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李白、杜甫献赋活动及其所献之赋的研究

2019-01-20葛景春

关键词:明堂玄宗开元

葛景春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北大学 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李白和杜甫都是因献赋而引起唐玄宗注意的。李白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的推荐和向玄宗献赋而获得了玄宗的召见并当了翰林供奉;杜甫也是因向玄宗献赋引起重视而被试于集贤院,获得了做官资格和机会。可以说,他们入仕的途径是很相似的。李、杜所献之赋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献赋是唐代求仕的一种途径

唐代以前就有献赋求仕的历史和活动。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有“润色鸿业”“雍容揄扬”的功用。赋的这种功能,为历代统治者所喜欢。汉武帝就十分喜欢辞赋,司马相如曾向武帝献《子虚赋》,武帝大悦,“赋奏,天子以为郎”,后又献《大人赋》,使武帝飘然有“凌云之志”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枚皋在汉武帝时受诏作《皇太子生赋》,“因赋殿中,召使赋平乐馆,善之,拜为郎”(《汉书·贾邹枚路传》)。他们都受到了汉武帝的提拔和重用。扬雄献《甘泉赋》《长杨赋》等,为汉成帝所赏,召入宫中,“待诏承明殿”(《汉书·扬雄传》)。东汉时,班固献《两都赋》,受到汉章帝的赏识,“后迁玄武司马”(《后汉书·班彪传》)。东汉和帝时李尤因东观受诏作赋,被认为“有相如扬雄之风,官拜兰台御史”(《后汉书·李尤传》)。晋郭璞“著《江赋》,其辞甚伟,为世所称。后复作《南郊赋》,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晋书·郭璞传》)南朝齐武帝起旧宫,“王彬献赋,文辞典丽。尚齐高帝女临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仕齐,歴太子中庶子。”(《南史·王昙首传》)等。

到了唐代,辞赋尤为君主所欢迎,他们不但自己能作赋,还鼓励臣子和文人献赋。如唐太宗曾作过《威凤赋》,以赐大臣。在君主的带动下,群臣献赋的活动迅速展开,成了太宗一朝政治和文学活动的一个亮点。当时虞世南、魏征、李百药、谢偃等,都是作赋的能手。唐高宗、武则天时代,也是献赋活动的重要时期。武后垂拱四年(688),明堂初成,刘允济“奏上《明堂赋》以讽,帝甚嘉叹之” (《旧唐书·刘允济传》),后升著作郎。武则天还设立了一个“延恩匦”,专门为投献无路的文人投献诗赋。中宗神龙初(705—707),“东都起圣善寺报慈阁,(许)景先诣阙献《大像阁赋》词甚美丽,擢拜左拾遗”(《旧唐书·许景先传》)。唐玄宗更是喜爱辞赋,他本人就作过《喜雨赋》,他的大臣如张说、张九龄都是作赋的能手。玄宗好大喜功,而辞赋正是歌功颂德的极好工具。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登封泰山,当时“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馀篇”(《旧唐书·礼仪志》)。天宝十三载(754),唐玄宗“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策外加诗赋各一首。制举加诗赋,自此始也”(《旧唐书·玄宗本纪》)。将辞赋创作列为科考制度化的科目,空前地扩大了辞赋的影响和作用。据刘青海考证:“现存文献可考知的,李杜之外,初盛唐文坛上的著名作者如谢偃(与李百药并称“李诗谢赋”)、崔融、徐彦伯、卢藏用、陈子昂、杨炯、骆宾王、刘允济(当时与王勃齐名)、张九龄、张说、李邕、李华等人,都曾有献赋之举。”[1]

总之,在李、杜之前,向君主献赋的官员和文士大有人在,这给李白、杜甫献赋的活动提供了前例和借鉴,鼓舞了他们献赋求仕的勇气和信心。

二、李白、杜甫的献赋活动

(一)李白的献赋活动

李白的献赋活动有两次,一次是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到东都洛阳向时在洛阳办公的唐玄宗献赋。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将《明堂赋》系于开元二十三年。他说:“是开元十年以后二十五年以前,白亦有作明堂赋之可能。就赋中所叙考之:‘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当指本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帝亲耕籍田而言。‘封岱宗兮祀后土,掩陆离而苞陶唐,遨游乎崆峒之上,汾水之阳’。玄宗东封泰山在开元十三年,又《通鉴》开元二十年:‘冬十月辛丑至北都,十二月庚申祀后土于汾阴。’与赋意亦差合。可见此赋必为白游东都目睹明堂以后所作。”李白之所以作《明堂赋》,就是要向驻跸在洛阳的朝廷献赋。为什么说《明堂赋》是李白的献赋之作呢?是因为李白在《明堂赋》的序中明确地说:“臣白美颂,恭惟述焉”。在赋中自称臣,显然是向皇帝献赋的口气。

