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2019-01-19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李成山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法制思想品德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三中学 李成山

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具有的品质。然而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和宠爱,严重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学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最终变成一个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将感恩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会懂得感恩,要想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上暂未定型,在这个时期向学生灌输有关感恩的思想教育,会容易让学生吸收和接受,且还能起到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促使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将感恩这个传统美德继续弘扬下去。

(二)利于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为了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能主动去认识和了解身边的事与物,正确对事物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能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感恩教育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对于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能心怀感激;进而热爱自己的朋友、父母、社会、自然以及祖国。与此同时,感恩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能有担当、敢担当。另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还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对社会做出贡献,追求不同文化及接受不同信仰,和不同人群进行交往,促使学生能在社会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二、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具有的,更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不断看到媒体报道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有的学生将自我作为中心,认为社会的帮助、同学、教师的帮助以及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缺乏对于师生情、友情、亲情等感恩意识。主要是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一)家庭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家庭“重点关注对象”,在父母的宠爱和溺爱下长大。然而,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而导致孩子在上学之后,仍然不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只会一味地向他人索取,认为他人的帮助和父母的付出是自己应得的,不会认为自己对于这一切应当感恩。正是这种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忘恩情绪,正逐渐成为青少年中的一股暗流。

(二)学校

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略了“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重心只放在学习上,关心最多的就是成绩。而许多学校过度重视教育的功利性,却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质——育人。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期间,在具体实施感恩教育时未全面落实,可以说学生这种自私自利、冷漠的行为与学校对感恩教育教学上的不重视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的不重视,在教育领域中感恩教育几乎成为一个“真空地带”,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三、在思政教育中融合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从知识层面进行融合,做到寓教于理

要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寓教于理,有机地将感恩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促使思想品德教育与《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紧密结合,高度融合道德与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达到寓教于行、寓教于理目的,以此实现全面融合道理和知识。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均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俗话说“不报恩者谋一时,报恩者谋万世”等等,这些传统的美德正渐渐受到人们的遗忘,受到教育的冷落,是何其悲哀。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明白感恩是做人最起码应有的修养,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二)从情感层面进行融合,做到寓情于文

在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应当注重将情感层面东西体现出来,古人云:“情到理放至、情阻理难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这些诗句中能看出感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目前,导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是在实施道德与法制教育时,并没有融合感恩教育。要想改善这种现象,就应当在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在进行结合的同时,还应当突出对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进行教育,只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转变,才能构建起了解知识到实践知识的桥梁,使感恩教学内容最终能够转化成学生的个人品质,在教学时应注重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具体教学方向为学生的行动方面、行为方面以及实践方面。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融合感恩教育时,教师和相关部门应当了解学生日常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现实生活、情感世界、三观教育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题材时应当从生活中以及学生身上进行寻找,接近学生的内心深处,以此寻找他们内心的感情元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尊重他人》一文时,文中提到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先让学生对这个要求是否合理进行讨论,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穿着是个人自由,不应该有所限制”,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若穿着不规范则是不尊重他人”,尊重是相互的,互相尊重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人们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社会才能进步,人们文明程度才会提高。

(三)从实践层面进行融合,做到寓恩于行

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融合感恩教育,应当做到“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而在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如此,对于所学习的思想情操应努力践行,教导学生在行动上成为巨人,而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融合感恩教育时,首要目的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意识进行培养,促使在学生心中始终存有“感恩”二字,在行动中体现报恩与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报教师以及回报父母。

要想实现寓恩于行,应当从两方面下手:第一,要将言传身教双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间,在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上暂未定型,还处在具有较强可塑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正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包括学习观的一个雏形期,都可以在这个时期来帮助学生进行塑造。因此,在这个时期应当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采取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人生目标,能真正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可做的,哪些行为不正确不可做的。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指导和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教材中的素材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应当充分利用,特别是在相关部门编写《道德与法制》时,应当注重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材中融入更多有关感恩方面实例和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促使教材成为一本懂得感恩、有正品质的优秀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感恩践行、道德践行来促使学生形成与发展思想道德,使《道德与法制》教材变成学生感恩道路上的指明灯。比如,在教学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等方面内容时,可以在教材中融入相关的典故和故事,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教育内容,实践感恩途径和孝顺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感恩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中落实感恩言行和思想品质,促使感恩成为自然之举,生活成为快乐之源。让所有人都能懂得感恩,懂得报恩,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法制思想品德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