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思考

2019-01-19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德育

■山东省滕州市善南街道清华园小学 王 蓬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需要在小学时期便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德育。本文首先分析德育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小学阶段德育的实施途径,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规范个体的行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三部分,其中道德教育是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教育的最初阶段,教师在此阶段开展德育,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德育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流传下来许多的优良品质,这些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加以传承。小学德育通过跟一个个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关的小故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灿然文化、名人轶事,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影响,学习和传承这些优良的品质。

(二)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素质教育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既要保证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素质,也要保证学生有着良好的道德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途径

(一)教师注重言传身教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生严重,教师是自己的偶像,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工作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高道德品质的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教师做到温文尔雅、谈吐文明,学生必然会学习和模仿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应该做到不蛮横、不粗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做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

(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开展需要将其同日常的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渗透到每一学科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开展德育,需要讲究艺术,课堂是开展德育的主要场地,需要做好德育的渗透。德育应该贯穿于学生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在体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活动中,每一学科都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可以渗透德育,从而提升德育效果。课堂教学中,将育人和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将德育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使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各学科都包含着德育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数学学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以及严格谨慎的探索精神;历史地理学科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壮丽山河,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和美术学科则可以借助艺术的力量,提升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体育学科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可以看出,各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将德育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德育效果。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

除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德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加强和学校的沟通,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共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邀请家长来到校园进行观摩,定期开展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可以了解到还在在学校的表现,学校对家长进行道德教育,方便家长在家庭中更好地开展德育。德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为了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家长和学校需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家长和家长之间也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家长群,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传递给学生家长,通过学生家长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性格,讲解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哪方面的努力。通过沟通互动的方式,锻炼家长德育的能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将德育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四)注重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带来一定的影响,建设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多媒体、板报、橱窗、学习园地等进行文化宣传,比如,悬挂国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张贴名人名言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张贴革命家、科学家的画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建设德育室、美育室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德育的校园氛围。此外,德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活动的方式,做到寓教于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开展绘声绘色的德育,提升德育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学习《礼仪》,让学生掌握基本礼仪;组织学生学习名人事迹,感受名人身上体现的高尚道德品质;组织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捡拾垃圾、参观历史博物馆、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利用国内的各种节日,组织德育活动,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德育,让学生认识到节日的由来,并组织学生围绕节日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诗歌朗诵、文艺演出、歌唱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国有着许多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加以宣传和传承下去,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这些优良的传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小便接受这些道德理念,提升其道德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新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既要有着良好的文化素质,又要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是开展德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德育的启蒙期。小学生属于一张白纸,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灌输给学生什么内容,学生便接受什么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德育。首先,注重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其次,课堂教育中渗透德育。德育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语文、历史、地理、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都可以用于德育。再次,学校和家庭共育,共同致力于学生德育。学校教师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互动,共同参与到学生德育,实现德育的合力。最后,建设德育的校园环境。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橱窗等多种途径,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传统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