李白这次到洛阳,动用了一切社会关系,包括在朝中有职务的许圉师家族成员及玉真公主、张说的二儿子、驸马卫尉卿张垍等人。李白这次到洛阳的求仕活动,还有其他诗为证。在李白《古风》其十八中说:“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此诗中的“天津”是指洛阳洛水之上的天津桥,说明其诗作于洛阳。“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写众臣在洛阳的上阳宫上朝的情形。“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写公侯权贵们在下朝时一个个志得意满骑马回家的情景。诗中这些描写,是李白亲眼所见的实录。与此相似的诗还有一首《古风》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此诗中“一百四十年”的“四”字恐有误,当是“二”字。从唐代开国武德元年(618)到开元二十三年(735)有117年,约数为“一百二十年”。诗中的“五凤楼”在洛阳,“三川”指洛水、伊水和黄河,所在地是洛阳无疑。“王侯象日月”指当时的权贵们都聚集于洛阳,“金宫”和“瑶台”指洛阳宫的宫殿。“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指权贵们气焰嚣张,一手遮天。《新唐书·元德秀传》中说,开元二十三年“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此诗也证明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是到过洛阳的,亲眼见众高官在上阳宫五凤楼上朝和下朝及听闻在皇宫里斗鸡蹴鞠的事情。在开元二十三年朝廷下了“其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及堪将师牧宰者,令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各举一人”的制诏,李白应诏献赋,可能与此制诏有一定关系。但这次献赋活动却失败了,其原因是李白的不合时宜。他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的刘允济有运气,因明堂是武则天所建,刘允济献《明堂赋》是应时而作,所以受到了武则天的欢迎。唐玄宗认为武则天建明堂是违制,因此在开元五年(717)玄宗将其改为乾元殿,虽在开元十年(722)又改回了明堂,但在开元二十五年(737)终于将其拆毁。这说明玄宗根本就不喜欢明堂,他认为李白的《明堂赋》有为武则天歌功颂德之嫌,因此李白此次所献的《明堂赋》不为玄宗所赏。

李白的另一献赋活动是在天宝元年(742),此次所献之赋是《大猎赋》。李白诗中多次提到献赋,多是指献《大猎赋》。如《温泉宫侍从归逢故人》:“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叼侍从,献赋有光辉。”《东武吟》:“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这些诗句证明,李白此次所献正是《大猎赋》。据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 “曩子之入秦也,上方览子虚之赋,喜相如同时,由是朝诣公车,夕挥宸翰”,又《大猎赋序》中亦有“臣白作颂”的字样,说明此赋是李白天宝元年向朝廷的献赋之作。李白所谓的《长杨赋》(即《大猎赋》)显然得到了玄宗的欣赏,由此李白也为玄宗亲自接见,并任为翰林供奉之职。

(二)杜甫的献赋活动

杜甫于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开始了他的求仕活动。天宝六载(747)他与元结一起参加了制举的考试,但宰相李林甫怕参加考试的士子会威胁到他的权势,竟以“野无遗贤”为借口,不取一人。杜甫在长安求仕无门,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逐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困顿生活。直到天宝九载(750)冬,听说次年朝廷要举行祭祀大典,于是预草了“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献于朝廷,为玄宗所赏,于是命杜甫待制于集贤院,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杜甫后来回忆道:“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莫相疑行》)此后又连作《封西岳赋》《雕赋》《天狗赋》等献于朝廷,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授河西尉,不就,旋改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总算是挤进了朝廷正式的官员队伍中。

