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的思考
2019-01-18慕帅
慕 帅
(炮兵防空兵学院 郑州校区,河南郑州 450052)
部队体能训练不仅是军事训练的核心组成模块,而且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提升渠道。以作战需求为引导,从专业体能训练特点出发进行系统性实战体能训练,是部队士兵体能提升的主要方式。而在现阶段部队士兵实战化体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严重制约了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对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研究背景
2014年12月31日,原四总部联合颁发了《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该纲要在贯彻我党领导人强军目标的基础上,为下一步军事体育训练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1]。即通过科学化训练形式,不断完善军人实战体能,促使军人个性身心素质满足未来战场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着重强调了“必须强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准备,坚持打仗标准”的方针。并号召全军士兵强化实战化军事训练。部队实战化训练号角已经吹响,为部队各项训练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特征
2.1 有效性
在部队实战训练领域,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实战训练提升成果”。为保证实战化体能训练有效性,部队需要从训练各个环节入手,进行科学管控,保证实战体能训练进程连续性。
2.2 规范性
在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过程中,规范性主要指军事训练与我军优良传统、体能训练客观规律、考核大纲相符。并约束不同人员行为,促使其自觉履行自身训练义务。
2.3 激励性
激励性是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成果提升的主要依据。在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过程中,部队应高度重视被训练者自主意识。通过各种正规渠道,系统调动被训练者训练热情,保证整体训练过程科学、有效性。
3.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误区
3.1 体能训练手段单一
战争对部队士兵耐力素质、速度、灵敏性、身体协调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多数部队对体能训练理解不当,整体训练方式较单一,实战化体能训练效果不明显。如多数部队偏好5.0km跑训练模式。而5.0km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队士兵有氧耐力素质,但是会抑制身体力量素质提升,无法满足实际站场中对士兵躲避火力、抢滩奔袭、冲刺掩体等战斗任务要求[2]。
3.2 训练激励措施不完善
有效的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队实战化训练效果。但是在实际部队实战化组训过程中,多数组训者没有正确认识激励的积极影响,也没有设置健全的奖惩措施执行体系。再加上政策影响覆盖面的狭窄,导致部分奖惩措施无法落实到末端。
3.3 组训效率不高
组训者是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的主要领导者及操作者,其组训能力对整体部队训练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部队内组训者多为老士官,其组训方法滞后,甚至违背现代部队客观规律。再加上部队营区野外训练场地的稀缺及仿真火器的不足,严重影响了部队实战化体能组训效率的提升。
4.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提升路径
4.1 构建以多元复合训练方式
功能性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多元复合训练方式,可以促使部队士兵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得到同步提升。一方面,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军队总结了作战期间军人体能训练弊端,在2010年初对基础体能训练内容进行了改革。利用变向跑、躯干核心训练代替了8.0km跑、刺杀项目,为士兵适应街巷中负重奔跑战斗要求奠定了基础。借鉴美国在部队体能训练方式改革中的经验,结合我国部队战斗实际需求,部队可以根据战斗任务差异,合理调整训练内容。即在5.0km长跑训练奠定部队士兵耐力素质的同时,依据运动生理学理论。结合战斗任务及专项岗位具体情况,着重培养部队士兵在火力下移动能力、障碍跨越能力、伤员搬运能力及战情判断能力。同时根据2012年美军发布的FM7-22野战手册《美军陆军身体准备训练》的相关内容,以打胜仗为导向[3]。合理设置“武装通过400m障碍”、“200m抗弹药箱”、“450m戴防毒面具跑”、“爬越50m铁丝网”、“400m武装越野”、“1000m扛圆木”等体能训练方式,以促使部队体能训练实战化能力切实提高。
