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圣贤奉祀生选补研究

2019-01-20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礼部孔府曲阜

张 钰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一、前言

奉祀生是由圣贤后裔主持并承袭圣贤祭祀的一种制度,属于圣贤祭祀的最后一环。[1]明高宗弘治十二年,衍圣公孔宏泰开始拣选圣贤后裔俊秀者充补奉祀生,初时仅限于山东阙里孔庙祭祀,后逐渐推广至诸如颜渊、孟子等孔门圣哲,在地域上亦越出山东地域,至清中后期奉祀生的设立已经遍及全国圣裔及宗庙所在之地。同时,奉祀生在明代初设之时尚属于半官方性质,不过是衍圣公及地方督抚的自发性行为。入清以来,这种地方性的圣贤祭祀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奉祀生选补的干预,将其逐步纳入到官方祭祀体系之中,因此至嘉道时期清政府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当精密的奉祀生制度。

“奉祀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奉祀生指负责主持孔子、孔门圣贤以及历代先贤宗庙祭祀的圣贤后裔生员群体。狭义上的奉祀生则仅指负责主持孔子及孔门圣贤祭祀的圣贤后裔生员群体。本文在此仅论述狭义的“奉祀生”群体。

二、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奉祀生制度较为专门的研究论述当为王春花撰写的《圣贤后裔奉祀生初探》[2],对圣贤后裔奉祀生的缘起、发展做出了较为完整的勾勒,并对奉祀生类型、政府管理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冯剑辉在《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中论及徽州家谱资料中的奉祀生以及徽州宋元先贤胡方平与胡一桂后裔的两派胡氏为争夺奉祀生与奉祀资格而发生的百年诉讼案件,并认为奉祀生所享有的诸多实际利益是这场诉讼久拖不决的一个重要原因。[3]杜靖引用了张仲礼的“奉祠生”概念,认为奉祠生(奉祀生)是宗族的代表,在宗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一文讨论了宋代先贤后裔争夺奉祀生的现象。[5]刘永华《明清时期的礼生与王朝礼仪》[6]一文将奉祀生划入礼生之中,强调他们在祭祀礼仪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宋永志[7]对此表示认同,并在其著作中进行了援引。但王春花对于刘永华的划分并不认同,并撰文进行了辨析。

作为清代地方圣贤祭祀的代表,奉祀生可谓是关涉清代圣贤祭祀制度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学界对奉祀生的专门研究不甚丰厚,亦有诸多空白尚需研究。本文就清代圣贤奉祀生选补制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庶望有助于学界同仁。

三、清代圣贤奉祀生的遗缺

清代奉祀生的任职没有时限,圣贤嫡系后裔一经获得奉祀生身份便可终身任职,职位的遗缺也常常出现在奉祀生物故(死亡)之后。但奉祀生遗缺的原因并不限于奉祀生的物故,从孔府档案来看,圣贤宗庙奉祀生的遗缺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原奉祀生的主动请辞,也有因某些原因被政府强制性剥夺身份等等。现撮其种类略作分析:

(一)原奉祀生年老、疾病、物故

奉祀生虽无任职年限,但人力有尽时,当奉祀生自觉身体状况难以继续承担奉祀职责时往往会主动请辞,提请另择奉祀生。乾隆二十四年“衍圣公府致礼部咨称,据族长孔贞珍呈称………峄山石像书院奉祀生孔兴荣未领照年老告退。为使大典不误,另选咨补”。同时拟请以“孔继源顶补孔兴荣”。礼部与山东抚学两院验证情形之后,“准许孔继派、孔继源顶补奉祀生及封发二人执照”①孔府档案:第0147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又嘉庆二十年“衍圣公府致礼部、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咨称:据四品执事官兼孔氏族长孔尚功申,宋孔道辅墓奉祀生孔继璋年老告退,原领执照遵例缴销,所缺选得曲阜县儒童孔广滋堪补”。礼部合山东抚学在进行验证后同样准允了孔继璋的告退与新的奉祀生的选补②孔府档案:第0163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也有奉祀生因疾病而进行的请辞。乾隆二十九年“崇圣祠奉祀生孔毓沛年老又兼腿疾,恳请告退”③孔府档案:第016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四十九年“尼山发祥绂麟书院奉祀生孔毓书染患眼疾,呈请告退”④孔府档案:第017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等等。礼部及当地抚学二院在验证其疾病属实之后,亦同意其提请并选补新的奉祀生。

