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痰管替代肛管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应用
2019-01-18张金英余美清马秀琴
张金英 余美清 马秀琴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中药保留灌肠是妇科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优势和特色,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临床护理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可影响疗效。传统使用的肛管粗、短、硬,插管时对肛门及直肠刺激大,且管腔大,药液的速度难以控制,患者不适感明显,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缩短。而改良后的肛管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使用更方便,效果更好,提高病人满意率和临床疗效。我们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对34例需中药保留灌肠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了一次性吸痰管替代肛管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需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68例,均由医生诊治下达医嘱。年龄24~45岁,符合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按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年龄、病情、诊断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备品 一次性肠道冲洗袋一付,剪刀一把,一次性吸痰管一根,一根衔接管,石蜡油,棉签等。
1.2.2 操作方法 操作前护士均向患者解释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并让患者排空大小便,以利于减轻腹压及保持肠道清洁,利于药物吸收,减少不适。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配套的肛管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了一次性吸痰管替代肛管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将已煎好的中药100~200ml,药液温度(39~41℃),装入已准备好的一次性肠道冲洗袋中,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用剪刀剪去肛管前端,接衔接管,再接上一次性吸痰管,用石蜡油润滑一次性吸痰管前端20~30cm,排气成功,关闭调节器。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将吸痰管插入肛门,缓慢送进25~30cm。旋开调速器调节滴速为50~60d/min,使中药慢慢滴入,中药全部进入肠道后,拔出管子,让病人取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改变体位,毎变动一种体位维持5~10分钟,使药液顺势逆流,使药液保留在肠内时间尽可能延长。还可配合物理治疗等综合方案控制炎症,效果会更好。
1.2.3 注意事项
1.2.3.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解释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1.2.3.2 饮食护理 灌肠治疗期间禁食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予易消化,少纤维,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1.2.3.3 生活起居护理 注意保暖,特别季节交替之时,注意添衣加被等,灌肠治疗期间禁房事。
1.2.3.4 注意不良反应 灌肠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灌肠后若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药液保留时间、患者满意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指标。患者满意度判断: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该量表满分为100分,80~100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量表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态度、医院环境、患者心理恐惧感、便意感等。灌肠疗效判断: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好转: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液保留时间比较[n(%)]
2.2 两组患者灌肠后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感、便意感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14.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或囊肿、盆腔腹膜炎,以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主要病理改变有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和瘢痕形成,导致输卵管增粗、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的遗留改变可表现为主韧带、骶韧带增生、变厚,若病变广泛,可使子宫固定。临床多表现为异位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痛或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症状[1]。因此应及早治疗,可选择物理治疗、中药治疗、西药治疗等综合方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增加受孕几率,提高生命质量。
中药灌肠法根据药物的不同,而相应具有导便通腑、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中药汤剂通过肛管,使药液保留在肠内,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而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临床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同的灌肠方法产生的疗效也不同,给药后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保留时间俞长,疗效俞佳。本研究表1显示,两组患者中药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达到了提高治疗疗效的目的。临床观察发现,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使用肛管粗、短、质地硬,插入时对肛门刺激性大;出水孔较大,流速过快,使肠壁的机械刺激明显,便意感增强,甚至有的患者不能忍受需立即排便,导致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使治疗疗效降低,患者满意率降低。而改良后的吸痰管管径小,管道长,管子软,深度可随意调节,插管时刺激小,减轻了对肠壁的机械刺激,患者无不适感觉,易于接受。吸痰管插入深度较传统方法要深,当吸痰管插入25~30cm时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即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结肠粘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另外结肠容器大,结肠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压力低,而且灌肠是采用输液式滴入法,速度慢,压力均匀,肠内压力升高较慢,减缓了排便时间,从而使药液保留时间延长,与肠粘膜接触充分,吸收完全,提高治疗疗效的目的。患者无便意感,感觉舒适,能主动配合,乐于接受灌肠。患者臀部抬高10cm,是为了使药液向结肠深处流动,扩大与结肠粘膜接触面积,防止药液流出和利于药液吸收,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表3也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保留灌肠,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延长,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成本低;操作简便;患者无不适,易于接受,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因此,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保留灌肠法是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