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导入实践分析

2019-01-19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教师张良璧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情境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教师 张良璧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和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彻底激发出来,提升小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促使学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扎实、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让学生感到熟悉,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自然而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实现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它与成年人截然不同,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造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进入课程学习中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更好地实现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

(二)实现简单化教学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教师都应该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化,将生活情境导入实际教学中,将一些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可以明确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各种条件与关键点,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简单化学习。

(三)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创造生活场景,让小学生不断探索和研究,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原则

(一)年龄特点相符

教学过程比较漫长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基础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教学情境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针对地的教学,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数学生活的教学价值。

(二)结合实际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不断升高,学生学习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加减法转变为困难的应用问题,直观的题目也会变得比较抽象,应用题型的解题步骤也会越来越复杂。在小学课堂中,教师会采用粉笔、书本作为教学材料,更能清晰地表现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会采用基本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把握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会在一定程度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在备课时必须把情景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然而大多数的教师认为,生活情境化教学不适用于现代教育的发展,由于这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比较缓慢。因此,教师有必要大力推进生活情境化教学,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日常生活融入其中。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往往会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运算,但是涉及大数目的计算时,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种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可以把教室当作超市,假设一位同学去超市买铅笔,给了收银员50元,铅笔的价格是12元,让同学们计算应该找回38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活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

(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水平

学生可以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对很多事物进行数字计算。生活情境化教学与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对圆柱的体积进行计算时,我们要考虑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圆柱的体积要比圆锥的体积大,半径与高的比例相等,就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验证理论。

(三)重视情境导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创造生活情境是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利用身边的某些实物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进一步验证数学的实践价值。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知识的起点,教师将已知与未知的条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转简单化,使学生深入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例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采取灵活性的方式,使题目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将课本中的应用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事物进行讲解,教师将学生带入情景模拟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题目。

(四)注重情境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一节课程是40 分钟,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前15分钟,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自律意识比较差,这时候融入情境对话增加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转移到课堂中,才能避免学生走神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多边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自由组合扮演一条边,利用拟人化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实践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加、减、乘、除法的实际运用,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同时也会对一些应用题进行数字计算。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场景就是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进行转换,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容易判断,直观性较强。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带来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生活状况纳入小学课堂可以使小学生精神处于一个完全集中的状态,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及时准确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小学课程,都会涉及许多复杂的应用问题,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投入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对基础知识深入熟悉和掌握,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三)感知、体验数学的魅力

教师会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心里会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每一个教师都是艺术家,学生就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从学生的发展过程可以体验教师的成长过程。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就的乐趣,教师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希望,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发光发热,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魅力。教师需将小学课堂中融入生活情境,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体现小学生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的价值。

五、结语

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生活,不断积累经验,开展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造生活状况,让教师与学生更好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将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变为现实,培养他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为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