李白和杜甫的求仕之路,十分相似,都是向朝廷献赋而取得成功。

(三)李、杜献赋活动之关系和同异

李、杜二人的献赋之路有不同之处。李白出身于蜀中一个偏僻小县的家庭之中,他出身草根,在朝中并无有力的亲友为之推举,故他曾“遍干诸侯”,为己造势,几次赴东、西二京,“历抵卿相”,寻找求仕门路。他又因种种原因,不事科举,而是走干谒这条路,想要靠寻求地方长官和朝中卿相、皇亲为其举荐,或直干明主,为上所识,故他早就为此做了准备。他所献之赋,并非急就章,而是写了多年,投献了多人。在蜀中时,他就学相如之赋,写了《大猎赋》之初稿,开元八年(720)曾献于时任益州长史的苏颋,被夸赞为“可与相如比肩”的英俊之才。后来李白对此赋精打细磨,屡作修改,才献于朝廷。《大猎赋》中既有汉赋之铺陈排比,篇幅宏大,也有唐赋之俳偶之习,辞健语新,很有盛唐气象。有学者认为《明堂赋》初作于开元五年(717),时虽然李白尚未出蜀,但他对典籍中所记载的许多明堂的制作形式作了深入了解。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至洛阳亲见明堂之后,对此赋又作了精心的修改,故此赋中明堂之壮丽形象写得十分鲜明,气势恢宏。

杜甫之作赋,与李白不同。他的“三大礼赋”皆是临时的急就章,为赶上次年朝廷的祭祀大典,匆忙赶制,预献于朝。“三大礼赋”虽然是规模汉赋,写得贴切稳妥、立场正统、辞理兼备,切合圣意,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精磨细改,没有充分显示出杜甫的旷世才情。他的“三大礼赋”虽为玄宗赏识,又经过中书堂的复试,准予“参选序列”,但却迟迟授官,杜甫担心生变,故后来又进《雕赋》等,以显示忠心和才情。他在《进雕赋表》中说: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照耀於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於中宗之朝,高视於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於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常寄食於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哀怜之。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於沈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伏惟明主哀怜之,无令役役便至於衰老也。

在此表中,杜甫向玄宗上书,说明他的先祖杜恕和杜预,都是历史上的名臣,后世都是守祖宗之训,“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先朝之名臣,“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的著名诗人,自己也是“沈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诗赋之才子。这分明是摆出了自己曾经显赫的家世,说明自己是他们的传承人,所以后来杜甫的得官,他的魏晋先祖杜恕、杜预及祖父杜审言等显赫家世与诗名,当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他自比“扬雄、枚皋”的自负和“伏惟明主哀怜之”的哀怜之语,也博得了玄宗的同情。李白没有杜甫那样的家庭背景作为自己做官的依靠,他有时自称是西凉王李暠的九世孙,与李唐同宗,但又拿不出谱谍,先世又为亡命无名无姓的西域逃人及隐居蜀中的无名之平民,故说他是平民草根出身,也不为无据。他的前途全是凭着自己的才能奋斗出来的。他的诗赋若不能惊动人主,他就绝对进不了朝廷。从这个方面来讲,二人献赋而得仕的经历和原因又有所不同。

三、李、杜所献之赋的特点

李、杜所献之辞赋,其内容皆与当时皇帝的活动有关,以颂扬为主。在李白的《明堂赋》和《大猎赋》中,皆有颂扬玄宗开创开元之治的内容。比如其《明堂赋》中屡次出现玄宗:“下明诏,班旧章,振穷乏,散敖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使山泽无间,往来相望。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返本,人和时康……巡陵于鹑首之野,讲武于骊山之旁。封岱宗兮祀后土,掩栗陆而苞陶唐。”其中“毁玉沉珠”事见于《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年(714)六月“内出珠玉锦绣等服玩,又令于正殿前焚之。”玄宗籍田事,见《通典》卷四六:“开元二十三年二月,(玄宗)亲祀神农于东郊句芒,配礼毕,躬御耒耜,籍于千亩之甸。”讲武骊山事见《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元年“冬十一月甲申,幸新丰之温汤,癸卯,讲武于骊山,畋猎于渭川。”封岱宗事见《旧唐书·玄宗本纪》上:开元十三年“冬十月……辛酉,东封泰山。”“祀后土”事见《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祀后土于汾阴。”以上所述皆是玄宗开元时期的政绩和时事,说明此赋是李白在献赋时增添修改过的颂圣之辞。他的《大猎赋》中也有许多后来修改的歌颂今政的痕迹,如“六宫斥其珠玉,百姓乐于耕织”、“登封于太山,篆德于社首”等语以及玄宗多次畋猎的历史,都是两唐书《玄宗本纪》所记载的历史事实。赋中大夸玄宗畋猎的宏大场面以及曲终的猎兽如“猎贤”以为辅佐的劝喻,是寓讽于颂,其实还是以颂为主,故为玄宗所喜。

