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信息技术之风,提升文化品格

2019-01-17朱婷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景化文化品格趣味化

摘 要: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笔者介绍的是在信息化技术与学科高度融合的今天,如何借信息技术之风,使文化教学趣味化、深入化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文化品格 趣味化 深入化 情景化

何谓“文化品格”,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在信息化技术与学科高度融合的今天,如何借信息技术之风,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呢?

1.运用信息技术,使文化教学趣味化.

新课标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对于显少能出国、能亲历这些语言国家的中国孩子来说,这样的文化太遥远,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他们遥不可及,久而久之,孩子们失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则成了纸上谈兵。在湘教版5年级的教材中,学习完了一系列的places 以后,在文化板块“Lets know more” 环节当中,当在课件当中给孩子们展示了世界各地许多有趣的地方,如位于挪威的需要潜水艇才能到达的水下邮局、如法国的高大上的汽车电影院、其中囊括了动物园、城堡、剧院,且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中央公园......当一幕幕画面展示出来,当孩子们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这一切时,孩子们顿时兴奋不已,他们兴奋在于各个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差异性,因为信息技术的助力,看到了世界的奇异性与广阔性,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运用信息技术,使文化教学深入化。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新呈现手法之一,他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文化,就词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 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一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故事、有内容、有历史。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带着学生用英语了解西方文化,还应该带着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如何带着学生挖掘文化内涵,让文化教学深入化呢?微课的引入让疑问顿时迎刃而解。记得在4年级的文化板块“Lets know more”中,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代表动物是不一样的,例如咱们中国最受欢迎的动物是panda,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动物是kangaroo , 新西兰代表性动物是kiwi, 美国的代表性动物是秃头鹰,英国最受欢迎的动物是狗。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在我们中国,有些地方还吃狗肉,可是,为什么在英国,狗会这么受欢迎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曾经在别的班也问过,我曾经被问得哑口无言,不知该怎么给学生解释,那堂课后,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小微课 。在那个小微课中,我给学生介绍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家庭观念很重,四世同堂、几辈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情况非常多见,相对来说比较温馨热闹。可是,在西方国家,孩子相对来说比较独立,18岁以后就不在依靠父母,而独自一人生活,因此,他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孤单。在这种情况下,狗就成了他们最忠实的朋友。而后,我还给学生介绍了许多西方人与狗的故事,当学生听到由真实故事《忠犬八公》改编的电影时,他们纷纷感动地热泪盈眶。巧妙地将微课引入文化教学中,带着孩子了解不同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分析其中的原因, 而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开放的视野、博大的胸怀乐于了解并理解不同文化,尊重、包容其差异性。

3.运用信息技术,使文化教学情景化。

新课标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英语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成长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田湘军老师执教阅读课《They touch noses》,对话以两个小朋友明日任务——接待俄罗斯访者为基础,而后谈论到不同国家的人见面打招呼的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这篇阅读材料生词很多、文本较长,在不禁为他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更为其在细节处通过媒体手段体现的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暗暗点赞:如学习“hug”一词,课件给我们展示的是领导人间的礼节性拥抱、情人间深情地拥抱、以及动物之间的“熊抱”;在理解完文本以后,他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的方式选择文本中的一个国家,将其初次见面的场景通过语言与动作表达出来,表演的内容与阅读材料息息相关,而且当学生选择相应国家时,多媒体随机呈现的就是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相辅相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再现在我们眼前:如俄罗斯人的亲吻、如新西兰毛利斯人的碰鼻子、如印度人的双十合一、如美国人的拥抱;最后烘托主题:When in Rome, do as in Romans do. ——入乡随俗,尊重他人,水到渠成,乃神来之笔!!这堂课是田老师众多课例中最喜欢的一堂,大气、多元文化色彩,耐人寻味。当孩子们纷纷上台展示不同国家的见面方式时,我分明读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惊讶与欣喜:虽然全世界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下,可是风俗习惯却那么大相径庭;原来英语是那么神奇,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是那么不同、那般五彩斑斓;当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主题升华时,铿锵有力地表达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如何交际?入乡随俗,尊重他人是首要基准。

文化世界丰富多彩,文化魅力无予拟比。让我们以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化信息技术为飞翔的翅膀,带着学生在文化的世界徜徉,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塑造文化品格,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怀着一颗开放、包容之心的“大写”的中

国人!

作者简介:朱婷(1981—),性别:女,籍贯湖南,研究生学历,职称:小教一级,湖南湘潭岳塘区湘钢一校。

猜你喜欢

情景化文化品格趣味化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幼儿园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学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化手段的创设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谈低年级语文作业的趣味化设置
日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