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与技巧的分析
2019-01-16宁慧
宁 慧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诗”与“歌”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祖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将“诗”与“歌”相融合,最终形成“诗歌”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诗经》应该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古诗词歌曲”,但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仅剩歌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诗词歌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而这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力极强,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第一,题材特征。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先创作歌词,再进行谱曲。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题材大多取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例如王菲所演唱的《但愿人长久》的歌词便是取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经过梁泓作曲后演唱,并以流行音乐的形式表演与传播,被广大群众所熟知与喜爱。除了经典的《但愿人长久》之外,还有《红豆词》、《我住长江头》等歌曲也是直接从古代诗词中取材再谱曲。国内也有部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古诗词的基础上,结合民间乐曲二次创作的,例如《阳关三叠》等[1]。
第二,调式特征。古诗词艺术歌曲音调较为简单,在调式结构、音律变化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古诗词的基础上,调式大多为传统五声调式以及雅乐七声调式。其中,传统五声调式为本国特色,由宫、商、角、徵、羽音构成的调式,只有do、re、mi、so、la,例如《枫桥夜泊》由E宫出发,经过中间曲调变化后,在乐曲结尾回归E宫,产生首尾呼应的效果。
第三,旋律特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西方作曲技法,曲式结构等常常配合钢琴演奏,例如前文的《枫桥夜泊》。该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整首歌曲音乐情绪色彩变化为寂静-高潮-低沉的过程,将上升式旋律与下降式旋律高度结合起来。其中,下降式旋律使音乐趋于平静、安宁;上升式旋律使音乐转向激昂、振奋。在《枫桥夜泊》中,旋律的变化与古诗词声调的变化基本相同。此外,汉语的语调较多,在吐字上加以修饰可以形成艺术唱腔,使歌曲更为动听。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与技巧
(一)咬字演唱特点
“字正腔圆”一直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重要特点,在演唱歌曲时,尽管演唱者的声音再动听,但如果咬字不清仍然会被观众所诟病,不仅影响了观众的体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唱者的职业生涯。因此,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必须要把握好咬字与吐字。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根据诗词的内容与意境把握字音,例如在演唱《涉江采芙蓉》时,诗词的主人公是一位落寞的妇女,整首诗词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孤独、寂寞的情感配合乐曲缓慢的速度表现。演唱者在演唱“芙蓉”一词时,咬字应该侧重归韵;在演唱“远方”时,可以将每个字的音拉长,使听者的思绪跟随演唱者的声音飘向远方,在脑海中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演唱“长路漫浩浩”时,演唱者要表达出无奈、深刻的感情,故而吐字时要打开腔体,吐字要连贯、悠长,紧接着在演唱“浩”时可做伸展式处理,使听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无法释怀的情感[2]。
(二)气息特点
歌曲的演唱要求演唱者必须有较为稳定的气息支持,能够随着旋律的变化控制、转换气息。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要求气息吸入适度,要匀速、轻柔呼出,使演唱者的声音悠扬、明亮、婉转。例如在演唱《大江东去》时,演唱时要求用连贯、流畅的气息,在演唱开头句子时,演唱者要以深沉的气息配合,将滚滚长江磅礴气势表现出来;在演唱至“一时多少豪杰”时,演唱者要使用深厚的气息配合旋律特点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畏与赞扬之情。
(三)情感表达特点
中国古诗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不仅要以高超的技巧为支撑,还需要融入情感,要深入分析情感艺术表现。在演唱前,演唱者必须深入了解文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要将自己带入古诗词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为我们描绘了思妇思念丈夫,夫妻相距遥远的画面,思妇虽然摘好了芙蓉,却难以将其送给远方的丈夫,以乐景写哀情,延伸出无尽的悲情,寓意深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要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要把握好咬字与吐字,要根据旋律的变化控制与转换气息,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得以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