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压疮护理对老龄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1-18刘雁
刘 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4)
压疮的临床因素与患者局部长期受力致使局部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多数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降低了机体免疫能力,加之长期卧床使压疮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因此,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龄重症患者50例,对其实施预防性压疮护理的价值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老龄重症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各25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7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5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65.79士3.65)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4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66.80士3.43)岁。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功老龄重症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说明数据结果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1.2 护理流程
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将巡视患者的次数适当增加,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在此期间需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心理指导。研究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预防性压疮护理,详情流程为:①护理评估。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需事先对其基本状况充分掌握,如: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等,之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评估其皮肤状况、活动能力、摩擦力和营养状况,若得分超过18分,表示无风险,若得分介于15分至18分之间,表示风险较小,若得分介于13分至14分之间,表示风险较大,若得分介于10分至12分之间,表示高度风险,若得分低于9分,表示严重风险[2]。之后结合评估结合将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有序开展。在交接班时将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告知,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工作。②心理指导。多数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和长期卧床会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掌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将和谐护患关系予以构建,对患者予以鼓励,让其主动说明自身的烦恼,同时让其正确面对自身疾病。另外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使其陌生感和孤独感消除,从而有效改善不良情绪。③预防性护理。护理人员将压疮风险卡予以建立,将患者翻身次数和时间详细记录,对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可将软枕和海绵放置在压疮好发部位,必要时可予以气垫床。在此期间需加强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按摩和翻身,这样可以加快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速度。④健康宣教。为患者普及压疮的引发因素,提升认知度的同时可以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使治疗依从性提升。
1.3 指标的判定[3]
对研究组、参照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满意度调查结果包含非常满意、相对满意和不满意三项。
1.4 卡方的检验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护理满意度和压疮发生率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研究结果
2.1 预防性压疮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比对护理满意度,研究组老年患者的96%高于参照组老年患者的72%,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表1 预防性压疮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2 预防性压疮护理和常规护理后的压疮发生率
研究组25例老年患者应用预防性压疮护理,发生压疮的患者有1例(4%),参照组25例老年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发生压疮的患者有8例(32%),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x2=6.6396。
3 讨 论
老年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营养摄入缺乏会提升压疮发生率,若不能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会增加感染几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预防性护理属于全新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指导[4]。此次数据结果显示:应用预防性护理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72%,其压疮发生率4%也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2%,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证实了预防性压疮护理的临床可行性和优势。
综上总结,老年患者应用预防性压疮护理可以使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其疾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