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18吴庆燕
吴庆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22)
急诊中毒患者在进行洗胃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适,为了将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1]。本研究,将急诊中毒患者洗胃过程中使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中毒患者,共抽取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洗胃急救,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45例。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5.36±2.51)岁;药物中毒者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者35例,食物中毒者6例,其他中毒者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为(45.12±2.37)岁;药物中毒者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者34例,食物中毒者5例,其他中毒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主要实施传统护理法干预,检测生命体征、配合抢救工作等。
1.2.2 针对实验组 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法干预。具体如下(1)首先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提出循证问题,结合实际,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关键词,查询文献资料。将急症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2)循证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完成相关检索,评估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小组讨论后,确定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方案落实:决定是否进行洗胃后,将最佳方法寻找出,并进行反复洗胃,将间断性胃肠减压方法有效结合,根据胃管置入的实际深度,加快毒素的清洗和减少。选择碳酸氢钠洗胃液,浓度为2%~4%,或者使用生理盐水洗胃。限制低钠血症,并有效避免毒素被进一步吸收。测量患者前额发际正中值胸骨剑突位置距离,在此基础上增加10cm为置管深度,约为55~70cm、洗胃完成后3小时,再次进行洗胃,直至患者的洗出液完全清澈,拔出胃管。(4)相关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洗胃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其疾病变化情况,并评估其情绪。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目的在于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洗胃等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首次液体吸出时间、总洗胃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液体吸出时间、总洗胃时间 对照组与实验组完成相关护理后,在首次液体吸出时间、总洗胃时间方面差异较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液体吸出时间、总洗胃时间(mi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中,急诊重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其中腹痛1例、虚脱2例、血性液体1例;对照组中,腹痛5例、虚脱4例、血性液体2例、口鼻涌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中毒患者在洗胃过程中,会出现低钠血症现象,导致诱发肺水肿或者脑水肿情况。传统护理法存在机械性和片面性,难以控制胃痉挛或者毒物质吸收,抢救效果不佳[2]。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减轻患者接受治疗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应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认识鼻咽癌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通过对放疗副作用的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减轻了由放疗带给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痛楚,达到了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