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中情感的表现力探讨
2019-01-16宋芙蓉
宋芙蓉
(山西省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 临汾 041000)
画笔之于画家、歌喉之于歌手、乐器之于表演家,都是作为传递情感的最佳载体,大提琴作为乐器的一种也不外如是,大提琴属于西方古典艺术体系,并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决定着整个音乐的基调,然而大提琴的演奏最终能否将音乐的氛围转变,使听众感动,这就由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决定,下面将重点讨论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表现力,为艺术发展提供参考[1]。
一、大提琴演奏中情感表达能够完美展现作品的内涵
精神产物的形成往往都是为了寄托人们的情感,而创作诗歌、绘制画作、谱写乐章这都是人们为了表达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文化瑰宝。纸笔、乐器则是将情感表达并传递的主要载体,大提琴就是乐器的一种。其优美、低沉、柔和、激动人心的音调具有较强的艺术张力,但大提琴能否用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核心并不由大提琴本身所决定,而是由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表现力所决定。大提琴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乐器,只有手、弓、弦三种之间能够相互默契配合,以及演奏者将精神情感完全投入其中,才能使作品的完成度提高,促成更加完美的表演。放松身心,肢体流畅协调,可以使表演过程以及情感表达过程更加顺利,将观众引入音乐情境,全身心投入欣赏,可以真正的享受艺术。这些需要演奏者投入情感才能成功,这表明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对提高音乐艺术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2]。
二、在演奏中要正确运用情感表达,校准发音与音准
在演奏中要正确运用情感表达,这样可以使发音更加准确。在大提琴的演奏中绝对正确的音准与完美的音色特别重要。例如:在演奏大提琴时,美丽的乐章可以使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表演者能够进行音准训练,掌握音准的概念,同时还能用自己的个人情感来感受音准,从而提升对音准的判断。这是由于感情的投入能够使演奏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3]
三、欣赏音乐作品、提升情感感受力
为了保证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演奏者必须首先学会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所以,鉴赏环节非常重要,一首音乐要是只看标题或听片段,就不能完全理解音乐的情感,演奏者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以便最终理解音乐中要表现的深层次的情感。大提琴的演奏也是如此,它有很多代表性的音乐,需要展现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唯有通过聆听以及不断的感悟,表演者才能理解如何在音乐中展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以著名的演奏家巴赫的一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这组曲具有极其复杂的音乐情感,这件作品的第一部分是相对柔软和新鲜的,但随着表演的进行,情绪逐渐从有点沉重开始到有点悲伤,然后突然以越来越强烈的情绪结束,情绪的变化更为明显。演奏者在聆听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清晰的感受,如果他们将全身心投入欣赏和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他们自然会知道如何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经常练习,在实践中提高情感的表现力
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和感悟,才能对一种乐器进行演奏。即使只是一段短短的音乐,也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将情感蕴含在其中,尤其是大提琴这种更加需要深厚基础的乐器。在一首曲目的练习中,学会在音乐中表达内心的感受,熟能生巧,不断强化自身,就会自然而然的可以将情感用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来。每件作品的内在情感也不是那么简单,作家在作曲时要表达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有必要多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在每一次的练习中能都获得新的情感感受,这是表演者情感表达的最高层次。在表演过程中也是这样,如果每一场表演都能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觉融入感情,在表现过程中表现出新的情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演奏,这样的成功与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不可分割。
五、进行创作,在创作中表现情感
创作是表演者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自我创造和探索是加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从本质上讲,它并不需要表演者创作出极为成熟的作品,而是在日常培养通过演奏来表现情感的习惯,不论快乐还是悲伤,在情感最激烈的时候进行演奏,即使是大脑中产生的一个暂时的音乐碎片,也要及时表现、记录,而且要记下那时的情感,这有益于以后再表演时的情感表现。演奏者不需要在平常的演奏中刻意创作,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这样的即兴创作才能将演者的情感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培养演奏者将情感融入表演的习惯。
六、结束语
演奏能够表达演奏者的内心情感,大提琴演奏者也不外如是。大提琴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乐器,演奏者要明确它的情感表现价值,加强情感的表现力,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深刻体会那些无法记录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经过自己的二次创作,进行成功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