除去上述两种因年老力衰、疾病难愈的主动请辞外,政府也会主动罢黜疾病难愈的奉祀生,如乾隆三十年七月“礼部致衍圣公府咨称,按衍圣公府前咨,查中庸书院奉祀生孔继洙咨部领照,患病不起………今选得孔继莅顶补中庸书院奉祀生……”⑤孔府档案:第0183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以此来保证圣贤祭祀的正常进行。

上文提到的尼山发祥绂麟书院奉祀生孔毓书初选奉祀生是在乾隆二十三年,直到乾隆四十九年才因眼疾告退,但这种告退实际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其实,大多数圣贤后裔一经担任奉祀生,只要没有其他原因影响便可一直担任直至身故,如乾隆二十六年尼山发祥绂麟书院奉祀生孔传镐“未领照,年老告退”,所遗之缺“选得孔传贵顶补”。⑥孔府档案:第017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孔传贵在此后一直担任尼山发祥绂麟书院奉祀生,直至乾隆五十九年病故。⑦孔府档案:第017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孔传贵这种情形是清代圣贤奉祀生职位更替的常态,大多数奉祀生的遗缺都是因为原奉祀生的“物故”或“病故”,如乾隆二十二年“衍圣公府致礼部咨称,据族长孔贞珍呈称,中庸书院奉祀生孔衍翠未领照病故……为使大典不误,伏乞另行选补。”⑧孔府档案:第0147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嘉庆七年“据孔氏族长孔贞梓申,崇圣祀奉祀生孔传玢病故,原领执照遵例缴销,所遗之缺选得儒童孔继渭堪以顶补……”等等⑨孔府档案:第0156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二)原奉祀生因故遭斥退

奉祀生的遗缺到再次选补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圣贤祭祀的正常进行,奉祀生并不会轻易更替,因此大多数奉祀生会一直担任奉祀生之职直到身死。不过,因奉祀生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进行教化的代表,为维护国家及圣人体面,礼部对奉祀生的审查也颇为严格,不合体例的奉祀生常会照例被追缴执照剥夺生员身份。例如,乾隆五十一年,坦山屯奉祀生孔广济致汶上县申诉其胞叔孔继殿及孔广聪独吞公项事,然而根据原任太常寺博士孔广聪证实此为诬告。事实上孔广济本人不但对祖父祖母生养死葬“分文不输”,还“将公地归私,淫荡无度”。这种行为既违反了衍圣公府的庭训,也触犯了国家的刑律,因此经汶上县查明之后特革去其奉祀生身份,另择人补缺。①孔府档案:第0197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此外,清代奉祀生占据了生员名额,享受着免“差徭”特权,因此名额竞争极为激烈。但每一地域内奉祀生的名额是一定的,在本地并无圣贤祀庙或奉祀生员额已满之时,不少圣贤后裔便会想法顶补他处员额,如此便有了“隔省充补”的情况。如乾隆四十一年,衍圣公府查明至圣庙中兴孔仁玉祠奉祀生孔昭权系隔省充补,提请“原领执照查追申缴,所遗之缺选得泗水县孔毓谟堪以顶补”②孔府档案:第0159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又“至圣林孔丛子墓奉祀生孔兴祖寄居江陵,查系隔省”,照例追缴其执照,并“循例选补孔广煇为孔丛子墓奉祀生”③孔府档案:第0162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奉祀生本是为负责圣贤宗庙祭祀而选,隔省充补即意味着此奉祀生不需主持祭祀而空占名额,是以政府严禁奉祀生的“隔省充补”,在查出之后亦会照例将其斥退另选。

另外,奉祀生之职照例只能由圣贤嫡系后裔充任,但不少非圣贤后裔为享受免徭役特权,常会通过私捐冒充生员。清政府对于此种冒充生员的行为稽查颇为严厉,查实之后,冒充之奉祀生会被剥夺生员身份,而帮助其私捐之人则会承担刑事责任。如乾隆五十年,经查实从乾隆四十四年到乾隆五十年,五经博士东野崇矫共私捐125名奉祀生,每名收银二两、四两、五两、八两、十两不等,共获利白银六百二十五两。此案的最后处理结果是“所有私捐之潘廷士等,俱各州县讯,因不知例禁,冒昧捐充,迨见出示晓谕,即行首明缴照,应请免议,并免提质”,故剥夺私捐者的奉祀生身份,而“将东野崇矫照枉法赃八十两绞罪,上量减一等拟流”[8]。

(三)原奉祀生获取其他身份

奉祀生属于生员的一种,这种生员身份的获得相对而言是较为简单的,本质上是政府给予圣贤嫡系后裔的一项优待政策,不少圣贤嫡系后裔在获得此生员身份之后往往会终身担任直至死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经担任奉祀生就必须终身任职,奉祀生的担任是灵活的、自愿的。原奉祀生既可在自认无法继续承担此职时提请告退,亦可在获得其他身份之后卸任奉祀生,提请另择人补缺。

