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
2019-01-19甘肃省甘谷县第五中学谢军林
■甘肃省甘谷县第五中学 谢军林
高中语文课程十分适合传承传统文化,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还存在些许不足,如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过于表面、思想情感层面的熏陶不到位、实践教学未落实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本文简单分析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策略展开探讨。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所凝聚的优秀文化,其应当在新时代得以充分传承与发扬。高中语文课程本就包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同时也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其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凝聚的优秀文化,其中虽然包含一些糟粕,但也有大量精华值得传承与发扬。然而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遭受流行文化冲击、传承途径单一的原因而难以被有效传承,亟需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传承途径。而高中语文课堂正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途径,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其二,丰富语文课堂。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都面临着过于枯燥的问题,学生兴趣缺乏,不愿意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严重限制了教学效果。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而有趣的拓展性内容,也能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现传统内容,大幅增加课堂趣味性与教学深度,打造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其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是民族意识、精神、道德的重要结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综合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方面的不足
(一)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过于表面
高中语文课程本身就包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如经典名著、古诗文等。引导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强化学生鉴赏古诗文及经典名著的能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中语文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过于表面,基本上都是完全按照教材要求完成相应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甚至很多学生需要依靠工具书才能理解古诗文意思,只能理解浅层含义,根本谈不上对传统文化进行鉴赏。
(二)思想情感层面的熏陶不到位
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除了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和进行深度鉴赏外,还要让传统文化成为熏陶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针对学生思想情感层面的熏陶并不到位,大多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共情感,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如此一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还停留在理解内容和鉴赏内涵上,并没有深刻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思想,难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的引导作用。
(三)实践教学未落实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都是高中语文的难点所在,这是因为语文知识和技能覆盖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却缺乏较为具体的应用途径,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难以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掌握往往处于理论层面。对思想道德培养这一需要实践的任务而言,实践教学难以落实,自然会影响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因素,教师一定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存在一定误解、缺乏足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更要采取多样化手段,从多个层面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先对战国背景进行简单介绍,着重分析刺秦对其余六国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困难性和必要牺牲,让学生能够对这个经典故事有基础认知。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英雄》《荆轲刺秦传奇》等影视剧片段,通过现代艺术加工的荆轲刺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而学生也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学习,对这个传统故事有了全面认知,并从中感受到了荆轲身上那种为国为民而牺牲的精神。
(二)构建和谐一致的课内外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仅要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还应该体现在课堂之外。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全方位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熏陶学生并培养其优秀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和谐一致的课内外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诗经〉两篇》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诗经,感受课本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而在课堂之外,教师也为学生准备了大量《诗经》中的优秀篇章,供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这不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间诵读《诗经》,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并感受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课外文化氛围,促使所有学生一起参与到《诗经》的自主学习中来。
(三)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传统文化资源,除了最常见的古诗文之外,其他课文同样可以被充分挖掘和有效拓展,得到更多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充分利用课外参考资料以及网络等途径,为学生拓展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课文中关于荷塘景色的细致描写,深化学生审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荷花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
荷花作为夏季美丽而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朵,一直都是文人骚客浓墨重彩进行描写的对象,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如《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采莲曲》等,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荷花的魅力,研究荷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学生文化素养。
(四)深化传统文化教学层次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深化教学层次,不能仅仅从故事、技巧及艺术性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文化魅力,还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与思想,促使学生形成强烈共鸣。例如在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重点分析夸张等艺术手段的使用技巧,感受文章中优美句子的魅力。然后教师引用大量古诗文对蜀道的险峻进行了证明,并引导学生理解李白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的原因,感受李白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体会诗中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
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充分实践才能得到有效传承与创新,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始终为中华儿女提供精神层面的指引。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摆脱课堂束缚,主动了解、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不同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布置较为广泛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特长进行自主实践。例如在教学《柳永词两首》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了解柳永写过的词,并让学生深度分析和鉴赏他们喜欢的柳永词,并且可以尝试仿写,感受词文化的深切魅力。
四、结语
综上可知,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在促进教学效果改善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成长发展。为了有效渗透与融合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构建良好的课内外文化氛围,深挖教材资源,深化教学层次,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全方位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