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门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研究

2019-01-18杨帆

中外医疗 2018年34期
关键词:致病菌细菌性分泌物

杨帆

泉州市丰泽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泉州丰泽 362000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有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导致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有鱼腥臭味及外阴瘙痒灼热的综合征[1]。根据细菌性阴道病病菌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病炎和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细菌性阴道病的致病菌感染途径较多,其中间接接触感染、性传播、大量服用抗生素及过度讲究卫生等均可导致患者感染病菌[3]。该研究以该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为对象,对妇科门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00例该院门诊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67 岁,平均(39.15±4.52)岁,病程 5 个月~6 年,平均(3.14±0.54)年,其中直接感染 37例,间接感染 13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 21~68 岁,平均(39.22±4.69)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250.49)年,其中直接感染 38例,间接感染12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3]:患者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且像面糊状,均匀一致且非脓性分泌物;患者分泌物中胺含量较高且有鱼腥味,性交或活动后胺释放增加而导致气味加重,分泌物与1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可释放出胺味;阴道分泌物pH值上升至5.0~5.5;引导分泌物中可检出线索细胞。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进入医院后通过各项检查及医师综合诊断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在进入医院前1个月内未接受其它治疗;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遵医嘱按时用药。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对该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治疗期间失联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合并其它代谢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配偶患病且未接受有效治疗的情况;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实施健康教育,为其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让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对阴道的护理,且要禁止性生活。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口服治疗,让患者按照400 mg/次,2次/d的标准口服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44024120),服药期间禁止患者使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连续治疗10 d。试验组采用甲硝唑口服联合克林霉素软膏阴道用药治疗,甲硝唑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在每晚睡前用清水对外阴进行冲洗,然后将克林霉素软膏 (国药准字H20080363)涂抹于阴道中,5 g/次,1次/d,连续治疗10 d。

1.2.2 阴道分泌物pH测定 使用窥阴器对患者的阴道进行扩张,在患者阴道侧壁放置试纸,也可用棉拭子深入阴道去少许分泌物后涂抹于PH试纸上观看颜色变化,对比标准数值,正常pH值应在4.5左右。

1.2.3 分泌物胺试验 用窥阴器对患者阴道进行扩张,取少许阴道分泌物涂抹与玻片上,然后将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在玻片上进行混合,出现腥臭味可判定为阳性。

1.3 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乳杆菌属和致病菌进行检测,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分泌物检测为阴性且阴道清洁度和酸碱度处于正常范围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分泌物基本恢复正常,且阴道清洁度及酸碱度恢复正常,未检出致病菌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分泌物颜色和性状基本恢复正常,致病菌检测为阳性或阴性,阴道清洁度和酸碱度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乳杆菌属和致病菌检测用五连检测法完成,统计治疗前后检出率。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间,统计其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分别为[n(%)]和(),检验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n(%)]

2.2 乳杆菌属和致病菌检出率

治疗前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乳杆菌属和致病菌检出情况[n(%)]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不良反应[n(%)]

2.4 复发率

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试验组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对照组11例复发,复发率为22.00%。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 8,P=0.007 4)。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在性关系混乱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后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患者多表现为阴道灼热感、阴道瘙痒、白带增多、白带鱼腥臭味等[4]。患者通常起病缓慢且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发病后可合并其它阴道性传播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其它多种症状,如合并淋球菌感染时可有脓性分泌物和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合并滴虫感染时可出现泡沫状阴道分泌物和瘙痒加剧的情况,合并念珠菌感染时可出现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5]。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可导致其发生盆腔炎、异常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炎、妇科术后感染、宫颈癌、不孕和流产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6]。

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治疗,首先应让患者在发病后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并确保外阴干燥,避免瘙痒抓挠,勤换内裤并用温水洗涤,禁止与其它衣物混合洗,防止交叉感染,另外还要禁止患者使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7-8]。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可杀灭厌氧菌和类杆菌属的药物为主,并采用相关药物让乳杆菌属的数量得到提升,从而让阴道的菌群平衡得以恢复[9]。

该研究对妇科门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乳杆菌属和致病菌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与周红岩[10]研究中的治疗组90.00%的治疗总有效率大致相符,说明克林霉素与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显著。治疗后试验组乳杆菌属和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8.00%和2.00%,与徐梅仙研究中22.45%和2.04%的检出率大致相符。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徐梅仙[2]研究中10.20%的发生率大致相符。试验组治疗后复发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与李斌[8]研究中研究组2.33%的复发率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妇科门诊采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菌群失衡状况,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防止患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致病菌细菌性分泌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猕猴桃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中草药提取物对其抑菌效果初探
5种眼角分泌物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