在上述实战化体能训练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实战化训练效率,部队应以动作准确度为首要原则。以最大限度避免动作失误及训练损伤为安全防控标准,设置基于士兵生理原理的精准实战化训练框架。即在我国现有《体能训练指导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强、险、难标准。从战争背景下移动距离、重复频率、每一个动作所需时间、心率最大限额、体能负荷量等课目入手,对训练强度、时间进行定量分析[4]。如在组织能力分组跑高强度训练后,应定量设置恢复频率及连续分组跑时间,以便为部队实战化训练标准化开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上述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着眼与体能训练对每一位士兵性格、心理、团体精神、意志的影响。依据实战牵引、梯次升级的方针,构建动态心理辅导机制。定期召开心理辅导静坐,与心理咨询师配合,了解实战化训练过程中士兵心理变化,消除部队士兵心理问题,保证实战化体能训练顺利进行。
此外,为保证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针对性,部队可根据战斗动作、各兵种专业部队形式,设置相应的训练内容。如在基础体能部分训练过程中,可以核心力量循环为基础,将体能训练与战斗技能训练相结合,开展战斗背景下50km高强度隐蔽侦查、20.0km定向越野、敌火下低姿态跑动等。同时根据未来战场环境风险不确定性,临时增加引导打击、隐显目标射击等内容,不断挑战部队士兵体能极限水平。同时根据海防、预备役、防空兵、炮兵等不同类型部队特点,可以对实战化体能训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4.2 完善标准科学的组训激励模式
依据我军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的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构建军事体育训练荣誉体系、实施军人体重强制达标等一系列政策要求[5]。部队可从组训评价入手,面对整个实战化训练过程,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标准》相关内容,对受训者训练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评定。并及时进行训练成绩归档,以便受训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自身训练水平在整体训练水平中位置。
一方面,部队应有针对性的参考美俄军队实战化训练激励考核做法,将训练、组训考核成绩分开进行。并定期公布在部队士兵阶段实战化体能训练成绩,以促使其了解自身与其他士兵实战化体能差距,激发部队内士兵训练积极性。随后将体能训练成绩划分为不同等级,给予训练总体成绩靠前或者单项成绩靠前人员一定物质、体能优秀勋章,以激发部队士兵荣誉感及训练热情。
另一方面,除优秀团队或个体奖励以外,明确将部队士兵实战化训练成绩与晋升结合,对于因个人因素无法在规定时间参与体能考核(体重超标等)或者体能考核不达标士兵,不得获得职务晋升,对于个别严重不符合体能标准人员,可将其免职。
4.2.1 创设以实用为核心实战化体能训练系统
基于军人体能训练系统性,为保证实战化体能训练实用性,首先可从训练前期控制入手,提升管理层科学实战化训练意识,保证单位实战化体能训练时间与所属单位整体体能训练需求相符。特别是在体能训练时间与公差勤务等其他事务性工作发生冲突之后,应优先保证实战化体能训练时间得到有效落实[6]。考虑到部队实战化体能水平训练(基础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队应首先对整体士兵体能水平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以此为依据,结合未来战场对部队士兵的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战化训练方案,避免漏训、乱训对实战化训练效果的影响。同时主动向上级申请完善体能训练场地器材,保证体能训练阶段被动安全性,为实战化体能训练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充足设备器材支持。
4.2.2 在不同类型体能训练管理过程中,部队应在现有制度运行的同时,以单位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提升为目标,对现有训练管理监督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化完善。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提升组训者科学组训、动态纠偏能力,开展同期实战化体能训练控制,为体能实战化训练成果的动态监控奠定基础。
4.2.3 在体能训练结束之后,可摒弃以往“考什么就练什么”的考核方针。而是根据未来战场不确定性,在战斗背景下,结合士兵体能生成周期性规律,考察部队士兵实战化能力。随后根据受训者反馈信息,对现有不科学实战化训练方式进行适当修正。并细化已有的科学实战化优秀组训行为,保证整体实战化体能训练科学化高效进行。
5.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军体能训练规模化、实战化进程中,部队大规模作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军仍然存在体能训练手段单一、激励效果不佳、组训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以“打胜仗”为目标,以实用为核心,创设功能性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多元复合训练方式,形成标准、系统、科学的实战化体能训练系统,为部队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