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经典的嬗变与意义挖掘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文学价值刍议

2019-01-16刘林燕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娜塔莎皮埃尔安德烈

刘林燕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一、《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表现

(一)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以俄国1812年的卫国战争(此时的拿破仑在欧洲战场上势如破竹,带领法国60万最精锐的部队进攻俄国)为主线,描写了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庄园主和广大平民,都倾尽全国之力保卫祖国的壮阔场面。在战火硝烟的莫斯科大地上,俄罗斯人民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守住了自己的国土。

(二)当代进步思想贯穿小说的始末

《战争与和平》一书,充满了“爱国主义”“以民为本”的民主气息。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勇猛睿智的安德烈·别祖霍夫公爵,善良的尼古拉·罗斯托夫、柔弱的皮埃尔·博尔孔斯基以及年幼的小彼佳和放荡不堪的多洛霍夫都纷纷投身战役。在国难面前,“保卫祖国”“保卫莫斯科”的爱国主义信念甚至都成了化解个人矛盾的催化剂。善良的皮埃尔成了共济会的会员,秉持着“宣传和平,反对战争,相信爱和真理”的宗旨,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家产用于接济那些贫苦人民,解放自己庄园内的农奴,甚至游走四方感化众民……充分体现了严苛的农奴制下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托尔斯泰的这种思想也必然影响到了后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俄国。

(三)宏大的结构勾连了俄国上中下社会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个生活领域。以战争为主线表现出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和以瓦西里、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和博尔孔斯基四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为线索所反映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生活有力的交织在一起,时间上的绵长,内容上的广博,建构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如文中描写的几次盛大的上流社会的舞会、申·格拉本,奥斯忒里齐等三次重大战役、罗斯托夫家族冬季的狩猎,博尔孔斯基老公爵死时的丧礼仪式等等这些都是俄国社会自然风土人情的展示,浩大而广袤。

二、《战争与和平》蕴含人性的真善美

(一)娜塔莎·罗斯托夫——“俄罗斯美的化身”

在娜塔莎第一次去参加舞会的时候,小说多视角地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少女的兴奋甚至是焦灼不安的心态;在舞会上遇到没有人来邀请她跳舞时,少女的自尊心被打击和失望的心理呼之欲出;但当安德烈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的快乐和感激都写到了脸上;夜晚独自在窗边对着月亮表露自己少女般的芳心,洋溢着浪漫、幸福的气氛,深陷情网时的轻易信人和大胆决定则是她不谙世事的见证……

作者赋予了娜塔莎俄国女性最为高贵的品质——纯洁、真挚、美丽、善良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她是托翁笔下“美”的化身。

(二)安德烈·别祖霍夫公爵——“俄罗斯正义的象征”

安德烈·别祖霍夫公爵对宫廷沙龙的态度是不屑的,高傲的他为自己不得不和这个上流社会保持联系而痛苦。在与娜塔莎纠葛的感情里面,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态度,对于娜塔莎的背叛,他却说:“我爱你,我比以前更爱你了”。其实,在笔者看来,这段感情悲剧与其说是命运的捉弄,不如说是天真少女娜塔莎的思想达不到英勇睿智的安德烈的高度。一个看得太远、看得真实,一个无法抵制诱惑,当二者狭路相逢,悲剧似乎已经注定了。

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安德烈告别亲人奔赴战场,为了战争的胜利冲锋陷阵,却被拿破仑俘虏……他的心里面装的是国家,他是俄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皮埃尔·博尔孔斯基——人性“善”的诠释者

皮埃尔·博尔孔斯基最优越的品质就是“爱人类”,他是爱与真理的忠实信奉者。当所有人都在咒骂拿破仑时,他却说:“拿破仑的伟大在于他站在了高于革命的高度,避免了革命中的弊端,保留了好的方面,比如公民平等、言论自由等。正是如此,他才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在那种环境下,他还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且看得如此的透彻,皮埃尔是俄国思想解放和发展的先行者。

三、托尔斯泰——充满着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情怀的巨匠

就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来看,小说中皮埃尔和安德烈无疑就是作者的“结合体”。皮埃尔充满了对上流社会的不满,推动奴隶制度的改革,想方设法地宣扬爱的思想。但是又有自己懦弱、软弱的一面,比如庄园解放的不彻底,刺杀拿破仑时的犹豫等等,这都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弱点。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道: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大的痛点就是,他感动了世界,把他的思想传递给了世人,但他自己却是孤独的。但我们深知,托翁深爱着每一个人,他的主人公在死亡面前领悟到同情和爱的伟大,他是在为人类的幸福而写作。

猜你喜欢

娜塔莎皮埃尔安德烈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耀眼的清晰——皮埃尔·彭贡潘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皮埃尔摘月亮(上)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俄女子天生拥有一双“透视眼”
谁是真正的赢家
绝世奇术
贾平凹与两蹲位