例如,乾隆五十二年,原尼山坤灵洞奉祀生孔广道因蒙恩选补为九品执事官,“其原领执照遵例饬缴”,不再担任奉祀生一职,而“所缺选得孔毓修堪补”④孔府档案:第0175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乾隆五十五年,“卜子庙寝殿奉祀生卜承祖卜诒恩供奉乾隆五十年临雍陪祀观礼准作监生………卜子庙东庑奉祀生卜恩义五十年临雍观礼议叙监生”,故卸任奉祀生,并“选得卜传瑾、卜继先、卜自道、卜自庆、曾衍礼各补所缺。”⑤孔府档案:第0337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又乾隆六十年,郯城县问官书院奉祀生孔宪堉因“科试入庠”,故其“原领执照遵例申缴,所缺选得孔传孝堪补”⑥孔府档案:第0193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无论是被选为“执事官”,还是被“恩准做监生”,抑或“科试入庠”,都意味着此奉祀生将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主持宗庙祭祀,因此政府必须收回其奉祀生身份另择人选补,以保证祭祀的持续。而对于奉祀生本人而言,获取了其他身份,奉祀生所享有的优待对其已不再有吸引力,因此通常也乐于卸任奉祀生一职,如此既可保证圣贤祭祀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给予了原奉祀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早在康熙二十五年,政府就规定圣贤奉祀生如想升迁,只需放弃奉祀生身份及其八品顶戴的荣誉,然后可参加岁科两试,也可入国子监读书。因此嘉庆十一年在针对广西省泗城府属生员岑明璧之事时,即认为岑明璧“系属八品顶戴奉祀生,若照生员给顶等项开除,未免阻其上进之路。该生如愿应岁科两试,仍归学管束,一体补廪出贡。或止愿顶戴荣身,专袭八品祀生,即免其岁试,于学册内自列一款报部”[9]。

四、清代圣贤奉祀生的选补

为保证圣贤祭祀不至于中断,奉祀生的选补往往具有及时性。一旦某处奉祀生发生了遗缺,相应的选补程序就会立即启动。

(一)奉祀生的选补程序

奉祀生的设立虽然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但终明一代都基本属于衍圣公及地方督抚的自发性行为,属于地方祭祀,并不具有完全的官方色彩。康熙十八年,衍圣公府致山东学政桑开运提请由孔尚筨充补尼山晒书台奉祀生,并“缴行该县发学注册施”①孔府档案:第0181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但这尚不关涉中央部门。康熙二十五年政府议准“圣贤嫡裔有充奉祀生者,给衣顶,并将具体名数报交礼部”[10]。明确规定奉祀生的选举需要知会礼部,是以康熙二十七年衍圣公府“为彻查孔贞琮等二百五十四名奉祀生等因”而特致礼部咨。直至雍正初年礼部侍郎巴泰在衍圣公府见有奉祀生,依旧只见有奉祀生之名,并没有看到政府的正规手续,因此特提请礼部正式规范奉祀生选补。雍正二年,中央议准“嗣后各处设立奉祀生,关涉衍圣公者,俱令衍圣公会同该抚学政照例查核,报部换照。其各省由督抚学政者,亦严查咨部”[11],实际上确定了奉祀生选补的主要环节,而其基本的选补程序,则可根据雍正十年、十一年的几条相关史料略作剖析:

1.雍正十年(1732)八月二十八日衍圣公府致礼部咨称,据族长孔闻塾申,汶上县钓鱼台奉祀生孔用垒病弱不能奉祀,所缺选得孔毓铰充补。合将孔毓铰姓名三代申送。合咨贵部,烦请查照注册给照。

2.雍正十年十月衍圣公府致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咨称,据族长孔闻塾申,汶上县钓鱼台奉祀生孔用垒病弱不能奉祀,所缺选得孔毓铰充补。相应将孔毓铰姓名三代咨送,为此合资贵部院、学院,烦请查照注册施行。

3.雍正十一年四月衍圣公府致各翰博劄付称,按例各奉祀生自册报之后即应请文赴部领照,然报部后至今仍有未领部照者。今礼部咨查,着速将册报之奉祀生未领部照者除名另补,此系奉旨,不得延误。

