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18刘晓艳田娟
刘晓艳,田娟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200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1],该疾病又被称之为冷凝集阳性肺炎以及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该疾病往往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来的,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咳嗽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较差[2],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一旦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则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一旦患儿得不到及时地治疗,便会损害多种免疫系统[3]。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内对来该院进行治疗的6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现将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院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32例,随后采取有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132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与布地奈德组(66例)。在常规治疗组的66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有女性患者31例,年龄为 1~9 岁,平均年龄为(6.21±1.02)岁;在布地奈德组的66例患者中,有男性33例,有女性患者33例,年龄为 1~10 岁,平均年龄为(6.32±1.0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病史以及其他资料经过该院医师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实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实验通过道德伦理委员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该院医师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该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用药或口服药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而医师对布地奈德组患者在采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常规治疗组:该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用药或口服药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辛钠(国药准字:H20160012)以及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60112)。其中注射用头孢辛钠的药物剂量为10 mg/kg,将其药物加入葡萄糖(50 mL或10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注意在采取该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不可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类药物进行联用[4]。而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次),1 次/d,需要连续治疗 3~5 d。
布地奈德组:该院医师对布地奈德组患者在采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该院采取的药物为吸入用布地奈 德 混 悬 液 (AStrazencaptyLtd.,10-14KhartoURoad,NorthRydeNSW2113,AUStrala澳大利亚),药物剂量为0.5~1 mg/次,雾化吸入,2次/d,需要连续治疗 7 d以上[5]。
1.3 评判标准
该院医师对两组患者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且进行存档。同时对两组患者的CRP以及PCT等指标进行检测[6]。
1.4 统计方法
数据记录于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患者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取()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布地奈德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d]
?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布地奈德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CRP以及PCT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59,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该支原体的大小往往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该支原体可以在无菌培养基的条件下便可以迅速生长发育,因此对于该微生物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较为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治疗的难题。根据大量数据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强的全球性,且在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发病,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普遍的感染性,且该感染性可以发生于任何人群,一般以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儿童为主。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往往是诱发哮喘疾病的常见原因,且可作为哮喘疾病法发作的启动因子,与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密切相关,因此备受儿科专家与学者的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一种机体常见的特异性抗原,对机体的异常免疫应答产生刺激,同时还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炎性因子,对机体的气道造成慢性炎症,产生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如果机体遭受肺炎支原体感染,其机体往往会产生免疫失调的情况,损伤呼吸道粘膜,促进外源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进行相结合,进而使得机体内的T细胞亚群与淋巴细胞的平衡比例失衡,最终对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同时根据大量数据显示[7],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其机体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水平会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这种异常便还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8]。布地奈德药物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局部抗炎功效,其局部抗炎功效相比于地塞米松药物高,甚至超出20~30倍,同时该药物具有显著的亲脂性,且对于患者的支气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在患者机体的支气管表面形成一个储库,这样可以使得药物溶入支气管液中的剂量较低,进而增强药物的局部抗炎功效。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可以有效地对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进行有效抑制,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其机体血液中的嗜碱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对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物质的合成与释放进行抑制,进而有效地促进患者机体内的平滑细胞、溶酶体膜以及内皮细胞的稳定性。因此该药物可以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9]。
该研究结果显示布地奈德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前者 [(3.84±1.13),(5.13±1.52),(5.59±2.14),(9.34±2.14)d]显著优于后者[(4.53±1.32),(6.82±1.54),(7.66±2.12),(14.51±3.16)d],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2.30, 1.96,2.32,P<0.05)。该结果与Huang P等[10]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4.52±1.31),(6.81±1.53),(7.66±2.12),(14.51±3.15)d, 而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83±1.12),(5.12±1.51),(5.58±2.13),(9.33±2.13)d。两个研究的结果虽然相似,但是有的学者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清晰,值得该研究进行学习与借鉴。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