平不高。

③监事会制度未得到贯彻,监事会形同虚设,且监事会成员兼职情况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事由于工作繁重或者受到能力限制而无心或无法执行好监督功能。

(2) 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理人的自利行为为“内部人控制”创造了条件。经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经理人自身的利益。

(3)成本与效益原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高,需要的信息披露成本就越大。有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披露还可能对公司的贷款、股价或日常经营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有些公司往往不致力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甚至还隐瞒部分不利信息。

3.监管不力

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

(1)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权限分散。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监管机构涉及到证监会、发改委、央行、财政部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这些机构的权限相当分散,且没有明确的权限划分,形成了多头监管的局面。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会以本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也降低了监管的时效。

(2)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不力。我国的行业自律组织,一方面建设不完善,执业水平较低,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监管权力没有保障,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必须移交其他政府监管机构进行处理,并容易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

(3)中介机构监管中存在问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执业质量、承受客户压力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中介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如何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因此,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为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引致需求”,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标准,包括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明确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的独立性,完善其监督功能。建立对董事会职能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助于增强董事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他们与管理层的沟通。

(2)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应当拥有的权力和资格,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公司监事会行使职能的监管,要求公司必须设置相应的信息途径,充分及时地向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提供信息,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制衡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

(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和人员的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管。

3.加强监管

(1)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责任与权力,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组织监管。必须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与权限,并适当授权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管,按照成本与效益原则决定行业自律组织应分配的监管权大小,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双重监管系统。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仅仅依靠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与这些信息披露相关的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管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俊林 范晓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裘益政:失败的教训--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4]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联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5]夏冬林:会计信息有用性与市场监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6]Gary A.Porter. Financial Accounting. Internatonal Thomson .2007-4.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XBRL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中石油XBRL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浅析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