杜甫所献之赋也是颂圣之作。在《朝献太清宫赋》《朝献太庙赋》中他论述李唐为玄元圣祖李耳之后,唐朝直接继承周朝、汉朝的土德,是为正统,而斥魏、晋、北周、隋朝为伪朝,用五行循环的理论歌颂唐朝上应天道五行的正统性、正当性,为玄宗崇道活动大张其目。而《有事于南郊赋》则对玄宗拨乱反正、诛灭韦后、太平公主之乱,复唐于正统,以施“仁义”、求“贤圣”的“大庭氏之时”的太平之世为理想,加以赞颂,并讽谕玄宗要坚持“用素朴以守”的治国方针,以反对其天宝以来的奢侈之风,可谓是曲终奏雅。此三赋以李唐尊玄元圣祖李耳为祖先,五行循环,大唐当以土德与周、汉相继为理论支撑,论述大唐李氏掌权的正当性、正义性,彰显玄宗所建立的赫赫功业,虽谀中有讽,但终是颂圣之文,为皇帝所喜。此后,杜甫又向玄宗献《封西岳赋》,力倡玄宗以泰山封禅之先例,封禅西岳华山。因玄宗认为西岳属金,为玄宗的本命山,故一些崇道的官员和文士为了向皇帝邀宠,怂恿玄宗封禅西岳,故杜甫为获得玄宗的好感写了一篇《封西岳赋》。接着杜甫又献《雕赋》,《天狗赋》也当作于此时。《雕赋》以咏物的形式歌颂雕的刚勇之姿,以表“大臣正色立朝之义”;《天狗赋》咏天狗忠勇之德,以喻己对朝廷之忠心。二赋隐然有愿意为皇帝效鹰犬之劳的意思,很明显是为了讨玄宗的欢心。

李、杜二人所献之赋,其形式与汉魏大赋有关,皆是以《文选》所选之赋为楷模。对《文选》所录的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扬雄《长扬赋》《羽猎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何晏《景福殿赋》、左思《三都赋》、贾谊《鵩鸟赋》、祢衡《鹦鹉赋》、颜延之《赭白马赋》等都有所学习和借鉴。由此可见,李、杜二人与《文选》的渊源颇深。李白的“三拟文选”(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三)的事迹和杜甫的“熟精文选理”(杜甫《宗武生日》)的自白,并非虚言。

李、杜二人之赋虽都是规模汉赋和六朝之赋,但各有特点。

李白所献之赋,规模扬、马、王、何之赋,篇幅较宏大,铺厉张扬,气象恢宏,虽赋中时有排比对偶之句,但并不甚俳,而偏重于古赋之铺陈排比散句,赋的结构也基本上模仿汉赋,故偏重于模古。他的《大猎赋》主要是模仿《上林赋》和《长杨赋》的。他的《明堂赋》是模仿《鲁灵光殿赋》的。元人祝尧指出李白《大猎赋》“实从司马、扬、班诸人之赋来,气豪辞艳,疑若过之。”其中“诸人之赋”当包括《鲁灵光殿赋》等。李白赋的结构、用事和遣辞虽然也多来自汉赋(1)祝尧评《大猎赋》曰:“与《子虚》《上林》《羽猎》等赋首尾布叙,用事遣辞,多相出入。”,但并不使人感到十分艰深难懂,再加上其赋相比汉赋“悦于时而俳甚”(《古赋辨体》卷七)的特点,有一些六朝和唐人俳赋高华流丽的风气,其文辞更为唐人所接受,如其《大猎赋》更具有唐赋的特色,在气魄和语言成就上,比汉赋更上了一层。(2)郭沫若曾说,李白“在开元八年二十岁时所作的《大猎赋》,有些辞句在气魄上很足令人佩服。试举数句如下:‘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旄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诗情韵调的清新激越,的确是超过了汉代的司马相如,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杜甫所自鸣得意的《三大礼赋》。”(参见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大猎赋》经修改后,李白在天宝元年献于玄宗。李白自认为“作赋凌相如”,对此赋也颇为自负。

