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成性课堂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关系
2019-01-19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 潘 芸
一个优质高效智慧的课堂,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不是僵化刻板,而是容许偶发事件的“弹性”预设,生成也不是一味放任,而是可控的“合理”生成,在生成性的教学课堂中,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国公民。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指的是教师事先的教学设想,而生成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如果说预设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而生成更需要的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变和尝试。
一、克服排拒心理,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几乎所有人都对“意外”心有忌惮,因为“意外”往往意味着失控。但课堂是一汪绿水,流动起来才会有生机与活力,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渴望被“听见”、被“看见”、被“回应”,有些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一个活动串一个活动,课堂热闹非凡,却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流露出的困惑以及偏离方向的回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不仅罔顾了生成性课堂的要求,更是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背道而驰。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追求,要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坚持生成性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讲授者,也是发现者、倾听者,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对正在进行中的课堂被偶发事件“打断”的排拒心理,细心发现、耐心倾听,积极、及时回应。
二、提高综合素养,不断增长学科智慧与核心素养
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修养,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课堂有深刻理解。一次,一位教师在上《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课时,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你以后成为一名党员干部,你会怎样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叫起一位女生回答,结果女生说:“我不想……”,上课的教师很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回答,面露尴尬,迟疑了一下说:“你很坦诚。”便让学生坐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开宗明义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中,培养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一节好的思想政治课必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立场。上面提到的那堂课,倘若那位教师能把握住这个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由“我不想……”转化为“我愿意……”,无疑将成为这堂课中最大的闪光点。
三、辩证区分对待,把握“弹性”预设下的“合理”生成
杜威曾说:“我们具有一切知识却迷了路。”中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与他们的心智是严重不匹配的。这便需要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加以甄别,区分对待。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人是商品吗?”我反问他:“你觉得呢?”他说:“我觉得是啊,譬如我们现在有人贩子,古时候有奴隶买卖,都是把人当商品。”我又问:“那你觉得人能成为商品吗?”他摇摇头,若有所思。我总结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会出现把人当作商品的现象,但人不是商品,把人当作商品,与法不合、与理不容。”这便是一个有挖掘潜力的生成资源,可以借由这样一个契机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弹性”预设和“合理”生成与我们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是相契合的。我们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可以及时倾听和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引导他们求真务实、向美向善。壮阔的大海必定有翻涌的浪花,灵动的课堂也伴随着偶发的“意外”,生成性的课堂之美,便美在“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