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9-01-17苗国厚吴奕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青年互联网

苗国厚 吴奕宏

摘要: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讲,教育对象上突出针对性,针对少数民族青年、海归青年、经济困难青年做好帮扶引导;内容选材上开展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青年喜好确定教育内容;呈现方式上与时俱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化。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01-0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会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青年,以互联网为平台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运用互联网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赵华珺认为,在网络语境下,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制。徐方向认为,“互联网+”产生于知识社会的创新,是互联网思维实践成果的体现。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挑战,因此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必然。周晓宜认为,应该正视青年的爱国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立足祖国长远利益,培养青年的理性爱国情感;增强舆论引导,减少青年非理性情绪的蔓延,对青年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在实践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世界乒乓球残奥会冠军张小玲建议,“互联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设在由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网,依托“互联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汇聚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基地、重要党史纪念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各方机构信息和网络资源,构建网上爱国主义纪念馆。通过网上浏览、预约、展播、解说等功能,形成一個开放共享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1]

二、互联网为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在趋于结合和统一。其中,大数据技术尤为重要。“大数据”这个术语最早是描述数据量巨大,在Apache Nutch得到体现,后来在谷歌核心技术MapReduce和Google File System(GFS)上还涵盖了处理数据的速度。在研究上,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领域权威发言人之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认为:“大数据具有一种新型能力,即对海量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是改变组织机构、市场、生产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2]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大数据的内涵变得丰富,包括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重要价值、作用发挥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处理,发现数据内在的规律性特点和数据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社会实践上说,大数据技术是当下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手段,主要指从复杂庞大的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手段)。而它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感知技术。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工具技术,要充分发挥其服务性。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服务对象和受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发现规律性的特点及趋势,随时为决策提供依据,可有效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来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教育对象、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的革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革新

1.教育对象上突出针对性,针对少数民族青年、海归青年、经济困难青年做好帮扶引导。大数据技术带来方法的重大变革,即某问题、事件的决策行为、办法对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得出,而不是更多地凭借经验或直觉。大数据技术在商业的应用举不胜举。“通过大数据技术,沃尔玛优化供应链,亚马逊、淘宝都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3]当你在网店浏览了或在搜索引擎检索了某个商品后,当下次再上网时,会发现你所关心的那个商品出现在你浏览的网页中,那个商品的相关信息也可能会出现在你的邮箱中。这就是营销的精准化,而这样做的效果,很显然是投其所好,成功率高,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对于不同青年,我们要因人而异,如对少数民族青年、海归青年、经济困难青年等要做好帮扶指导,做到精准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内容选材上开展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青年喜爱确定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青年需要,提供教育资讯。以前受条件限制,调研的样本相对较小,掌握的情况相对狭窄。这就可能导致对事物真实状况的把握不是很准确。现在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数据库,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网络统计分析问卷,可更为准确地判断青年心理,方便收集每个人的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建议进行处理。主要工作包括青年群体思想认知的数据调研、数据分析处理,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开发网络平台、客户端,与大型网络销售公司的沟通、指导营销等。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找到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实现受众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统一,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精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下一步读者爱看、想看奠定基础。此外,大数据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量大、处理数据在一般情况下较难完成的问题,可针对不同的对象,制订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案。

3.呈现方式上与时俱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化。近年来,伴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运算与储存成本的下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推广使用,许多行业都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工作。社会制造的数据越来越多,信息化、数字化已是行业发展的不争事实。“IBM研究认为,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4]大数据时代,信息及其衍生需求成为出版的内容,而移动互联网又大大加速了发行和内容更新。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也应顺应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传统的纸质展现形式,推行图书展现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化。一是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动态演示等手段,让读者看到就爱不释手,多种形式的刺激,也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提供给读者,这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方便观看。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大型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数据库,读者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时间、层次等条件进行筛选,搜索自己喜爱的图书,实现方便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建设“互联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EB/OL].

http://news.youth.cn/gn/201603/t20160310_7725399.htm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7,20.

[3]带您了解大数据[EB/OL].

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8470.html

[4]史晓波,编译.大数据:抓住机遇 保存价值[N].科技日报,2014-07-19(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青年互联网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