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图像计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1-18倪晨曦

中外医疗 2018年34期
关键词:计分蛛网膜创伤性

倪晨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 350001

临床研究中发现,CT检查作为判断出血性以及骨折性疾病中较为重要的手段,通过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治疗中通过CT检查结果,可以更好的评估患者的脑颅损伤状况,引导医生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确定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创伤性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高残率和死亡率使得颅脑损伤在人们眼中是一种恶魔,而车祸和高处坠落,是创伤性颅脑损伤常见危险因素。该次研究中,便利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对CT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总结CT图像计分在诊断和判断的价值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方法的运用,对3次检查中的患者进行分析,并筛选出阳性患者,医生在治疗中会根据CT影像进行计分。2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8例,女性患者72 例,年龄在 12~6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12.8)岁。所选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为车祸、高空坠落等症状,所占比例为89.4%。入选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该文采用的是Siemens Sensation40螺旋CT扫描机、GE LightSpeed16。3次CT检查分别刚入院时(30 min~3 h)、1 d 内、2~3 d 内,刚入院时检查阴性者,在 1 d 内再次CT检查,将那些仍然为阴性的患者安排在2~3 d内再次检查。3次检查CT影像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脑挫裂伤:高密度灶,其边缘较模糊,挫裂伤范围较大时可能出现占位现象;②颅骨骨折:骨折线或移位;③血肿及出血:出血部位及多少的不同,会在颅脑不同部位出现清晰的高密度影,分为硬膜下、外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血肿;④漫性轴索损伤:常表现为微小的或大量的出血灶或是小梗塞灶。可单纯性存在,也可合并出现。

1.3 治疗方法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对外伤治疗中,可以通过感染症状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内科治疗中需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等指标,通过药物治疗降低压力,提高治疗效果的整体效果,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根据CT图像计分分为轻、中、重3型,对比经过临床治疗后的预后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灵敏度和特异度

分析3次CT检查颅脑损伤的结果,了解CT检查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并将结果总结见表1,由表可知,经3次检查,灵敏度可高达100%,特异度也达100%(200/200),有理由相信,颅脑损伤的诊断中CT的地位难以撼动。

表1 CT检查颅脑损伤的灵敏度

2.2 CT计分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存在不同,损伤越严重, 则致残率 (31.71%、52.46%、61.40%)、 致死率(0.00%、8.20%、19.30%)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CT计分在判断颅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

2.3 CT图像示例

图1:患者因坠落伤,导致左颞顶部硬膜外出血,CT检查显示左侧脑室结构受压,中线结构右移,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CT检查结果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病理证实左颞叶硬膜外出血伴中线移位。

图2:因头部外伤导致颅内血肿,CT扫描显示右额颞叶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良好。

图3:因头部外伤导致左额骨骨折(闭合性),CT扫描显示右额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积气、双侧轴索损伤,保守观察治疗后,择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图4:颅脑外伤就诊,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保守治疗,观察显示出血量不再增多。

图1 左颞叶硬膜外出血伴中线移位

图2 右额颞叶硬膜下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3 左额骨骨折伴颅内积气、双侧轴索损伤、右额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讨论

当急剧变化应力作用于大脑部位时,任何作用力都会造成颅脑损伤现象,对于这种创伤现象而言,会对颅脑造成严重的损伤。在创伤作用部位以及性质不同的状况下,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治疗,会影响治疗的整体效果,严重都会出现颅内压升高、脑水肿以及脑实质坏死等问题[4]。多排螺旋CT通过三维成像可以更为直观、准确的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等,所以可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同时,在多排螺旋CT检测以及成像5 mm以下状态时,需要对颅顶部以及底部脑组织更好的成像,充分弥补了以往CT检测的缺陷问题,实现CT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图4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研究中发现,在CT检查中,可以判断患者颅脑骨折、出血以及血肿性疾病现象,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在现阶段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当出现颅脑损伤现象时,及时进行CT监测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之后,颅内变化仍然继续,因此,在入院后的3 h需要进行CT检查,但是需要注意不能重复检查,若反复检查,会出现误诊现象,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生命健康[8]。

研究中,核心目的是在CT呈现分析中,对创伤性颅脑损伤进行诊断。对于刚入院的患者,在CT检查中,其检测灵敏度为76.50%,通过3次反复检查,检测率可以达到100.00%,而且,CT检查中的特异性达到100.00%,所以发现,诊断的效率十分理想。在临床检查中,需要注意CT参数扫描的科学性,有效增强检查的科学性,减少误差问题的发生。通常状况下,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CT图像计分方法,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会将其分为轻、中、重3型。创伤性颅脑损伤CT诊断及计分相关文献报道显示,CT计分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通过CT计分可将创伤性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3型,而轻、中、重三型颅脑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依次上升,轻型致残率仅为20%~40%,而重型死亡率则为轻型的2倍,可达到40%~80%,CT计分对于预后诊断的意义重大。

张琳[9]分析了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价值。结果指出,60例脑损伤者中,组织损伤50例,原发性颅脑损伤55例,CT与MRI检测结果相符。出现颅骨骨折44例,CT与MRI检测均正确。王宁[10]指出:MRI在急性颅脑损伤中诊断中的检出率要高于CT,CT诊断蛛网膜下出血的检出率高,MRI诊断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伤的检出率高。在进行检查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该次研究在对三型患者预后判断分析中发现,对于重型患者而言,他们的预后效果最差,致残率达61.4%,其中11例患者死亡,与轻型的31.7%,没有死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在CT成像计分判断中,其预后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可以引导医生分析患者病情,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CT成像在诊断和判断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显著意义,临床上可根据以上研究自主安排颅脑损伤患者的CT检查时间。

猜你喜欢

计分蛛网膜创伤性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引导素质教育的新高考计分模式构想:线性转化计分模式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