4.雍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山东巡抚岳[濬]致衍圣公府咨称,布政使司呈称衍圣公府咨开礼部咨核报奉祀生,业将应存留之奉祀生核实查明造册咨会……经转饬曹州查明冉天瑞等实系先贤仲弓氏嫡裔,取具册结申送到司,经本司覆核无异送至都院。故将该司所送册结合咨请查照施行。

5.雍正十一年十月,衍圣公府致礼部咨称,据奉祀生孔毓来呈,其尚未领部照,今赴部亲领并无假冒,恳乞恩准咨给。据此,相应移咨贵部,请烦给照施行。

6.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礼部致衍圣公孔广棨咨称,东省奉祀生缺出,令衍圣公会同该抚学臣核实查明,果系先圣先贤嫡裔,地方实有祠宇,将姓名造册咨报礼部,给与印照准为奉祀生。今准据衍圣公来咨,息鄹春秋书院奉祀生孔毓来请领印照,相应给与执照准其奉祀,为此合咨衍圣公查照施行。②1、2条见孔府档案:第0189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3、4见孔府档案:第401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5、6见孔府档案:第0171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由上述诸条可见,奉祀生的选补是紧跟着奉祀生的遗缺进行的,原奉祀生告退、病故后紧接新奉祀生的补任。在此选取过程中,衍圣公、地方督抚学政及礼部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一般而言,奉祀生选补的起点应是衍圣公,当地方奉祀生员额遗缺之时,当由地方先行照会衍圣公,衍圣公在初步拟定补缺之人时,先行将该生姓名及三代家谱申送礼部,礼部则令地方督抚学政会同衍圣公核实查明,若无误,则即可准其所请,由衍圣公府赴部请领执照,并转交给该奉祀生,至此奉祀生的选补流程最终完成。

不过,奉祀生毕竟并非大的生员选举,地方督抚、学政对其也没有太多的重视。与此相反的是,衍圣公对于奉祀生的选补极为上心,并试图借此将衍圣公府的权力延伸到全国各地。[12]各地圣贤奉祀生本身也与衍圣公府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更乐于将决定权交给衍圣公而非相关的政府部门。因此尽管清政府一直试图限制衍圣公选补奉祀生的权力,但终清一代奉祀生的选补都必有衍圣公的参与。①如光绪十四年,“山东儒童姬茂沂呈请承袭周公庙奉祀生”一事例由衍圣公府致礼部、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参见孔府档案:第0408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而直到宣统年间,地方主祀等事,衍圣公例需委员前往参与(参见孔府档案:第0211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在清代奉祀生选补的整个流程之中,衍圣公始终居于核心位置。

(二)奉祀生的选补标准

各地奉祀生是否得以设立,一般遵循两条基本的准则:第一,该地必须要有圣贤祠宇;第二,所请之人必须为圣贤嫡系后裔。故雍正十一年礼部在致衍圣公孔广棨时强调要查明孔毓来是否“果系先圣先贤嫡裔”,而该地是否亦“实有祠宇”。②孔府档案:第0171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有圣贤祠宇意味着需要进行祭祀,同时又只有圣贤嫡系后裔方有资格主持圣贤祭祀,是以奉祀生的选补范围基本限定在圣贤嫡系后裔这一群体之中。

基于此两项基本原则,衍圣公府及清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奉祀生资格审查程序。以乾隆三十七年“衍圣公府为孔继宗堪补启圣王墓奉祀生请注册事致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咨”为例:

乾隆三十六年衍圣公府致山东巡抚、山东学政咨称:据七品执事官兼孔氏族长孔尚智申,城东启圣王墓孔传镒系隔省充补,所缺选得孔继宗堪补。合将该生籍贯三代申送,伏乞咨部给照。为此,合咨贵部院、学院,烦请查照注册施行。③孔府档案:第0157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可以看出,奉祀生必须为圣贤嫡系后裔,因此拟选补之孔继宗必须呈交其“籍贯三代”,以验明身份。又因奉祀生的本职工作是主持地方圣贤祠宇的日常祭祀,因此选补之奉祀生必须为本省人员,绝对禁止“隔省充补”,当城东启圣王墓奉祀生孔传镒在被发现为“隔省充补”之后便被追缴执照斥退。另,奉祀生作为衍圣公及政府在地方上的教化脸面,也必须要履历清白,向无“过犯违碍”,并“娴熟礼仪”,有能力承担地方圣贤祠宇的日常祭祀,这也就使得其人员的选取常在圣贤嫡系后裔的“儒童”群体之中进行。如乾隆四十一年,衍圣公府致礼部咨称:

