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2019-01-19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中心小学吴小平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中心小学 吴小平
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极其重要的锻炼学生思维的学科,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而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推进,也赋予了小学数学课堂新的内涵与新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创建符合学生的学习与时代发展的课堂。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有效地推进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教学策略,探讨了创设多种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四种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也就是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因此,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部分,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要积极地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时代的进步。
一、创设多种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紧密结合,但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忽视了学生主体。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认知和学习特点,有着属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方式去讲解知识,而忽略了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思考。
例如,教学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根据身边的生活,就地取材,创设出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这周末就是儿童节了,王老师想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出去玩,大家想不想去玩?很多学生都表现出高涨的热情,于是教师可以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王老师打算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游乐园玩,但是游乐园的游乐项目是要收费的,具体如下:旋转木马每人每次15元,过山车每人每次12 元,登月火箭每人每次23 元,现在全班46人去,王老师身上只带了1000 块钱,够不够大家玩这些游戏呢?如果不够的话王老师就不能带大家去游乐园了。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地思考,去计算玩这些项目的费用。因为这个情境是合乎他们生活实际的,而且关乎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就会不知不觉地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通过这样情景化的教学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维形成。以往在应试考试的重压下,很多教师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只会死记硬背,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社会、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并且耐心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同时,在进行这样的手工操作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合理设置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并且积极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展开课堂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一》,以往教师都是让学生根据等式的性质来求解,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讲过于抽象,教师可以把方程具体化为天平,课堂上用铅笔来代替天平,火柴棒代替天平两端的数字,橡皮擦代替未知数x,这样学生在求解方程时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如何让天平两端平衡,天平平衡时一个橡皮擦可以用多少根火柴棒来替代,从而解出未知数x的值。如,解3x+4=40这个简易方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铅笔的左端摆3 个橡皮擦和4 根火柴棒,在铅笔右端摆40 根火柴棒,有学生觉得可以把3x 看成一个橡皮擦也可以求解,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知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巩固了学生解方程的步骤,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了数学思维。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媒体的出现,信息技术早已悄悄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优化了数学教学课堂,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滥用,教师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导致数学课堂成为数学知识的展示中心,教师沦为信息技术的附庸,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因此,当新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出现时,教师应该保持先进的态度,积极地将这些新技术、新媒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每一个新生的事物,都会由于缺乏经验而萌生很多问题或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放弃这些新的设备,而应该总结经验,调整方法,不断改进对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从而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例如,在教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和六年级下册《图像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轴对称图片,引发学生学习图形探索图形特征的兴趣,然后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翻转、平移、旋转的过程,教师可以用动画进行演示,详细清楚地展示整个运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看图形的具体运动过程,分析运动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规律,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想象能力去理解图形的运动过程。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感官去学习,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生活这片知识的土壤,数学作为精确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是展开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点燃创新之火的火花,更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数学的知识同样是从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把数学独立于生活之外,那么数学就失去了其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主动发现数学知识,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分数产生的背景,明白分数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因为学生在学分数之前只是学了整数和小数,因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小明的妈妈有一个苹果,而当时家里还有小明的两个同学,现在要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是多少呢?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计算,发现得出的不是整数,也不是小数,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分苹果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分数又不符合学生已有的思维,学生就会努力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结语
数学是科技类学科的基础,小学阶段强调学生要学好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考试或作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做准备。新课改的提出,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课堂教学不进行改革,教育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就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自然会被历史所淘汰,教师要紧跟课改的脚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符合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