杜甫所献之赋对汉魏六朝的祭祀之赋和咏物之赋多有借鉴。“三大礼赋”是为玄宗对太清宫、太庙和郊祭的祭祀活动所作之赋,综合《子虚赋》《羽猎赋》《长扬赋》《甘泉赋》《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等两汉魏晋之赋的遣辞造句,再加上道家和儒家经典的思想文字,构成了杜甫典雅古奥的辞赋风格。但杜赋多用四六俳句,这显然是受到了六朝俳赋的赋风和唐朝律赋的影响。“三大礼赋”中虽然也有“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朝献太清宫赋》)、“八音循通,既比乎旭日升而氛埃灭;万舞凌乱,又似乎春风壮而江海波”(《朝献太庙赋》)这样的清辞丽句,但更多的是艰深难懂的古奥之辞。这固然与祭祀赋文的高古典雅有关,也与杜甫有意使其赋文辞高古,从而产生神秘莫测的效果有关。杜甫之赋的对偶俳句显然比李白更多,由此也可显现他文章的深湛功力。当然,杜甫的“三大礼赋”是庙堂文章,其文辞高古、词语深奥是庙堂文学的本色,因为这些祭神祀祖祈天的文字并不是让平民百姓和文人看的,保持几分神秘感正是此类赋文的要求。而李白的《明堂赋》和《大猎赋》并非祭祀之文,不是命题作文,没有特定语言内容、特定形式和严格的时间要求,他是自由作赋和献赋,没有时间限制,献赋的对象也不太固定,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和用较长的时间从容写作,可以从典丽精工上下工夫,又经过长期修改打磨,故其文辞较为优雅,文字也较为畅达。因此,李白的这些赋比杜甫的“三大礼赋”好读多了。这也是李赋较杜赋文学性更强和更容易为人所接受的地方。

四、李、杜之赋在唐赋中的历史地位

李、杜二人都是唐赋之大家。李白除了他的献上之作《大猎赋》《明堂赋》外,还写了其他辞赋,如《大鹏赋》《愁阳春赋》《惜馀春赋》《剑阁赋》《悲清秋赋》《拟恨赋》等。这些赋大多数是抒情小赋,文辞清丽,情感饱满,语多俳偶,音韵铿锵,显示了诗人之赋的特点。李白的《大鹏赋》写得更是想象丰富,神采飞扬,“时《大鹏赋》家家有之”(魏颢《李翰林集序》),可见当时在长安影响巨大。杜甫除了他的“三大礼赋”之外,也有《封西岳赋》《雕赋》《天狗赋》等赋。这些辞赋和他“三大礼赋”的风格也不一样,赋文也不是特别古奥难读,艺术风格也较鲜明。其《雕赋》俳句居多,骈四骊六,出语精妙,文采斐然,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仇兆鳌评其《雕赋》说:“公三上赋而朝廷不用,故复托雕鸟以寄意。其一种慷慨激昂之气,虽百折而不回。”(《杜诗详注》卷二十四)何焯评此赋曰:“得晋宋作者风力。”(《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

李、杜二人为其诗名所掩,不以辞赋著名,但由于他们在诗坛上的地位太高,故其赋在唐赋中也占有崇高地位,对唐赋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和作用。他们将汉代大赋宏伟大气的高古文风与六朝俳赋的对偶之习相结合,语言上更加精工典丽,对赋体从颂扬鸿业、歌咏帝德,向后来以抒情为主的律赋和文赋进行转变,起着重要的过渡和桥梁作用。其次,由于李、杜之赋仍然继承和保持了汉魏古赋恢宏的气象,辞语浑朴,骈散结合得当有度,因此对中晚唐的应试之赋和律赋以及宋代的文赋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猜你喜欢

明堂玄宗开元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探访明堂天堂
狡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一垄地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讨价还价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