元圣庙东庑奉祀生悬缺,前经本爵以本身嫡裔无可充补之人,惟外度嫡裔蔡广生青年俊秀,尚堪奉祀,而礼部未准,但奉祀久悬致缺,且蔡广生非外籍无稽之人,今再行咨请,请礼部查核办理。④孔府档案:第0404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上述之蔡广生虽然并非元圣嫡系后裔,但其本身为元圣胞弟蔡叔的嫡系后裔,又为“礼仪娴熟”之“儒童”,故堪以充任元圣庙东庑之奉祀生。⑤孔府档案:第0403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

居于本省,为圣贤嫡系后裔,礼仪娴熟,向无过犯违碍,奉祀生大抵需同时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标准。基于此,清代还形成了一种较为简便的选补方式,即奉祀生职位的嫡长子继承制。

自清政府将奉祀生纳入官方祭祀体系之后,奉祀生之职事实上成为政府对于圣贤嫡系后裔的一种优待政策。奉祀生占据着生员的名额并由此享受着生员免“差徭”的特权。也因此项特权,奉祀生之职不但使诸圣贤后裔趋之若鹜,非圣贤后裔也常常想方设法进行顶冒,由此使得奉祀生选补过程中弊端横生,生员员额泛滥。为对此种情况加以控制,道光四年,政府明确规定:“嗣后奉祀生出缺,令现充祀生之嫡长子孙承充。有故,始以嫡次子孙充补。再有故,准以近支同曾祖以下之人充补之。”[13]这项制度的基本依据在于:上代奉祀生既然已经审查合格,其嫡系后裔自然亦符合奉祀生选补之标准。如此则既可防止私冒之弊,又能减少审查环节,节省人力物力,一举两得。而此后奉祀生的选补多有遵此项规定者。①如道光十八年,在至圣庙孔仁玉祠奉祀生孔继双病故后,其嫡长子孔广谦即例顶补其位,详参见孔府档案:第0159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事实上,在奉祀生嫡长子继承制出台之前,以上代奉祀生嫡长子承继其位的现象就已经存在。乾隆二十七年“据先儒薛子暄嫡裔薛存庄呈称,其父病故,其系嫡长子理应顶补。为此将各生三代履历咨送礼部注册给照。现礼部准各生顶补。除将执照封发衍圣公外,知照山东学政。据此,咨会衍圣公府查照施行。”②孔府档案:第0201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从其所谓的“理应顶补”来看,此种嫡长子继承制可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种奉祀生选补惯例,道光四年的规定不过是将其制度化了而已。

五、结语

清代圣贤奉祀生的选补很重视及时性,奉祀生的遗缺与选补基本同时进行,以此来保证地方圣贤祭祀不至于中断。从遗缺与选补程序来看,清代圣贤奉祀生制度已经相当精密。但受利益驱使,这一制度也弊端丛生,圣贤后裔隔省充补,非圣贤后裔私捐顶替,世袭五经博士及相关官员借机牟利的现象层出不穷。本来,圣贤奉祀生在进行选补时,政府会照例发给其执照,在原奉祀生或告退或病故或遭革退之后照例由政府收缴其原有执照并进行销毁,以防假冒。但事实上,从现存的孔府档案来看,执照的收缴并不顺利。相当一部分奉祀生在被收缴执照之时皆申称其原领执照或“被水冲没”③孔府档案:第0176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或“阴雨房屋坍塌霉烂无存”,因而“无凭缴销”④孔府档案:第0179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奉祀生执照皆为纸质,本就不易保存,而奉祀生的任期又往往长达数十年,因此执照损坏无存本属正常。但大量事实证明,在原执照确属损坏无存的情况之外,也不乏一些奉祀生将其原执照进行贩卖获利的情况。故在面对某处奉祀生应缴执照“只有咨部颁给之案”却“并无送部销毁之事”时,政府才会担心“其中保无有顶名转售”之情而要求地方“查明取结报部。”⑤孔府档案:第0176卷[A].曲阜:孔子博物馆藏。事实上,不少奉祀生其实也并不具备什么真才实学,却占有着生员名额,优免差徭,这实际上额外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负担。尤其是一些贪于免差徭特权而来充补奉祀生的人员,不但给地方上带来了混乱,更加重了民困,是以历来都不乏对奉祀生制度的批判之声。[14]可是,我们也并不应将这种弊病过分放大,事实上奉祀生制度体现了清代圣裔宗族化和地方人神祀庙官方化的双重特征。将奉祀生纳入到官方祭祀体系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增强的一种表现,而借助于奉祀生这一制度,士人阶层的权力亦进一步扩张,此两者对于地方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礼部孔府曲阜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金朝礼部宗教管理方式刍议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元朝宫廷音乐考论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
好玩的小苗苗
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