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门诊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2019-01-18屈秀芬
屈秀芬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妊娠、分娩均属于女性生理特殊时期,正确有效的产科门诊护理服务对保障母婴安全、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选取我院产科门诊于2015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产科门诊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为提高孕期产科门诊护理质量提供切实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29.13±0.64)岁,孕周6-37周、平均(20.23±0.38)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中专或高中49例、大专及以上23例,产次:初产妇67例、经产妇23例。将90例孕妇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各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孕妇于产科门诊均接受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配合检查等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在常规产科门诊服务基础上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即讲解孕期相关知识、保健方法、注意事项,告知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研究组在常规产科门诊服务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接诊孕妇后护理人员通过与其有效交流掌握受教育程度、对本次妊娠及分娩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心理状态等相关资料,指导孕妇填写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掌握其对产科知识的掌握情况;②根据孕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如受教育程度较高孕妇可适当应用医学专业知识讲解相关问题,而针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孕妇则在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合图片、影像等资料,年轻孕妇可利用微信平台、微信群等实时分享孕期健康知识并掌握孕妇于家中状态,而针对网络闭塞、信息化接受能力差的孕妇则可实施传统的电话回访方式;③提供不同的健康教育途径,如展板、专题讲座、画册等,孕妇前来产科门诊就诊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接受健康教育方式;④根据孕妇实际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针对产检依从性差、不重视孕期健康教育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例举既往未遵医嘱产检所致严重后果的典型病例提高其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积极性、依从性;⑤针对家属陪同前来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护理人员在对孕妇提供健康教育的同时,应适当为家属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服务,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孕妇接受健康教育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家属与孕妇共同受教、共同进步,相互弥补各自在孕期健康教育中掌握知识的薄弱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2.2 观察指标 ①分娩结局:记录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率等相关数据;②健康知识:于产科门诊护理前后均指导孕妇独立填写由本科室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该问卷评分范围0-100分,用于掌握孕妇对妊娠、分娩及喂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数越高则提示其知识掌握效果越优(正比);③满意度:于成功分娩后指导本次入选者独立填写由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产科门诊相关),该量表内容涉及服务态度、护理方式、应用效果等方面,量表总得分0-100分,分数越高则提示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服务越满意(正相关)。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两组护理前后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结果均属于计量资料,经±s表示;两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情况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x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娩结局
两组孕妇均顺利分娩单活胎,经分析可知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达82.22%、母乳喂养率高达91.11%,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分别仅为62.22%、71.11%,数据对比P<0.05(如表1)。
表1 两组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情况分析[n(%)]
2.2 产科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前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护理后该项目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表2 两组产科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分析(s;分)
表2 两组产科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分析(s;分)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护理前与之对比P<0.05。
组别 自拟产科知识调查问卷评分 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5) 67.15±1.37 90.13±3.88★* 93.36±0.88*对照组(n=45) 68.94±1.34 81.35±5.41★ 82.25±2.67
3 讨 论
产科门诊是承担孕期产检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以往产科门诊护理仅侧重于确保孕妇顺利接受相关检查,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孕妇顺利分娩、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1]。但有研究显示[2],由于近年来巨大儿、择期妊娠等数量增加,加之周围环境质量恶化、人们生活节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开放二胎等因素共同作用,孕妇负面情绪发生率、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均呈一定程度上升趋势,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研究表明[3],以往产科门诊健康教育仅限于传达孕期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同时统一模式的健康教育并无法适用于所有孕妇,因此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4],孕期孕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状态与其分娩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产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已逐渐受到各级临床护理人员重视。研究表明[5],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利用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有利于避免个体差异所致效果不良情况,使不同孕妇均可获得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最终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保障母婴安全。本文经分析可知,研究组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后,该组孕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此外该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均较优,此结论与王克[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针对孕妇实际特点提供产科门诊健康教育有利于获得更优效果,对保障分娩结局、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